开阳古堡——渐行渐远渐无书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武秀 字号:【

 

  说起开阳古堡,朋友们大多为它唏嘘不已,因而更值得一探究竟。

  远远地,一列高大斑驳的土墙耸立在眼前,登上城墙,一派破败。坍塌的土房子间或穿插些彩钢,蓝的、红的,很扎眼。单凭眼前的景象,确实让人惋惜、心痛、震惊,倾颓的残垣更显得苍凉、悲怆。看得出来,时光的刻刀在开阳古堡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与印记。

  开阳古堡就在河北省阳原县开阳村中,大部分村民已迁新村,仅有十几户老人还留在古堡居住。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 · 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封长子赵章为代郡安阳君,其封地即开阳堡。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故开阳有“开阳原县村庄先河”之说。因而,开阳也是阳原境内最古老的村庄,素有“北国古邑”“关内楼兰”之美誉。

  沿着仅存的城门步入开阳堡,门洞内的铺路石被行人车马碾踏得光滑如镜,至今仍是出入的主要通道。不得不提的是,开阳堡不同于传统的中轴线设计,其堡内的街道格式,一改传统的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干道的格局,代之以两条纵向街道,依据“九宫八卦”阵势,将城堡分割为9块,史称“九宫街”,这充分吸纳了周易八卦的玄妙,体现了道家文化的思想。目前,街区还保留着“乾三连”和“坤三连”的格局,其他街道仍能看到依照八卦图建造的痕迹。每一条小巷又按后天八卦顺时针方向布局,这样的格局在古村落中极为罕见。

  据有关资料,开阳堡坐北朝南,城墙东西长350米,南北长210米,墙基宽5〜8米,高约10米,四周筑有墩台16个,墩台建在紧贴墙外面的方形土台上。整个城墙没用砖石,而是就地取材,用白垩土和黄胶土混合夯实而成。这种土黏性极大,历经千年风吹日晒、雨水冲刷,仍保留了原来的轮廓,有的地段基本完好,高达10米以上。

  目前,开阳堡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为玉皇阁,因为年代久远,唐代的土木建筑保存至今的仅有几处,玉皇阁是其中之一。玉皇阁共有3间,高2丈多,为单檐歇山顶。四个檐角玲珑精巧,角脊上走兽尚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处起杠杆作用的木构件昂,其昂嘴被雕刻成象头,专家说,这种雕饰在古代建筑中非常少见。玉皇阁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同治年间,但保留了唐宋建筑风格。玉皇阁东边有间古屋危房,西墙坍破半壁,未倒的墙用一根木头支撑着,探头望去,光线昏暗,内壁上色彩斑驳,小心翼翼跨墙进去细看,脚下废墟瓦砾,窣窣作响。

  此外,还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台高约两尺,台上青砖铺地,两侧屋角由木柱支撑,柱础石雕图案精美。台上两侧各有一个耳房,供演员化妆和候场。在屋檐下梁头的位置有一个立体感很强的砖雕,采用的是透雕手法,画面是松林鹿回头,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没多久的功夫,整个开阳堡已经走完。我们一行来到了一处农家院,这里原本是村委会的旧址。院主刘元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得知我们对开阳古堡饶有兴趣,他便把古堡内的精华与我们娓娓道来:“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鼎盛时期的开阳堡,官衙、大姓富户、商贾店铺、客栈、寺庙几乎把堡内占满,每逢集市或庙会,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至清咸丰年间,由于治所撤销,村庄商业低迷,集市废弃,人口锐减。”据生于斯长于斯的刘元回忆,“在我五六岁时,庙宇内里的一些泥塑拆了,牌匾也遗失了。村南有三处大殿,新中国成立前三大殿也消失了⋯⋯”

  “不过,九宫街、八卦巷,天下一绝。开阳原有19处大小寺庙,现存9处主体建筑,包括玉皇阁、弥勒佛殿、关帝庙、戏楼等,而二郎庙、财神庙、土地庙等已不复存在,但是我可以告诉游客这些庙宇的具体位置。而且原来的玉皇阁有钟楼、鼓楼和花栏墙,如果不说,游客不知道。”刘元说道。

  唐代佛寺壁画之盛达到了极点,开阳现存的壁画就是最好的佐证。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在看了开阳的壁画后,不禁竖起大拇指,当着刘元的面夸赞道:“这东西太好了,画工真了不起。”听着刘元的讲解,脑中有关开阳古堡的画面一幅幅闪过:丰盈的桑干河水静静流淌,小河旁静卧着治所开阳,规模宏伟的古堡内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周边森林被大量砍伐,水源枯竭、建筑凋零、村民外迁,几于废弃,古堡站在了即将消失的边缘⋯⋯

  透过历史残骸看去,开阳古堡不失古朴厚重,老城堡里世世代代生息了不知多少代人,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历史故事。专家认为,开阳堡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千年古城的整体风貌,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不过,眼下的开阳堡外,已然绿树成荫,林密草盛,河中也存些水了。唯愿这座千年古堡在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可以保护得更好,能够更多地被岁月温柔以待!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