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川的秋天更绵长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应松 字号:【

  在皖南的清山秀水中,散落着这样的村庄,一幢幢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宁静优美的大地上,屋前,是一湾静静的水面。水中,涟漪婆娑荡漾着屋宇的光影。这里是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黟县宏村所在地,宏村的芳邻便是国家级的安徽塔川森林公园,在原安徽木坑竹海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改、扩建而成。

  塔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黄山西脉延伸部,现有四季常绿植物13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9种,百年以上古树达448株,园内百公顷乌桕、枫香彩叶树簇拥环抱。塔川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地处公园核心位置,有近800余年历史,拥有各类明清古建筑41幢,水口林1处,古树群6处。木坑竹海位于公园东北面,面积800公顷,纵深数里满目皆绿。这些自然遗产与协里村美轮美奂的田园风光、环抱波光潋滟的奇墅湖一同镶嵌园内,形成了山、水、古村落、古树群交相辉映的生态景观,十分独特,尤为珍贵。公园内峰岭云集,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90.2%,负离子含量高达32500个/每立方厘米,细菌含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5%,地表水、土壤质量常年达国家一级标准,塔川公园的绝佳生态成为世界游客康体养生的圣地。

  公园内的宏村镇塔川村,是黟县众多人文积淀厚重的美丽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塔川村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中,此为“塔”之来历。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一脉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村口及周围地带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从黄、浅红到火红极富层次,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轮美奂。正是塔川拥有的自然森林景观资源和人文、地理、水文、天象等风景资源品质一流,“森林 + 水+古建筑 + 田园”组合景观十分独特,使塔川秋色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四大秋色。

  塔川的秋天在每年11月初就会到来。塔川的主要树种乌桕树,叶子比枫树红的要早,但叶子并不是一下子全红起来,是有个过程的。树龄不同导致叶子变色时间不同,树木地理位置不同导致阳光照射时间不同,同一棵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阳光照射时间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树与树之间,同一棵树的不同叶子之间,由绿变黄或由绿变红,以至于最后落叶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树上五颜六色的叶子,再配上好的天气光影,就可能“创作”出绝佳的摄影作品。因此,为让塔川秋意留得更久,园内已经补种1000余棵不同树龄的乌桕、银杏等树种。为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文化品质,拓展生态旅游内涵,黟县在创建塔川国家森林公园期间,按照园区自然生态条件,对森林公园实施林相改造:依次实施了乌桕彩叶林保护发展工程、塔川景区竹类面积控制工程、马尾松天然林保护工程及桤木人工林逐步替换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多色彩、多层次、多功能的自然生态景观。这些用于塔川森林公园环境提升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的大手笔投入累计达6000多万元,塔川虽是一个只有43户居民的小村,但每年四季摄友、写生族等游客熙熙攘攘,民宿家家爆满,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2016年春季县里投资新建的一座无动力污水处理站开始运行,整个处理终端也建成徽派风格,保持了与周围景观的协调一致性,再加上出水口排出的汩汩清流没有丁点异味,已经成为农业灌溉用水。许多游客还以为污水站为新设景点,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相邻的塔川“姐妹花”、闻名遐迩的黟县宏村镇木坑村位于县城北部15公里处,木坑本是一个建在半山、藏于一片茂密竹林里的,仅有24户农家的无名小山村,后因奥斯卡大片《卧虎藏龙》在此拍摄而声名大噪,引来众多游人。有投资公司抓住商机,把山野竹林一圈变成收费的景点。山腰间的木坑村人家,徽派特色黑白瓦,阶梯状错落有序间或炊烟袅袅,竹林小径上孩童嬉闹鸡犬逗趣,好一幅桃花源里桑竹美池之山居图。看漫山竹林郁郁葱葱,静谧祥和令人心旷神怡。笔者去年秋季来到木坑时,发现古村早在2015年即投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在山腰中建成一座污水处理站。管网在高低起伏、质地坚硬的民居山石中开挖穿洞,连接各家卫生间管道收集汇聚后再引流到半山腰处理。这种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污水直排污染问题,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山下饮用水源地奇墅湖中,增色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世外桃源”国家级塔川森林公园。

  黟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传统村落承载着徽风皖韵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和不老的乡愁等,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为先的前提下,作为生态康养休闲游重要基地的国家级塔川森林公园的重塑与再造,正与西递、宏村古村落人文观光游互为补充,成为黟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画里乡村”增添更加迷人的魅力!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