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碉之国 丹巴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武秀 字号:【

  车子沿着大渡河前行,既为眼前的美景心动,又为惊险的路况心跳,就这样一路奔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在绿树的掩映,蓝天白云的陪衬,夕阳的照射下,远远望去,造型别致、层次分明、色彩明艳的民居与古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迤逦起伏的坡间崖旁,既不显得突兀,又感觉一切刚刚好。丹巴素有“千碉之国”之称,而这些古碉堡历经上千年的风吹雨淋,见证了历史的演变,目睹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巍然屹立。

  千碉之国 悠悠历史

  丹巴的古碉楼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称“邛笼”。它的营建者为冉马龙部落,主要生活在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地区,分布在岷江上游一带,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到隋唐时代,这种碉楼在四川西部和整个藏东地区盛行起来。丹巴的碉楼也源自羌碉,但其宏大的规模,非凡的气势,千姿百态,已远非羌碉所能比拟。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遥想当年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气势是何等的壮观!

  丹巴古碉楼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大小金川河沿岸和大渡河沿岸。据统计,目前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顶、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现存古碉最早修建于唐代,最迟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时。古碉为片(乱)石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光滑,下宽上窄,面随高度增加而内收,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少数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60米,内建楼层10余层至20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每座碉容纳百余至200百余人。这些古碉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从造型上有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二角碉、十三角碉之分,但以四角碉为主,碉角越多,建造工艺难度越大,蒲各顶上的十三角碉(居中者)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孤品,被视为碉中极品。四角碉是最为古老的石碉造型之一,为石块所砌,光滑的墙体,角如刀刃,四角顶端作尖角耸立,像巨大的梯形柱子直插天宇。从用途上看,有用作战争的防御碉,传递情报的烽火碉,用来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避邪祛祟的伏魔碉,还有家碉、界碉、寨碉、官寨碉、通讯预警碉等。

  也有传说,当时如果谁家生了男孩子,就要建一座碉楼,用于防妖御魔,然后就成了千碉之国。其实,在当时,碉楼还是主要用于御敌。所有的碉楼都在3米多高的地方设有楼门,一旦敌人来袭,则立即关上楼门,而且,楼内设有箭眼,既可以射箭,又可以滚石。由于碉楼都有20多米,人站上去,就可以将敌情“一目了然”,如此一来就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丹巴古碉楼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当地人崇尚雄浑、凝重、沉稳和崇高的审美观念的外向延伸和体现。

  梭坡古雕 名声在外

  梭坡乡的名声是缘于它拥有丹巴最多的古碉。沿着河边一直前行,大概3公里就到了梭坡古碉群观景台。木板搭建的观景台中间有一块很大的石碑,碑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写着:梭坡古碉群。站在观景台上隔江望去,巍峨的大山连绵起伏,山坡上有17座碉楼(据观景台管理员介绍,七个村子有上百座碉楼),碉楼越高越大,代表主人的财富和地位越高。一栋栋方方正正,白墙红顶的藏民居散落在密密的不知名的树丛中,藏房边挺立着深褚红的古老的石砌碉楼。一个个古碉楼巍峨高耸,毅然林立,犹如威武的士兵警惕地守卫着这片美丽的藏寨。褐色的碉楼、白红相间的民居、如梦如幻的古树……隔岸观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由一座座经受了百年乃至千年风雨侵袭、战争洗礼和地震考验的碉楼组成的古建筑群傲立在河谷对岸绿树林间,因山势而布,蔚为壮观,让人感慨万千。

  而要近距离地感受梭坡古碉群,只有进入对面的梭坡村。梭坡藏语意为“蒙古族”,据说古时曾经有大批蒙古人在此放牧。村里目前还没有通汽车,只有一条铁索桥与外界相通,过桥约需20分钟,才可以进入村子。由于交通不畅,梭坡比甲居、中路落后了很多:除了沿河的一段公路外,村子里几乎都是原始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地串联起一户户人家。

  梭坡古碉楼共有84座,其中包括世界上唯一的五角碉,这里游人很少,旅游开发得不重,还存留着古时藏寨的特色。马路边上都是核桃,花椒,玉米,还有土木结构,极为原始的藏风民居。村里一棵黄粱一梦里的黄粱树长到那般粗细,至少千年了。原生态放养的猪,满山溜达。村子里有棵女王拴马树,附近有块牌子写着“高高的古碉,悠悠的嘉绒”。如若登碉楼内参观,主人会收取20元的参观费。而村里有些人家的碉楼也可以登梯爬上去,比较有特色的是圆木梯子,即在一根完整圆木的一面凿的梯子。碉楼错落在山坡各处,走进,历史的声音便萦绕耳旁,高耸的泥墙上还有些弹孔,阳光透过舞动的经幡也同样刺眼。这些散落在田间的千年古碉和古树在每天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至多是吸引了一些稀散的慕名而来的游客,从而顺带增加了一些收入。因而有些碉楼已然破旧、倾斜甚至废弃了。

  梭坡也远不如甲居和中路鲜亮;民居的白色外墙在时光的打磨下褪成黄灰色,成片的没有树叶只剩下光秃秃黑色枝干的古树林掩映其中——这里的一切无不随处流露出岁月的沧桑印迹。

  又见中路 高碉林立

  在梭坡乡村所依附的山后面是另一个乡,叫作中路,离开丹巴县过大渡河桥,往小金方向行驶7公里就到了中路,这里被称为“女东国遗址”。中路乡位于高山台地上,对面就是著名的“莫尔多神山”,车子一路上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盘旋爬升。

  中路的民居几乎堪称整个藏区最高,五层的石砌藏房体量庞大,完整地模拟着天地人三界,生活与信仰安放其间,数位一体。美丽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中路的田野中,旁边就是巍然耸立的古老石碉楼。中路现存88座古碉楼,传统藏式建筑600多座,30-60米不等的高碉楼或毗邻住房,或独立于山巅,或隐藏于丛林,或袒露在田野,错落有致,融于自然,天地合一。

  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嘉绒峡谷以及周边的村寨,景色旖旎,蔚为壮观。中路碉楼多、古、峻拔雄壮,一幢幢古老的碉楼似乎在无声地描述着当年乾隆二平金川首攻中路山寨的刀光剑影,历史片羽,让人感叹。

  天色已晚,夕阳照着栋栋古雕,泛着微光,妇女坐在阳台上捻羊毛线。丹巴藏式民居与古碉互为依存,交融穿插,共同构成了一处处独具特色的“寨子”。远远望去,造型别致、层次分明、色彩明艳的民居与古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迤逦起伏的坡间崖旁,是当地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演绎。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