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去梅城古镇,是奔赴着“天下梅花两朵半”其中“半朵”的相约,是追随着曾作为州城,其地位仅次于浙江省会杭州而排名第二的盛名而去。同时也感应着三江汇碧之“三江览胜”的美景召唤,我去了梅城。在梅城,与一座座古塔,与一片片古砖,或与一条条古巷意外地相遇,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这座历史与人文俱佳的江南小镇。
三江汇聚,名人迭出
说起梅城古镇,也许有很多人并不知晓,但如说起睦州府、严州府,恐怕稍有点人文知识的人就会略知一二。梅城古镇,曾是古睦州府、严州府、也曾是杭州市建德县的县城治所。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225)建县算起,作为县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城内有东、西两湖点缀,外有南、北双塔对峙。城内的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等名胜,可访古寻胜;城周围的玉泉寺、万松林、双塔凌云、奉真道观、乌龙岭、 两江成字等景观,也可探幽猎奇。其中有与《水浒》《聊斋》历史名著相关的文化渊源,也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两汉时代的朱买臣曾在此耕读、隐居;范仲淹、陆游等名人还在严州做过官。
梅城所处位置独特,其“三江聚会古严州,一注清流奔杭城”。梅城城南新安江自西而来,兰江由南切入,在城东南汇合再折向东北,江也就改称为富春江了。它曾是严州的州城:从唐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迁睦州州治算起,作为州城也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明初建省以来,严州即为浙江11个州府之一,其地位仅次于省会杭州而排名第二,清代前期也紧随杭嘉湖之后而位居第四。
四周青山环抱的梅城古镇,在江边薄薄的雾气中,像一幅幅浸润于画家笔墨下的秀美山水画,徐徐铺展。那条三江汇合处的河流上,游船、货船和渔船悠然而过;宽敞整洁的江滨公园里打太极拳晨练的老人,江边浣衣的妇女,水中闲游的鸭子,构成了一幅灵动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听着那声声清脆的鸟鸣,阵阵棒槌起落,厌倦了城市喧闹的我毫无防备,心情一下沉浸在这古镇美妙的山水画廊里,怡然自乐。
踏着青青的石板,我去看那标志建筑——古城墙上成半朵“梅花”的城垛。梅城,是因为城内的古城墙城垛成半朵“梅花”状而闻名于世。曾有“天下梅花两朵半”,即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梅花”的高度美誉。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当时只有京城的城墙才能按梅花形建造,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梅城这段拥有天下半朵“梅花”,其独一无二的“雉堞半作梅花形”严州古城墙,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古城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斑驳的古城门,沧桑的古城墙,那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严州古城楼定川门,已经被政府部门以旧颜换新衣,以崭新的面貌,在古老的严州大地上,正神采奕奕地迎接四方而来的游人。它们曾经千年的风华与荣耀,在穿越千年的风霜后,如今仍在人们的视线里再次成为焦点。定川门,顾名思义:海纳百川,古往今来,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抱负和向往。
顺着道路往下走过小径,便是东正街,街道两旁商贾云集,人来人往。在街中徐徐前行,远远便看见了一座古牌坊——建德侯坊。走近一看,坊底前后各有两只石狮,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建德侯坊”为纪念三国名将孙韶所建。牌坊上题写着“孙绍,字公礼,梅城人,善用兵,有将才,魏黄初元年孙权为王时升迁杨威将军,封建德侯。”牌坊背面的“建功立德”正是建德市的由来。如今,建德侯已悄然消失在岁月的历史长河里,而他的牌坊,则是他造福一方人民,百姓世代感恩,不忘再生之德的代表。
再往前走,道路中立有醒目的一块高大牌坊——思范牌坊,它是为纪念范仲淹而建。公元1034年,时年46岁的范仲淹官居右司谏,因反对废黜郭皇后而触怒宋仁宗被贬守睦州。睦州城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抚慰了这位历史名臣。范仲淹很快融入其中,他在公务之余,探山访水,和幕僚一起游乌龙山、登承天寺竹阁、谒严子陵钓台、访方干故里,徜徉在青山秀水之间,为梅城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他谪任睦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学校。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建德第一所学堂——龙山书院;疏浚梅城东西湖;主持兴建了严子陵祠堂,并亲自撰写了《严先生祠堂记》。可惜,梅城的山水终究留不住这位名臣的脚步。范仲淹只在睦州知州任上不到半年便调往苏州任职。牌坊上“先忧后乐”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辨。除了范仲淹之外,著名文人杜牧、陆游、刘长卿都曾在此任职为官,诗人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都曾游历过梅城山水。先贤们无不为梅城的山水陶醉,为梅城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文佳作,也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深厚的梅城,曾经陆游、黄公望、严子陵等,一个个灿若星河的名字;《聊斋志异》《水浒》《富春山居图》等,一部部传承中华文明的代表佳作,都让它在历史的长卷里散发着独特的迷人光彩。沿途游览中,午饭便随缘选了一家小馆并在老板推荐下喝了一杯梅城本地的老酒——五加皮黄酒,在这个举目远望满街都是古典风情的小镇,真是颇有几分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文史渊源,美如诗画
去梅城,有空一定要去看看那两个环绕小镇的美丽之湖——东湖和西湖。东湖位于城东,有水面80余亩,湖东有坝,再有外东湖与之相接。西湖在城西,水面百余亩,湖西南有一半岛谓宝华州,古时曾建宝贤书院。站在附近乌龙山上俯视城内,两湖像明珠镶在城中,有人将其比作乌龙的两只眼睛,是梅城的“风水湖”。
行走在梅城清幽的青石板老街上,那青瓦粉黛的古巷和那在风雨里饱经沧桑的木楼,以及那穿过岁月风云洗礼的古牌坊,让四面八方而来的游人,仿佛随时都可以与一首古典的优美抒情诗相遇。在梅城,除了古朴的老街、城内东、西两湖点缀,以及古城墙之外,镇外还有南、北双塔对峙(双塔即南峰塔、北峰塔,系三国时期孙权为纪念他的母亲吴国太所建)屹立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的汇合口,隔江相望,在朦胧的晨雾中,有着“双塔凌云之美”。其中南峰塔高57米,为七层八角空心砖塔,始建于隋唐,今存宝塔为明嘉靖年间所建。
梅城,在历史上成为浙江省著名的地方州府,是因它曾是浙西水上通道、军事要地。在以水运为主要通道的时代,严州是钱塘江上游,徽州下游唯一州府。上游流域面积占钱塘江流域面积的四分之三,陆域面积是浙江的十分之三。这意味着生活在浙江三分之一区域上的人,生活、生产物品都必须途经严州府地,所以成就了严州浙西水上交通要塞的重要地位。
梅城的“锦峰秀岭,山水之乡”熏陶了一代文人墨客,创立了诗歌流派。伍子胥、朱买臣、谢灵运、孟浩然、杜牧、范仲淹、陆游等历代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一首首赞美之诗;黄公望、黄宾虹、傅抱石等丹青妙手,描绘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最具代表的是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歌流派“睦州诗派”和清代的“新安画派”。南宋时期,严州是全国善本书的刻印地之一,刻印过《艺文类聚》《通鉴纪事本末》《礼记集说》等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重要的战略地位、繁荣的商贸交流,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严州被写进《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官场现形记》等文学名著中,亦是明清小说的重要背景。
行走在古韵悠悠的梅城,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弄堂。狭窄的弄堂像古装戏里头长长的水袖,柔柔的,有时有个拐弯,弯得很有韵味。据相关文献记载,梅城城内原有34条街巷,南北、东西交错,现在较有名气且保留弄堂风格的有10多条。位于北门街南侧的双桂坊弄,旧名仕义,宋元丰八年为倪直侯、倪直儒兄弟同登进士第建,故名双桂。而位于西门街的双井弄,因巷内有一井,井有双圈,故名。
再者位于南大街的赵家弄,因该弄堂住户多为赵姓而得名。此弄堂在清中期以后逐步形成,弄堂狭窄幽深,两侧是高而封闭的院墙,东西走向全长约70米,宽1.5米,顶部设有3道铁券门连接两旁建筑,有半圆形墙帽,由青砖砌筑,在梅城镇众多弄堂里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而位于三星街的程家弄,也因程姓人家聚居于此而得名。这条弄堂会让你在城中有不断深入的感觉,它串起家家户户的大门,每一扇门都写着一家的故事,于是,因为弄堂的装订,小城成了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一座座幽深的弄堂,一段段斑驳墙沿,更像是被镌刻在梅城时光里的故事。漫步其中,依旧能寻到那份既轻浅又深沉的回忆,有过去,有现在。梅城的弄堂,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地域风情,走在弄堂里,闭上双眼,仿佛能听到八百年的花炮,衣锦还乡的兄弟俩人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街中。那一日,不知有多少梳妆的小轩窗竹帘半卷,深闺的寂寞蕴藏着烧红粉腮的火焰。历经沧桑与风雨的古街弄堂,在人们的回忆里永不褪色。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