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满老茧的双手,穿针纫线依旧灵活;变浅的军绿色上衣,让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30多年了,已经奔70的崔建祥依旧守着自己的小修鞋摊儿。这些年,面对儿女的好言相劝,崔建祥挺倔,依旧每天准时出摊儿。用他的话说,修鞋是门儿手艺,这么些年了,一茬儿一茬儿的顾客都成了熟人、成了朋友,他们认我、找我、信我,咱这活儿就没白干,这摊儿就没白守。
生意好靠的不仅手艺
北京市怀柔商业街仿膳牌楼北边儿,一直是修鞋摊儿的“根据地”。多少年了,城区附近的市民修鞋多半奔这儿。最多的时候,一共有22个摊位。崔建祥就是其中一位。无冬历夏,只要不刮大风、不下大雨,崔建祥一准儿出摊儿,花1个小时蹬着自行车从北房镇安各庄村到仿膳牌楼“上班”。
一样的修鞋箱子,一样的家伙什儿,要找崔建祥,不难。“穿军绿色儿上衣的就是。”这是崔建祥的一张名片,因为他常年如此打扮。修鞋是门儿手艺,鞋摊儿生意好不好,多半也是因为这个。要说崔建祥的修鞋手艺,得算同行里的翘楚。他的爷爷、父亲全都是修鞋匠,好手艺一代传一代。崔建祥十七八岁起就围着父亲转,一边看一边学。见天地学,父亲手把手地教,崔建祥的修鞋手艺也一天比一天好。
有了好手艺,自然不愁买卖兴隆。自打崔建祥子承父业摆起修鞋摊儿,专门找他的顾客也是一天比一天多。认手艺是一方面,这么多年奔崔建祥来的顾客更看重的是他的为人。
一溜儿鞋摊儿,用的材料、师傅的手艺,说实话,不会有啥天壤之别,但叫同行“嫉妒”的是崔建祥的摊儿几乎每天都是客流最多的,还净是回头客。
家住滨湖小区的陈兴华,今年65了,是崔建祥的老客户之一,他在这儿修鞋也有20多年了。“打崔师傅老爷子在这儿支摊儿时我就来。换他以后,不仅手艺不减,为人也让咱舒服,待人友善不说,好些活儿他还不收钱。”陈兴华说的不假,换个拉锁、补点胶、缝两针,这些个把分钟就能收拾利索的小活儿,甭管是头回来的新客还是多年的回头客,崔建祥基本不收钱。
修鞋挣的是辛苦钱,虽然买卖不赖,但一个月也就2000多一点儿,是一块钱一块钱挣出来的,崔建祥为啥这么大方?他是这么说的:“修鞋挣钱不容易,人家上班挣钱也不容易,我挣得是功夫钱,少给个块儿八毛的不打紧。”
崔建祥不仅大方,还实诚。这么多年,修鞋箱子上、小马扎儿上,顾客的手机、钱包没少落下,但只要是落在了他的摊儿上,一准儿丢不了。2013年一天,收了摊儿的崔建祥发现修鞋箱子上有个钱包,里面少说也有2000多块钱。他就原地等着,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直到失主的朋友领走才骑车回家。去年一天,崔建祥一下捡着俩手机,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来,他就骑车往家走,走到王化环岛附近,手机响了,可因为是刚出的智能手机,他不会解锁,就赶紧骑到公交站找了个年轻人接了电话,和失主取得联系,这才让两部手机完璧归赵。
捡了多少手机、拾了多少钱包,崔建祥没数过,靠着这份实诚、这份诚信,他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仅怀柔城区的顾客认他,就连汤河口、琉璃庙、九渡河等镇乡的顾客也坐着公交专门找他修鞋。
有钱大家伙儿一块赚
崔建祥的好口碑,不仅顾客给,同行也不吝啬。崔建祥的鞋摊儿摆了30多年,和他一块儿守在这里的老哥儿几个全都打心眼里佩服他的为人。“一块儿守摊儿,你这儿人多了、他那儿人少了是常有的事,老崔手艺好不说,他还净照顾我们,就冲他这为人,我们服。”边上一位修鞋师傅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修鞋这活儿,买卖不大,可需要的各种手艺也不少。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一块儿摆摊儿修鞋,但不同的师傅也有擅长的“绝活儿”。哪位师傅拉锁换得禁使,哪位师傅鞋底换得耐用,哪位师傅线缝得精致……崔建祥心里有数。
不光心里有数,他还当起了别的摊位的“推销员”。“换拉锁您上南边儿找那位师傅,他手艺比我好,换的也禁使。”
东关村张大姐,在崔建祥这儿修鞋有年头了,“崔师傅这为人真是没得挑,有一回我的衣服拉锁坏了想让他给换一个,可他却给咱支到别的摊儿了,说人家师傅换拉锁是强项,比他弄得好。同行之间能这么关照,崔师傅这事办得让人服气。”崔建祥的厚道劲,为守在这儿的修鞋匠们带来了温暖,互相帮衬,互相关照,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摊位减少了,但老哥儿几个的情分没减。谁有个事,帮着看会儿摊儿;谁的材料不够了,主动递上来,已经成为崔建祥和修鞋匠们的平常。
儿女劝享福他却不听
修鞋是个辛苦活儿,一出摊儿就是一天,暖和的季节还行,但一到了冬天修鞋这活儿也受罪。瞅着老爷子这么辛苦地出摊儿,闺女儿子时不时地就劝:“您就在家享享福吧,钱够花。”这些年,对崔建祥依旧出摊儿修鞋这事,闺女儿子一百个不赞成,眼瞅着岁数增加,还得这么风里来、雨里去的,孩子们更多的是心疼。“说实话,咱们赶上好时候了,现在家里也不差我挣的这几个钱,孩子们也都挺有出息的,工作都不赖。我也知道,他们劝我别出摊儿了是怕我累。”对于孩子们的好意,崔建祥心里明白,但真到了行动上,他依然我行我素,坚持出摊儿。
为啥这么倔?崔建祥有自己的观点,“一辈子就靠这门儿手艺吃饭,撂下实在舍不得,再者说了,这么多回头客捧着,不干总感觉不落忍。虽然上岁数了,但现在您瞅好些个退了休的老人也都不闲着,找事儿干,咱一个手艺人靠着缝缝补补能得到大家伙儿的认可,挺有成就感的。”崔建祥说,“只要还有精力,这小鞋摊儿咱会一直守下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