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 赏美景 享丰收 海淀区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精彩纷呈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解雯 字号:【

  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为期一个月的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八届金秋田园体验季活动将持续到10月20日。本次活动由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主办,主会场设在苏家坨镇柳林村的弗莱农庄,分会场设在上庄镇西马坊村京西稻保护区基地,两场活动同时举行,同样精彩。

  科技助力海淀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来参加丰收节的市民会惊喜的发现,这届丰收节更加有内容了。市民在主会场弗莱农庄不仅可以参与挖红薯、刨花生等有趣的农事活动,观看非遗表演,品尝与海淀结对协作的延庆区农民带来的蔬菜、水果、杂粮等农产品,还可以体验京西稻收割。

  而作为科技强区的海淀,科技农业是海淀农业的最大特色。科技助力海淀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今年的丰收节。活动现场展示了10家涉农科技企业带来的高科技产品,有植保无人机、智能温室技术、痕量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等,让市民近距离接触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原来现在打药都用无人机了,科技让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已过花甲之年的市民邹先生年轻时种了20多年的地,地里所有的活儿都是“纯手工”。

  海淀都市农业协会揭牌

  在今年9月23日的海淀区“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式上,海淀区都市农业协会揭牌。该协会由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主管,协会的职能主要为制定、实施农业产品行业行规行约,协调产业内各成员的关系,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营造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维护行业整体利监。

  此次活动以“农业+科技、农村+文化、农民+国庆”为主线,市民通过抢购“丰收卡”参与农事活动。为让更多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共享丰收的喜悦。市民持“丰收卡”不仅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丰收节活动,还可以带走10斤新鲜的蔬菜和5斤京西稻米(仅限主会场)。9月17日晚上8点,抢票开始后2分钟,主会场开幕式活动的200张丰收卡就被市民秒抢了。“我们的活动受到了市民的热烈追捧!市民购买‘丰收卡’的费用10000元,都捐赠给了海淀区红十字会。感谢市民的参与,大家的爱心款将帮助到更多有困难的人。”海淀区都市农业协会会长王德昕介绍。

  海淀农业积极构建“创新合伙人”关系

  历史上,海淀曾是首都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受到过多位中央领导的关注,1954年,四季青镇农民李墨林为毛泽东主席送去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至今传为佳话。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京西稻种植面积已达到20余万亩。伴随城市化进程,海淀区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区农村集体总资产已达1700多亿元,高居北京全市第一,让农民成为带着资产进城的城市居民这一目标成为了现实。

  近年来,海淀区先后建成43个品种优新、管理规范,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8个国家级休闲农业星级园区,20个北京市级以上星级园区。汇聚了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北京市龙头企业。保护性恢复了京西稻,荣获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四块国字招牌,成为首都市民记得住的“乡愁”。

  想了解更多海淀农业发展成就,市民还可以参观“海淀农业 峥嵘岁月”展览,回顾海淀“三农”的发展进程。

  放眼未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城市反哺农村力度,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建立政企、院区、校地、镇企、村企等新型合作模式,构建“创新合伙人”关系,为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全链条的创新资源供给和配置服务,促进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稳定优质合作模式,努力推动海淀农业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发展大局,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彩后续活动抢先看

  2019年海淀区“中国农民丰收节”4场后续活动依然很丰富超精彩。分会场上庄镇西马坊村京西稻保护区基地还将在10月6日-10月7日和10月19日-10月20日继续举办“稻香花海庆丰年”活动;10月中旬,稻香湖景酒店第六届丰收节将举行,稻米飘香收割、采藕等参与性很强的活动诚邀市民参加。

  海淀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金秋的海淀,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葡萄香甜流蜜、香山水蜜桃甜软多汁、西山富士苹果香脆可口,大觉寺法脉相连,京西御稻稻香传承,曹氏风筝乡村民俗……一个个园区像一颗颗散落的明珠,被64.8公里“三山五园—大西山”线路彩链穿缀,扮美着海淀田园、舞动着都市生活。诚邀各界宾朋,共享海淀科技农业发展的成果,赏阅海淀生态田园的美景,为海淀“三农”事业发展,加油助力!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