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野柳农场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郭海岩 字号:【

  在美国南加州的圣地亚哥,有一个在当地名闻遐迩的野柳农场,之所以名闻遐迩,是因为这家农场有些“不务正业”——好好的一家有机农场,不专心做好农业生产却办起了学校。不过,人家的学校办得却是风生水起,各种职业、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课堂几乎场场爆满。那么,他们到底教些什么内容呢?

  学习+成长+连接

  近些年,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在全世界都是热门话题。在传统农业中,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对土地和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更是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化工投入品威胁着每个人的粮食安全,大量接触农药和化肥毁坏了农民的健康,而被污染的食物正在杀死我们和地球。

  野柳农场的庄主认为,对于这个难题,小规模农业是一个解决方案。他和团队决定彻底解决消费者的这些困惑:不仅仅为他们提供真正的有机食品,还要教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种植健康的有机食品,通过教授永续农业,使每个人都能在他们居住的地方种植食物——为了他们自己的健康、家人的健康,也为了他们的社区和这个世界。

  野柳农场向学员教授适合城市、小规模农场和园艺的有机种植方法:如何保水、如何对抗害虫和疾病、如何辨认健康食品的外观以及生态种植的其他机制和哲学。所教授的内容适用于所有形式的农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企业家、家庭蔬菜水果种植者,还是仅仅对种植具有好奇心的人。

  把有机理念进行到底

  那么,到底什么是永续农业呢?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永久、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工业化的现代农业中,人类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无节制地耕作,又在农地上使用化学品,不但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导致健康土壤劣化流失,水资源也受到严重污染。而永续农业提倡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可持续、可循环、可恢复的农业生产办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有鉴于此,在联合国的提倡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便积极发展永续农业,现已取得一定的环保成效。

  野柳农场严格遵守永续农业的所有要求,生产和出售真正的有机食品,还通过教育、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鼓励尽量多的人们建立这样的生活理念。为了彻底实施这个理念,野柳农场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所有到访者也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我们欢迎大家,但请把宠物留在家里;禁止携带一次性水瓶,请带上水杯,我们提供饮用品;请携带可重复使用的盘子、碗、器皿、袋子;有计划地携带食品和用品……这样一来,再多的“游客”,也不会造成对农场的污染。

  “农场到家庭”计划

  “农场到家庭”计划是野柳农场的一个成功实践,这个计划为家庭提供“食物技能”教育计划。参与者以家庭为单位,每周六拿着食物盒来到这里,采集农场新鲜的有机蔬菜和水果,一起准备餐点,学习如何烹饪、种植、收获和保存健康食品。

  同时,如果参与的家庭有意愿和条件,农场的工作人员会帮助他们在自己家中建立一个有机菜园。这个课程为期六个月,而且提供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双语教学。参与者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健康的户外活动、满满的知识、更融洽的家庭关系,还建立了一个拥有共同爱好的“社区”和圈子,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而对于农场来说,这是双赢的。这个计划将有机食品的消费理念深深植入进学员的心中,使庄园里农产品的销售量大大增加。

  打造丰富有趣课程

  野柳农场的课程非常丰富,他们为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提供相应的自然教育课程,从农场的昆虫、土壤到动物、种植和水,都是他们的课程内容。针对公司、大型团体和散客,也有着丰富的课程选择。

  杂草是所有农场都不缺少的。幸运的是,许多不请自来的“草”很美味,也很健康。在野菜收获和烹饪课上,学员将学习如何识别、收获和烹饪野菜,比如荨麻和锦葵。草药和山羊奶酪课上,学员将跟农场的老师一起学习如何制作软奶酪,并使用新鲜香草、蜂蜜、无花果、薰衣草等,探索各种调味奶酪的方法。在养蜂课上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蜜蜂社会、蜂巢的类型、蜂窝里的“礼仪”等蜜蜂的知识,还可以学习与蜜蜂互动、收获蜂蜜的方法。

  除此之外,野柳农场还有堆肥、泡菜、种植等丰富的课程,供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选择,课程几乎场场爆满。

  农场改变生活

  在野柳农场,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一两岁的孩子,都可以各取所需。它挑战了大多数人依赖的经济、食物和社会系统,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园艺、种植自己的食物以及支持当地的食物社区而获得独立。

  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来到这里学习,完成农场任务,同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周围的人。这里的学员还有退休的老人,以及从非常远的地方、甚至跨越边境线从墨西哥开车赶来上课的人们。很多人自发在旅游网站上不遗余力地为农场背书,还有很多志愿者因为认同野柳农场的理念,免费在这里做志愿服务。先进、环保的理念和丰富、优质的课程,为野柳农场带来了良好的声誉以及极大的人流量。这里从来没有什么淡季,更重要的是,它确实改变了很多学员的生活。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