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平湖恋长城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青龙峡,位于京郊怀柔区怀北镇古长城关口,南望雁栖湖、红螺寺,北邻紫云山、幽谷神潭。因峡内有青龙潭,故得此名。青龙峡南北狭长5公里有余,两侧山上古长城遗迹清晰可见,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犹如巨龙环卧在奇峰峻岭之巅。这里曾是明长城要塞大水峪关,明清两代京师通往大阁及热河的边贸古道。站在峡谷顶部俯瞰,但见峡谷之上群峰对峙,云萦雾绕,烟波浩渺。可无论站在哪个位置、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峡谷的底部、水流的方向,“看谷不见谷,闻水不见水”的峡谷奇观,堪称“天下一绝”。

  高峡平湖眷青山

  青龙峡,原名大水峪水库。20世纪70年代,在峡谷出口修筑了一条高59米、长283米、宽4米的混凝土重力拱坝,从而形成了一座库容量146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55.6平方公里的峡谷型水库,以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为主。由于近年持续干旱,城区用水日趋紧张,大水峪水库已被列入北京市备用水源,承担起为北京城区供水的重任。

  青龙峡,天然去雕饰,秀色本天成。在长约12公里的峡谷底部,几乎看不到人工雕琢的痕迹,路是鹅卵石铺就的路,桥是木桩搭建的桥,泉潭瀑溪放眼皆是,潭潭相映、瀑瀑相连,喷珠溅玉,色泽如绘,原始的古朴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活灵活现。登临青龙峡古长城,虽大多是断墙残垣,但这里的长城,自有其独特风格,别具特色。如今,青龙峡作为景区对外开放,其原始古老风貌成为人们游览长城的新看点。

  更为叫绝的是,登临峡谷顶部俯瞰,青龙峡胜境尽收眼底:纵目东遥,密云水库碧波万顷、山水一色;南瞰千顷,京东大平原万亩良田一望无际;西映夕阳,怀柔古城遥遥相望、山重水复;北视群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与原始古貌的长城遗迹交相辉映。

  位于青龙峡景区出口,有家名叫“姜老头”的农家乐。“姜老头”的牌匾不大,但是在当地人人皆知,北京和河北来的旅行团一提起“姜老头”,也都会说“知道,知道的。”而“姜老头”的主人真名姜广贤,是20世纪60年代曾参与修建“大水峪水库”的当地民工之一。他回忆,当时大水峪村曾发过一次特大洪水,沿村而过的铁路都被大水冲垮了。为了防洪灌溉,开始在大水峪村西北修建水库。后来大水峪水库发展成了“青龙峡景区”,而“姜老头”一家也承包了景区入口的荒滩,成为了京郊知名民宿,备受京津冀游客喜爱。

  长城首关大水峪

  史料记载,青龙峡,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是军都山山脉——燕山山脉的分支,地形上从青龙峡往北就全都是山了。环卧于青龙峡奇峰险崖上的古老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明长城要塞“大水峪关”,其东连密云司马台,西接慕田峪长城,是明、清两代京师通往大阁及热河地区的交通要塞。

  作为重要关口,这里地势险要,并建有城,以及囤积粮食的粮仓。其中,身居险要的香椿楼和碾子楼最为有名。香椿楼因守城士兵遍植香椿而得名,碾子楼高大的楼墙下面,萋萋的荒草中静静地卧着一盘青灰色的石碾盘。显然这是当年守城将士用于加工粮食的工具,这盘石碾至少已在这荒山野岭横卧了500余年。

  因古关口而得名的大水峪村始建于金,盛于明,经过几千年逐步发展为“三街六巷十二胡同”的京郊大村。抗日战争时期,大水峪关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1933年秋,抗日将领吉鸿昌、方振武率师入关,由大水峪、河防口、亓连口关分三路南下,于9月23日会师怀柔,通电抗日。1941年10月的一个清晨,日军包围了大水峪村,许多村民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但没有一个人屈服。该事件幸存者姜自安所做的证言,如今存放在国家档案馆,成为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暴行的铁证。

  岁月流逝,如今大水峪关已不复存在。但残留下来的古长城,仍然古朴雄浑、巍然屹立,以其原始的沧桑风貌,让人追忆当年的雄姿风骨。

  涧伏青龙苍龙峪

  在青龙峡,有一条峡谷,名为苍龙峪。谷中山势险峻,曲折幽深,石壁上刻有“涧伏青龙”四字。仔细观察,山如巨龙,蜿蜒起伏,硕大的龙头探石高昂,故得名“涧伏青龙”。

  相传,苍龙峪沟口处东有狮山,西有象山,西北有青龙山,东北有白虎山。当时山下住有张氏李氏两姓人家,张氏聚居溪东,背靠白虎山;李氏散居溪西,后依青龙山。两姓隔溪而居,鸡犬之声相闻,和睦相处,共饮一溪水。一天,有位仙人神游到此,看到女人溪边摘菜洗衣,小孩儿水中摸鱼捞虾,老人深潭抛饵垂钓,甚是羡慕。这时,上游有位老农手牵牛绳跨溪而过,不小心摔倒栽入水中。见此,仙人顺手点化出一座简易石桥,两岸村民从此来往方便多了。

  可不成想,石桥搭成之后,两姓家族关系反倒紧张起来。溪东张姓人个个变得争强好胜,溪西李姓人则变得斤斤计较,两姓家人常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头破血流。一天夜里,李氏族长梦见一个老人,气呼呼地说,“我是本地土地爷,快去看看吧,对面白虎又过桥欺负青龙了。你得想法子让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有什么好法子重修旧好啊?”族长问道。土地爷捋着胡须,沉吟片刻说道:“这不难,在桥头修座凉亭,每天晚上放两个火球,白虎怕火,自然就不敢过桥了。此外,你再把‘雄狮白象守水口,龙盘虎踞护村庄’这副对联写在凉亭柱子上,一切便会和谐如初。”

  按照土地爷的法子,族长在桥头搭建了一座翘角飞檐的凉亭,把对联贴在凉亭柱子上。随后,又到苍龙峪砍来藤条,亲手编成两个灯笼,糊上红色油纸,里面插上蜡烛,挂在凉亭中间。瞬间,两只灯笼就像一对火球,照亮小溪两岸。自此,张李两姓和好如初,彼此互帮互助,敬老爱幼,蔚然成风。

  时至今日,青龙峡周边大水峪、河防口等村寨居民一直都是邻里守望、相互帮助、和谐相处、亲如一家。文明乡风浸润乡土、滋养乡情,充满了浓浓的幸福感,为乡村振兴舒展精神之翼。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