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个神奇的国家,虽是弹丸之地,但全球幸福国家的排名一直是前两位。而提起对瑞士的印象,大部分人脑海里跳出的画面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清澈见底的湖光美景、昂贵的精美钟表、各种形状的奶酪、眼花缭乱的巧克力糖果、高端医美疗养⋯⋯简单概括来说,瑞士给人留下了精致、昂贵、纯净的印象。殊不知,瑞士农村的生活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是那样的别致和美妙。
重视农村建设
瑞士是发展农村经济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瑞士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及别的地区,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劳动力自愿留在农村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关税及进口限额、购买剩余农产品、道路建筑、农村住宅更新等等。长期以来,瑞士的城市化始终保持在低水平上,其小型企业遍布全国,制造业绝大多数集中在小镇上,全国经济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
虽然农业在瑞士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瑞士的农业人口也日益减少,但是,瑞士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却一直没有忽视。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也正是由于一贯的重视,瑞士农村地区成为适合人们居住和旅游的好地方。
瑞士乡村风光的特色是别致的小村落、农舍自然地分布在绿色的田野和山坡之上。瑞士人曾一度离开乡村,到城市中去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在,人们开始逐渐回归自然,从城市搬到近郊居住的趋势蔚然成风。
村民多是城里人
瑞士沃州一个名叫“费稀”的小村庄里,村民大部分是城里人。村民巴库介绍,这个村共有七百多名居民,其中从事农业活动的(主要是葡萄园种植)只有十七家,其余都是在村里买房定居的城里人。城里人之所以选择到这里居住,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个位于山坡之上的村庄风光秀丽,特别是夏季各种花草和大片葡萄园生机盎然;与城市的嘈杂相比,村庄异常静谧,住在这里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瑞士不同地方的税收标准不同,村里的税收比城市里低很多,地价物价更便宜;村子虽小,但基础设施齐备,交通便利,从这个村庄开车到日内瓦和洛桑都只需几十分钟时间。巴库说,城市居民的到来给村庄带来收入,同时也把城市文化和文明带入村庄,从而推动其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费稀村尽管位于半山腰中,但有一条非常平坦的双车道柏油路把它与高速公路连接起来,从村庄到高速路大约只需十分钟。村里面的一条主街道依地势而起伏,但柏油路面非常平整,而且在街道的两侧划着整齐的停车位。
巴库表示,村里人看病非常方便,因为附近医院非常多。这些医院大多已存在了好多年,当初之所以建这么多医院,是因为交通不便,去大城市看病比较难。现在去大城市方便了,这些附近的医院反而显得太多了,因此它们只能进行更细的专业化分工。
巴库说,村里孩子入托和上学以及居民用水取暖等也都非常方便,村里甚至还有一个小的警察局。村里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一部分出自州政府,一部分出自村民的税收。
村子虽小,但也实行标准的民主管理。小村的管理机构是一个由5人组成的村民委员会,包括一名村长和4名委员。这5人任期四至五年,由全村人民主投票产生。该机构为服务性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土地、森林等,并就一些建设项目组织村民进行投票表决,也调解居民纠纷。该机构还负责管理税收的使用,但另有两个独立机构对其进行约束,一个是年度预算编订委员会,另一个是预算监督执行委员会。
葡萄种植兼酿酒
费稀村村民从事的农业活动主要是种葡萄,但大部分人不是单纯地从事葡萄种植,而是在种葡萄的同时,也从事葡萄酒酿造和销售的工作,因此收入较高。巴库的酒窖位于村口附近,他的葡萄园面积达15公顷,每年所产葡萄可酿酒15万瓶左右,收入约为10万瑞郎,这个收入水平在种植园主中算较高的了。
巴库说,在瑞士,葡萄园主的身份很受人尊敬,这是因为葡萄酒受到瑞士人的普遍喜爱。谈到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他说,葡萄酒酿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此外物价高、劳动力成本昂贵也是问题,要保证收入,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自己的葡萄酒品牌独树一帜。
像巴库这样的人已经不能再称为农民了,因为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实是葡萄酒的产销。目前瑞士单纯从事农作物种植的人日益减少,不到全国人口的3%,而且还会减少。巴库认为,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二战期间,瑞士曾吃过粮食不能自给之亏,因此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里,瑞士政府非常重视农作物生产: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包括市中心的花园里,都要种植农作物,以保证供应。
但是,这样的政策鼓励了过度生产。由于国家保证全部农产品的销路,所以不得不处理多余的部分,因此造成了浪费。20世纪90年代晚期,这种情况开始发生转变:瑞士面向自由的国际贸易开始开放经济,并逐渐向欧盟的农业政策靠拢。按照新的农业政策,价格由市场决定,补贴制度逐渐取消。
如今,由于政府对农业补贴的日益减少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农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逐渐脱离单纯的农作物生产活动。据调查,目前瑞士三分之一的农场经营只是副业,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他工作。农民们希望种植特殊作物或是养殖不寻常的动物来增加收入。与此同时,农民们也为农场寻找第二用途,如提供农场度假、骑美洲驼等服务。但无论如何,农场经营和工业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选择从事农业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