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村里的那些花儿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韦德占 聂鑫 字号:【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这里是“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农村庭院。这里有“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园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大西北的甘肃白银市,有这样一个江南水乡情调的村落。

  来到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顾家善村,一进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清洁的村庄、潺潺的小溪、幽静的小巷,小桥流水、蓝瓦青砖、曲径通幽⋯⋯房前屋后都被鲜花簇拥着,树茂花香的“花村”顾家善村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让美丽的顾家善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呈现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

  顾家善村位于水川镇中西部黄河之滨,距白银市区26公里,整个村子鲜花遍布,幽香袭人,因此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村。

  谁能想见?以前的顾家善村曾是一个走“烂泥路”、发展滞后的小村庄。而今,整个村庄正朝着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文化兴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迈进。

  “花村”沁香飘远方

  顾家善镶嵌在黄河之畔,坐落在勤劳质朴的民风里。古色古香的门楼挂起了红灯笼,构成大河之滨靓丽人文景观。

  在小巷里穿行,我们惊奇地发现,每家每户的白墙之上,都挂着一对对黑色的轮胎,问了路边的村民才知道,这些轮胎是村民们种花的,每到春夏之季,轮胎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娇嫩的鲜花。种花养花,是顾家善人四季里的家常事。

  “庄户人家或许不懂艺术,但养花是心性。骨子里,顾家善人有着草木缘分,爱家、装扮家是天性。”顾家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富告诉我们,他们还在村庄道路两旁集中栽植景观,种植盆景鲜花,在巷道中摆放木质花箱,房前屋后栽花植草。

  顾家善依山傍水,村子里的每一个路段,每一处景点,随处可以看到百年古树,世代村民对古树呵护珍惜,保留至今。据说,村里种有木槿等各类花卉1.8万株,栽植各类树木1200棵。

  顾家善村开展 “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的小美推动村的大美。自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村容村貌整洁了,民宅白墙黛瓦、藤蔓绕壁,院内绿植种类多样,屋内物品摆放整齐的美丽景象出现了。

  乡土文化引客来

  “顾家善村从一个走‘烂泥路’、发展滞后的村子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子,要归功于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惠农好政策的支持。”顾家善村民顾泮伟说。

  今年初,村里提出要借助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并鼓励村民搞农家乐。当时,村民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不敢搞,于是村里动员农民党员带头先干,探索经验,示范带动大家干。身为党员的顾泮伟便成了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他的农家乐于去年9月份投入运营,花园里喝茶休闲、林下吃特色农家饭、宅院里还可以住宿。有了党员的带头示范,村里很快有8户村民也办起了农家乐。

  “政府在我的后院利用稻草等材料修建了两个蒙古包,提供给我无偿使用。农家乐一开起来,来的人不少,以前真没想到,不用出门、守着庄户院就能赚这么多。”顾泮伟说,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惠农好政策支持,我们顾家善村才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村”。

  顾家善村着力挖掘本村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游到体验游再到文化游转型,在农家乐、渔家乐、各种采摘游、节庆游的基础上,加入了乡土文化的观摩体验,突出了以乡村田园景观和村落印象为核心的旅游吸引力。开办独具特色的仿古小卖铺,统一管理,打造特色休闲农家乐。

  民间艺术焕生机

  除了开办农家乐,顾家善村还通过创建妇女手工产业创意、制造、交易基地,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村级“陇原巧手馆”。村子里近40多位妇女在闲暇之余从事刺绣、缝制荷包、剪纸、草编等手工艺产品的制作,成品上交到巧手馆,统一销售。巧手馆为参与巧手产品的妇女支付材料费及工本费。每位妇女的月收入大概在1000元左右。

  顾家善村着力打造的五福园、沟沿文化巷、乡村记忆——农耕文化园、陇原巧手馆都有浓浓的历史文化感。在五福园,“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八个大字,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先贤文化气息。在沟沿文化巷、对把子巷的文化墙上,以群众喜欢的漫画、诗歌、顺口溜等文化形式,把文化墙打造成了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崇德扬善、风醇物厚、守望相助的文明窗口。在乡村记忆——农耕文化园,让人们感受到的是农耕文化的历史的沧桑感。在陇原巧手馆,人们感受到的是民间艺术的勃勃生机。

  富起来、美起来、火起来的顾家善村,已经成为来了不想走的美丽乡村,一幅“田园幽美、人文醇美、经济富美、生活和美、村庄秀美”的美丽画卷正悄然铺开。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