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 回家吃饭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蒸条肉、柴鸡炖蘑菇、小枣切糕、炸藕盒、野菜团子、春饼套餐⋯⋯光看菜名,就已经让人忍不住将口水咽了又咽,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更是在心头萦绕。

  在旅游的途中,“玩”得好是重要的事情,而“吃”得开心更是件重要的事情。边游民俗,边品家宴,体会从口到心的熨帖温暖,相信是很多市民的心愿和念想。

  但现实问题是,很多可以满足采摘、游乐的旅游地点却吃不到地道的家宴,即使能吃到,餐饮接待能力弱、档次低、不成体系的短板确实存在。那能否将旅游和美食相互促进,发展共赢呢?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在全镇遴选家庭“私房菜”,推出“西集家宴”,打造让人难以忘怀的西集味道,带动西集镇旅游产业实现新的提升。“我们希望将这些地道的、有着家味道的菜品做成经典,将西集家宴打造成西集旅游产业的一张新名片。”西集镇旅游办负责人充满期待地说。

  突破旅游发展瓶颈 西集家宴应运而生

  为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近几年,西集镇积极推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宽百姓致富渠道,大樱桃、草莓等特色果品及生态环境优质名片越来越响亮,西集的旅游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但一些市民游玩采摘之后,只能自己寻找餐馆吃饭,虽然方便,但家的温馨很难寻觅。

  如何突破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掘西集本土饮食文化?答案就藏在这“西集家宴”之中。西集镇希望通过打造一条富有西集特色、内涵、情感、灵魂,经得起推敲和反复品鉴的高质量餐饮主线,从而留住西集的味道、西集的念想和西集的乡愁,为旅游服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理念和支持政策有了,谁来组织呢?北京盛世润禾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可是费劲了心思,一方面积极挖掘和提炼西集养生美食文化,一方面向社会招募有志于餐饮的村民,并向他们提供食材和厨房等场地。“西集家宴”前后筹备了近两个月,得到了全镇领导和乡亲们的支持响应。

  优中选优巧厨娘 看家本领齐登场

  家宴是啥?是家乡的味道,是团圆的滋味,是走到哪儿都忘不了的情愫。西集家宴启动仪式上,在盛世润禾园林内的红色临时大棚里,摆了近十张桌子,西集镇乡亲和曾在西集工作过的村干部们作为嘉宾,试吃家宴并给出建议。

  在大棚旁边的后厨,并排着七八个大灶锅,咕嘟咕嘟的热气和香味儿在不停地冒着,羊肚、柴鸡、红烧丸子、扣肉⋯⋯每口锅里都藏着一个拿手菜。而另一侧的长案板上,则摆满了各种食材,你择菜、剁肉、拌馅,她盛菜、摆盘、造型⋯⋯人人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拿手菜都出自谁手呢?就是来自西集镇各村的巧厨娘。

  “西集家宴”通过社会推荐、个人自荐、主办单位筛选等方式,共征集菜品50多种,厨娘30多人,当天的启动仪式共有十位厨娘参加。“我今儿做了仨大菜,红烧丸子、扣肉、侉炖鲢鱼,让大伙儿尝尝我的手艺。”来自冯各庄的蔡大妈热情地说。从前一天开始,厨娘们就开始准备食材,把东西处理成半成品,活动当天更是早晨7点多就到了厨房,“鱼呀肉的必须得炖够俩小时,要么不入味儿,总觉得差点事儿。”

  在厨房,还有道菜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瓤白菜。这道菜只取白菜叶并用开水焯好,再将调制好的肉馅包在其中并裹成卷,最后以香菜梗缠绕系好,摆盘后上锅蒸,整道菜香而不腻。“这道菜的谐音是‘百财’,寓意好,逢年过节少不了。我小时候姥姥经常给我做这道菜,长大后还耐心地教会了我,在我心中,这道菜就是姥姥的味道、家的味道。”西集镇土生土长的厨娘吴宏芸说。

  “年糕七饼来啦,祝您步步高升!”随着服务人员一声响亮的报菜名,西集家宴的试吃环节正式拉开了序幕。大圆桌上瞬间摆满了甜品、凉菜、热菜、汤菜等30余道菜品。“看着这满满的一桌家宴,我真是有吃年夜饭的感觉呀!”“大伙儿团圆在一块儿,这不就是家嘛!”嘉宾们纷纷感慨道。

  家宴品牌产业化 开启8小时外慢生活

  2017年,第一届“西集家宴”活动成功举办,通过品尝试吃西集家宴及西集礼物LOGO公开征集、集中打擂等环节,确定了西集家宴的正式菜品,成型的菜品结合“运动、养生、度假、见学”四大业态的发展需要在全镇推广,对有意愿参与从事西集旅游事业建设的百姓进行系统性培训,实现品牌产业化,切实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打造出来过西集就难以忘记的西集味道。

  未来,西集镇将采取“理念先行,政策引路,企业上马,产业升级,全民受益”的思路打造旅游产业,以“新城镇+”为统领,以倡导“慢·生活”为理念,重点发展“微户外,微旅游”产业。

  “四种业态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颗绽放西集光彩的珍珠,把这些珍珠穿成串,让西集出彩,让百姓受益是我们的愿望。我们将把西集家宴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抓手,深入发掘当地饮食文化,促使旅游产业发展更接地气,未来我们还将发展温泉养生、生态度假等,还会打造民俗户,发展高端民宿,将副中心的生活延伸到8小时以外,让更多的市民享受慢生活。”西集镇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