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风筝梦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位于海淀北部地区的上庄镇李家坟村,村里绿树成林、花草繁盛,空气清新。2013~2014年李家坟村便因其优美的环境、良好的乡风文明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荣获“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

  驱车从八达岭高速路至沙阳路,在上庄路向左转东行不远,就来到了李家坟村。这里名震京城的特色非曹氏风筝莫属。村中的曹氏风筝工艺坊内悬挂着数十只风筝,从传统的沙燕、龙筝到后来开发的微型风筝,每一只都精致漂亮,有如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曹氏风筝工艺得传承

  李家坟村地处上庄水库沿岸,全村160户、600人,土地面积1063亩,大环境片林166亩、经济林250亩、苗圃地120亩,公共绿地绿化面积4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4%,空气清新,绿柳成荫,风景秀丽,是舒缓压力、愉悦心情的好地方。

  走进李家坟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绿树成林、花草繁盛。李家坟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刚介绍道:“村两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推动村内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建成了翠湖农业观光园、尚庄度假村,并不断完善硬件条件和服务环境,使观光园和度假村不仅面向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就业培训,也能面向城市居民开展观光采摘、旅游会议等活动。目前,观光园和度假村实现年果品生产量及采摘量115万公斤,年收益达260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李家坟村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潜力,根据村内孔氏三代为“曹雪芹风筝”即“曹氏风筝”代表性传承人的实际,以打造高端文化礼品为目标,先后投入近百万元兴建了曹氏风筝工艺坊。

  曹氏风筝工艺是北京市的传统民间风筝艺术,由孔祥泽根据曹雪芹手稿《废艺斋集稿》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记载的风筝的起放原理、扎糊技法、绘画要领,即扎、糊、绘、放“四艺”研究制作。它题材广泛,种类繁多,融汇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大俗大雅制作之结晶。它有着诗情画意的歌诀,展现着浓郁的京城文化特色,融传统民间文化、南北扎制技术的精华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李家坟村曹氏风筝工艺坊坐落在一片绿林之中。工作间里,几名师傅正聚精会神地在整张纸上绘制花瓶等图案;几名四五十岁的师傅正或弯或劈,整理竹篾。骨架、骨架上糊的面,绷的线,一个都不能错,才能制作出可以自如放飞的风筝。工艺坊里的风筝师傅大多是该村村民,目前已有50人。其中还有好几位是残疾人,在工艺坊就业的村民月均收入2000元至3000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曹氏风筝工艺坊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平台”,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龙头”,促进和谐村建设的“新载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支点”,培养残疾人及农村实用人才的“新熔炉”。

  “支部+协会+民非”模式促发展

  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发展思路,李家坟村相继成立了一个社区组织——海淀区上庄镇榆河社区书画协会和两个民非组织——上庄地区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中心和上庄镇李家坟村残疾人温馨家园,开创了“支部+协会+民非”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结合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李家坟村投资62万元,在村内修路14800余平方米,将每家每户同村内主路联结起来。修筑李家坟村至皂甲屯村的道路5000平方米,新建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300平方米的观光接待室及冲洗式卫生间。村庄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公厕、环卫、绿化、雨洪利用、路灯、脚踏式户厕等设施均建立长效管护运行机制。村中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重视环境绿化,初步实现了树成型、草成坪,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建设效果。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李家坟村以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服务送给农民、把实惠带给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交给农民,确保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全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目前该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5万元。

  发展风筝和旅游产业,不仅给村民带来就业岗位,还给村里增添了文化气息。“这里制作的曹氏风筝,是当年曹雪芹先生总结、创新的一种风筝制作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世刚说,“如今大部分村民都能给游客讲上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村里还组建了风筝队,村民做风筝、说风筝、放风筝,为村庄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未来,除了“曹氏风筝”自身的创新之外,李家坟村正在把“曹氏风筝”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色旅游的一部分,并提供体验式服务,让人们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品味文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曹氏风筝正带着李家坟村的“美丽乡村”之梦,飞翔在京郊的广阔天空。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