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矮平房 搬进山居洋房——险村搬迁工程建设过半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为尽快改善山区农民的居住条件,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将山区农民的搬迁工作视同为与棚户区改造同等重要的民生工程,指出:险村搬迁工程要按照大景区组团、精品旅游村、新农村建设三种类型因地制宜进行推进。

  目前,全区38个搬迁村全部动工建设,有10个村主体竣工;25个村开工建设;3个村前期手续基本完成,预计今年可开工建设,2018年完成所有搬迁村主体建设。

  聚焦政策  合力推进搬迁工作

  在险村搬迁工程启动之初,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建立了农民搬迁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搬迁工作。

  一方面聚焦政策,整合了区农委抗震节能改造、一事一议,区发改委生态移民、煤改电、煤改气,区旅游委精品旅游村建设,区水务局上下水改造,区科委新能源试点等各项政策,稳扎稳打。另一方面,在区领导与电力、燃气公司的多次协调下,门头沟区搬迁村在新能源的使用上走在了全市前列,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电热膜、太阳能、储能式热库、LNG(液化天然气)、氢烃油等新能源试点相继落地。尤其是在LNG的使用方面,门头沟区出台的补贴政策,保障了农村地区用气与城市居民用气同等享受2.28元/立方米的优惠价格,大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减少了农户采暖费用的支出,从根本上杜绝了劣质燃煤的使用。

  细化政策  督促指导

  在险村险户搬迁工程实施前,门头沟区农委反复研究涉及搬迁的各项政策,结合已取得的搬迁经验,编制了《门头沟区统筹规划进一步推进山区险村农民搬迁工程实施细则(试行)》。在掌握政策的基础上,区农委多次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各镇开展搬迁工作,反复强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是顺利推进搬迁的前提与基础”。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搬迁工作的“三步曲”:首先是村集体成立工作小组,在充分征求农户意见的前提下出台《搬迁方案》,明确旧房拆除、新建户型、自筹资金等方面的搬迁细节等问题,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反复论证完善。其次是镇政府聘请规划设计公司,依据上述《搬迁方案》,量体裁衣进行规划设计,编制施工图纸及预算。最后由设计咨询公司对搬迁村规划设计进行整体把关,由造价咨询公司对搬迁村施工图纸及预算进行造价评审。相关工作完成后,搬迁工作才可全面启动。

  造价控制  规划引领

  为了严格控制搬迁资金缺口,门头沟区政府聘请了北京恒德润造价咨询公司全面介入全区搬迁工作,负责对搬迁村的施工预算及图纸进行评审,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在工程完工后做最后的竣工决算。

  为了提高全区搬迁村规划标准,门头沟区农委聘请了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险村险户搬迁规划设计咨询工作。一是编制了洪水口等精品旅游村的规划设计,二是把关全区搬迁规划,三是出台了《门头沟村居改造提升设计导则》,从总体上把控了搬迁规划,提升了搬迁村的设计标准。

  因村制宜  多种模式并举

  自2013年实施险村搬迁工程以来,门头沟区各镇、村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分别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拆迁方案,先后出现了“法城模式”“东马模式”“炭厂模式”等先进经验。

  法城模式就是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召集村民代表,通过多轮的四议两公开程序,反复讨论、制定村庄搬迁方案。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法城村将搬迁出现的问题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当面锣、对面鼓”地讨论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民主化搬迁”。

  东马模式就是“一户一策、资金倒算”,即根据搬迁政策建房补贴金额以及1500元/平方米的指导价格,倒算出每户居民能享受的搬迁免费补贴面积,多建面积部分由村民自筹解决。在搬迁过程中,东马各庄村创新思路,在村委会设立了村级“建材超市”,供村民自行选择装修材料;同时将每户的搬迁信息编制成公示板,贴在每家门前,搬迁事项一目了然,公开透明。

  炭厂模式就是在统筹村庄规划、统一房屋风貌的前提下,由村民自主进行房屋建设,在达到规划要求标准、通过验收后,兑付建房部分的搬迁政策资金及抗震节能改造资金到每户,同时预留了部分搬迁基础设施费用由村委会统筹组织基础设施建设。

  及时总结  理顺思路

  门头沟区农委每年定期组织搬迁镇、村相关人员,赴北京农学院参加山区建设培训班,学习险村搬迁及山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同时组织大家到怀柔、密云等地参观学习险村险户搬迁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及时将“法城模式”“东马模式”等总结成典型材料,将现有的经验分解归类,变成了可供其他村照搬的模块化搬迁模式,并召开搬迁现场会,组织相关镇、村多次参观学习;将搬迁的整体流程分解归纳,从入村的政策宣传开始到最终的竣工结算,总结出13条搬迁步骤,提供给各镇参考。

  在区领导多次召开现场会的带动下,各镇村加强了横向交流学习,优秀经验迅速传播。妙峰山镇禅房村、炭厂村,雁翅镇河南台村,斋堂镇柏峪村等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结合本村特色进行了延伸性创新。如:禅房村有第一书记参与搬迁,团结村两委统筹推进;炭厂村结合神泉峡景区,打造了全区第一个“沟域——搬迁”协同推进的新模式;河南台村在资金管理与使用上,规范了镇、村两级的具体资金使用流程,确保了搬迁资金的安全落地;柏峪村试点了“先筹备、后启动”的搬迁方式,在自主全面完成前期工作后才纳入搬迁计划。

  目前,法城村、龙门口村、水峪嘴村、东马各庄村等村的搬迁农户已经相继入住新房,在搬迁避险、建设新家园的同时,还搬出了新生活、新生态、新产业和新农民。

  搬迁工程与低收入帮扶工作紧密结合,搬出了新生活。

  38个险村的搬迁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个别村庄因为饮用水问题还要搬离老村,由镇政府重新选址新建。为此,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求:险村搬迁不是简单地让农民搬进新居,而是要把富民理念贯穿整个搬迁工作的始终,要把搬入新居变为农民过上新生活的契机和转折点。

  根据区委区政府指示精神,门头沟区相关部门优先对低收入村实施搬迁,在38个搬迁村中共有12个村为低收入村。通过搬迁,目前,椴木沟、塔河等低收入村成了景区节点上的旅游村,一些想翻建房屋却无钱无力的特困户,也住上了安全、明亮、节能、抗震、保暖的新居,当地村民不仅搬入了新居还搬出了新生活。

  搬迁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搬出了新农村。

  新村要有新气象,相关部门按美丽乡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建设品质。建设新居的同时,全面提升新村水、电、路、气、暖、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让迁入新村的农民同等享受城市基础设施。

  搬迁工程与沟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搬出了新产业。

  结合重点沟域内的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村庄,探索出“沟域——搬迁”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即“通过沟域建设带动区域旅游,通过搬迁新村承载消费升级”,让搬迁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清水镇洪水口村、妙峰山镇炭厂村、王平镇韭园村等村民,利用新居的闲置房间开办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及民俗接待,实现了家庭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

  搬迁工程与煤改清洁能源紧密结合,搬出了新生态。

  通过险村搬迁,门头沟区在新能源的使用上走在了全市前列,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电热膜、太阳能、储能式热库、LNG(液化天然气)、氢烃油等新能源试点相继在新村中落地,从根本上杜绝了劣质燃煤的使用,使全区的村庄全部成为无煤村。

  据了解,门头沟区险村险户搬迁工程从2013年启动至今,已经连续实施了五年,总计划完成6152户10756人的搬迁任务。在2018年底要建设38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届时,在京西的大山深处,青山绿水之间,以往灰头土脸、残破脏乱的村落将被白墙红瓦的山居抑或是两、三层的小洋楼所代替,山区的百姓由此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