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归遇上老农人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推开园子的大门,一条彩虹伞搭起的长廊出现在苹果树林中间,七彩的小伞架在两侧的果树围栏上,太阳升起,阳光洒下,地上投射出一个一个彩色的斑影。踏进果园里,笔者顺着此起彼伏的欢闹声寻到一处“宝地”:果树下,几个小朋友正争相通过一条由圆柱状木条与木板拼接的吊桥,你拉着我的手,我帮你扶着一根吊绳,顺利走过之后,几个小家伙站在泥地里开心得大笑起来⋯⋯这是一条“隐藏”在“苹果树森林”中的“勇敢者之路”,需要孩子们在果园中自己探索、协作通过,轮胎障碍路、“愉跃”木拱桥、连环木桩梯、宝藏金沙坑⋯⋯各类依树而成的设施成了孩子们的一片原木乐园。

  一堆木头摩擦出跨界火花

  这个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上西市村的原木乐园名为共享花田亲子农场,现在充斥着淳朴、时尚、童话的元素,殊不知几个月前它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苹果园。

  “我在这园子里种苹果十几年,要做什么改变可真不是一拍大腿就决定了的。”

  “但是农林的价值不应该仅局限于农产品的买卖。”

  “你说的有道理,乡村是块宝,只要咱们能挖掘,潜在价值很大。”马立功是这个苹果园的主人,在农广校的一次培训中,他结识了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80后刘纾羽以及她的团队。一边是十几年如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人,一边是从事过金融、电影、艺术等行业的年轻海归团队,因为共同的发展理想开启了一场跨界合作。

  老式的苹果园需要改造,可是该如何着手呢?刘纾羽的团队从上海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改造方案,“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共享花田,从世界各地引进花卉品种栽种,栽种形成的整体样式按照世界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勾勒⋯⋯”但是来到兴寿后,刘纾羽自己就已经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方案,“那都是不接地气的。”50亩苹果园,改造的过程既不能毁掉原本的苹果元素,又不能同化成另一家“农家乐”;既不能将受众全面化,样样都做意味着没有特色,又不能过于单一,单一的农业经济会带来很多弊端⋯⋯度过一段短暂的“迷茫期”后,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亲子农庄的概念,最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

  挪苹果树、增设原木儿童游乐设施、设计复古loft装修风格⋯⋯“变身”行动是一场巨大的工程,而刘纾羽纤瘦的身躯却好像有着用不完的能量。

  “这树怎么能这样挪呢,马上就该结出果子了,挪了以后结不好了咋办!”

  “没时间了,就是要在苹果成熟之前完成所有工作,园子里有了不一样的东西才能吸引到游客。”

  “苹果园的主业还是得种苹果啊,每一颗树都是我亲眼看着一天天长大的,你这随随便便地挪来挪去,再给我弄坏了⋯⋯”

  “不挪开怎么有草坪,怎么安装小孩子们喜欢的设施,寓教于乐的亲子农场需要有场地让孩子去享受自然、体验自然,不仅仅是一家三口在苹果树下摘苹果、拍全家福!”

  马立功与刘纾羽合作就这样伴着果园的改造,慢慢磨合着,两个人也相互影响着。

  “你说的这个复古loft装修风格,我感觉可以,我之前还留了些废弃了的苹果树木头,可以送去加工厂制造成室内陈设,这样也增添一些自然元素。”

  “这个想法真是不错,我也考虑苹果树还是应尽量多地保留,找一片行距大的苹果树,树下空间摆放些大的石块,孩子们可以坐在树下玩耍⋯⋯”

  时尚农场变身孩童新宠

  2017年9月,时尚的亲子农场终于开始与游客见面,短短3个月,客源从最初的三三两两的朋友、熟人,发展到已经拥有的100余个家庭、企业会员。每到周末都会有上百名来自远近社区、会员企业的游客以家庭为单位,来到这里与孩子们度过一段与大自然零距离相处的时光。

  来到这里的小朋友们可以在原木游乐设施上玩耍,可以捡几根苹果枝条,修剪、上色,把它们制成一幅手工3D图;可以学着将地上掉落的苹果分类,追溯被损坏了的苹果变成堆肥的全过程;还可以跑遍园子,将各类花花草草“塑形”,拼接成一幅平面的自然之图⋯⋯

  “这只是一个开端,目前我们正在筹备自然课堂,后期会引进各类香料种植,丰富园内作物,为果园里的农作物标上双语名称。通过让孩子们在田间亲身体验的形式,了解‘农耕’的概念,了解‘农业循环’的概念。还要打造食物森林,这个概念来自欧美较为前端的教育体系,将园子划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区,以后来我们这里的小孩子们都可以有一种漫步在食物森林中的感觉,抬头有沉甸甸的林上果实,低头是物种丰富的林下作物,偶尔还能看到觅食的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向孩子们展示一个小型园艺耕作区。生态系统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更多大自然的概念都将逐步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刘纾羽的描述中不仅透着对农场的希冀,还透出她致力于深耕儿童自然教育、开发休闲新农业潜力所勾勒的无限美好。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