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蔡家洼的豆腐远近闻名,村里会做豆腐的妇女也大把大把,但是提起“豆腐西施”,不少人都会把目光投向李凤英。
今年55岁的李凤英是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土生土长的闺女,后来又成了本村的媳妇。
从小吃着村里的豆腐长大,嫁的婆婆家也是村里做豆腐的好手,李凤英对豆腐有着特殊的感情。
20年前,李凤英接过了家里的石磨,也接过了往密云县城卖豆腐的生意。
李凤英磨的豆腐口感细腻、顺滑,给的分量又足,大伙儿都爱照顾她的生意,“豆腐西施”的名头也慢慢打了出去。 “主要是指咱家磨的豆腐白嫩、细腻,像西施一样。”李凤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前两年,村里开办农业园,有现场制作豆腐、教游客体验豆腐制作的项目,需要有人接待教学,村里人又想起了她。“二婶儿干活麻利,人也拾掇得齐整,干这个正合适。”村干部葛波说。
蔡家洼豆腐好吃,一方面因为当地有优质的山泉水,另一方面也跟原料有关,李凤英选的是东北优质大豆,每次在机器里挑完后,她还要自己再挑一遍,稍微有一点不合格的豆子都被她认真挑了出来,连混进去的豌豆都不放过。“其实几粒豌豆混进去,对整块儿豆腐没有太大影响,但咱自己心里过意不去。”李凤英说,大伙儿叫她一声“豆腐西施”,是对她的认可,不能自己砸了招牌。
每天早上从五点多开始选豆、磨豆,李凤英要忙到快中午才能做好一锅豆腐。什么火候点卤、什么时候压制,李凤英熟得不能再熟,不用测温,也不用看表,她点出来的豆腐总是恰到好处,既不会因为温度过高降低豆腐的产量,也不会因为压制时间短影响豆腐的口感。有游客来体验,她还能腾出时间手把手教学。
下午游客少的时候,李凤英还会拿出无线话筒和音箱,唱几句经典老歌。这时候,她往往会先对着镜子简单收拾一下,再脱下围裙、摘下口罩,换上精心挑选的衣服,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豆腐坊就是她的舞台,新做好的豆腐权当是观众,一曲《枉凝眉》唱下来,竟然颇有些歌唱家的范儿。
对于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李凤英充满了热爱。做豆腐是个体力活儿,但李凤英说,只要还能干得动,她就会一直干下去。“豆腐西施”也成为蔡家洼村的一副招牌,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