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巴古堡:走进千年记忆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武艺 字号:【

  早就听说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内有多处古堡群,当路边的指示牌显示着“秀巴千年古堡”时,我们一行便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阳光洒在山间,天空透明澄澈,在蓝天的映衬下,古堡群披上一层柔光,熠熠生辉。因为周围人烟较少,所以这些千年古堡矗立在这里显得非常孤独。

  秀巴古堡是林芝地区首批开发的人文景区,也是尼洋河风光带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秀巴古堡占地面积约10公顷,原有7座古堡,据说是按照北斗七星阵排列的,其中两座因长期受风雨侵蚀而倒塌,现存高低不同的5个堡垒,每个间距大约为30至50米,各个堡垒相互呼应,互为犄角。秀巴古堡也叫戎堡,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烽火台,在工布江达县境内有多处古堡群,而秀巴古堡群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

  进入古堡,首先映入眼帘的堡垒边上的一个手拿武器的勇士,我把他看作堡垒的守护者。古堡群建筑雄伟高大,气势磅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古堡竟是由片石和木板搭建而成,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砖瓦不一样。古堡外观呈现出12面12棱柱的几何状体,钻进古堡内部才发现,古堡的中间是空的,并呈规则的八角形,上面并没有封顶,光线从顶部照下来,感觉像落进一口深井,内心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墙体厚约两米,内墙上还有嵌板的痕迹,可攀登至堡顶。据同行的导游介绍,古堡内原有木头搭建的楼层,而且每层都设有射箭的孔和瞭望孔。这样不但可以随时观察方圆数十里敌军的一举一动,还可以用来防御,有效地射杀对方。并且堡顶还可燃放狼烟,向远处友军传递资讯,请求增援。

  据同行的导游说,类似的古堡群在西藏各地均有分布,其建筑风格根据各地的风情和建筑材料而定,有石片砌成的、泥垒的、木制的三种。秀巴千年古堡属片石、木结构,其历史比布达拉宫还早。其建筑采用的是藏地黑玉石与木材垒筑而成,修建过程是内外并修,这种技艺已经失传,更是现代人无法达到的精湛与高度,用手摸,可以感受到黑玉石的冰凉。

  古堡周围也经过一番精心布置,以石砌房屋环绕,高低互为策应,形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防守体系,可谓固若金汤。古堡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雄伟挺拔,异常牢固, 充分展现了一千多年前藏民族精湛的建筑工艺。怪不得一批现代理筑专家、军事专家在观看古堡的雄姿之后,也对其精湛的工艺啧啧称奇,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完成如此浩大工程,完全是一个奇迹。

  在强烈的阳光下,傲然矗立的秀巴古堡泛着暗暗的光,仿佛在诉说着那延续千年的烽火故事。

  至今关于秀巴古堡的传说也有许多。比如,在当地藏族百姓中流传广泛的有格萨尔王于秀巴村征服妖魔的传说:秀巴村一带是格萨尔王征服妖魔的第一个战场。因为古堡是钦巴哪波妖魔居住的堡垒,妖魔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格萨尔王的部队无所屏蔽,苦战三年都没有攻下古堡。后来格萨尔王在睡梦中得到神佛指点:妖魔在黎明时分法力最弱,此时用弓箭攻打必定成功。于是格萨尔王派遣得力干将率领一支由神箭手组成的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登上秀巴村对面的山顶,天刚破晓,一支支利箭射向古堡,妖魔猝不及防,待要施展法力,可惜败局已定,只得束手就擒。至今,秀巴村山顶巨石上仍留有箭痕。而格萨尔王点将台则是将这个传说千古流传,它现在作为秀巴陈列馆,收藏着藏地的兵器。你也可以在此看见陈列的格萨尔王时期出现过的大英雄,他们多是格萨尔王的兄长和臣子。这里,亦留下了格萨尔王一生戎马、立下无数赫赫战功、除暴安良的丰功伟绩,更留下了藏族文化的瑰宝——口述史诗巨著《格萨尔王传》。它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叙事史诗,藏族人民口口相传已有上千年历史。

  也有传说秀巴千年古堡是1000多年前松赞干布在征战中,为方便军队之间的联络以及屯兵和防御,修筑的具有统治标志的古堡群。

  这么一说,在这座古堡群中徜徉,真的给人一种疑似进入古战场的感觉,充满着神秘和敬畏。

  随后,我们一行到了祈福塔。塔高28米,共分五层,是当时祈求军事胜利的灵验宝塔,一层塔内设有一直径近3米的巨大转经筒,现已作为当地居民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之塔。于是我们一行也开始跟着大家一起,走一段祈福路,转一转祈福经筒,默默转了三圈,都碎碎念着自己的期盼, 转山转水转佛塔,内心有说不出的安宁。

  秀巴古堡坐落的这个村子叫作秀巴村,整个自然村落只有15户人家。“秀巴”藏语意为“剥皮”,相传很久以前该地分别有两座寺庙,一座为藏传佛教的黄教寺庙,一座为林芝原生苯教寺庙。因佛苯教派之争,苯教僧人将黄教主持禁锢起来,并将其活活剥了皮,因此该地得名“秀巴”。走在村子中间,古宅残垣颓墙,老树枯木断枝,古堡冲天而立,旧石悄然垒齐,和路边摆摊贩卖松茸与藏药材笑容满面的藏民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神秘、欢腾、凄凉、安宁,各种感情涌上心头,欲语还休。

  回望祈福塔,远处的雪山影影绰绰。天连着山,山附着天,云挂在其间,按下快门就是摄影大片。而此时,日光恰巧晕染开来,软软地铺在古堡身上,泛着柔和温暖的光晕。细看每一块石头都是千年前古人智慧的凝结,每一个堡垒都是足以驻足凝望的历史片羽。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