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楠木建筑下的历史暗影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报恩寺保存至今,还得益于所用材质良好的原因——寺内所有殿堂的柱、额、梁、枋、檐、椽、斗拱、雀替、门窗以及楼板、天花、藻井、回廊、栏杆等,全用楠木构成,其中有大量极珍贵的金丝楠木。楠木质地坚固,芳香长溢,虫蚁不蛀,蛛网不结。

  大悲殿内,那尊高9米、呈扇形密布1004只手的千手观音,就是以一根金丝楠木精雕而成的。这些手儿,前后参差,左右环绕,悬空排成15道圆孤,抬头凝望,宛若一朵巨大而怒放的金菊。这千手观音像,规模之大,造型之精致,仅次于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雍和宫的雕像。

  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报恩寺,当年得耗费多少楠木?这些楠木又是从哪里来的?据《龙安府志》记载:平武县境内的豆叩、水晶、古城、南坝和平通等地,林木幽深,古时盛产楠木。

  在明代,金丝楠木(桢楠),俗称皇木,素来被视为最珍贵的建筑用材。《明史》卷三十载:“正德十年,宣慰彭世麒,限大木三十,次者二百,亲督运京,赐赦宝谕。”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长陵时,其楠木主要采集地就是四川、重庆和云贵等地。其中四川的金丝楠木被认为是上等佳品:纹理直而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和开裂,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

  在中国古代,木材资源被皇上“宠幸”并非都是好事。《五杂俎》载:“曾见采皇木者,深山穷谷之中,人迹不到⋯⋯毒蛇惊兽出入山中,蜘蛛大入车轮。”可见采木之艰难。

  经常和我参加户外徒步的老赵说,他的老家在平武县城,很小的时候,每遇山洪暴发,他看到乡人在涪江边捡到暗红色的楠木。这些古楠木大多是被江水冲出地面的,摸上去梆硬结实。这些楠木,很可能是当年龙州土官来不及运走的“皇木”。

  史书里没有记载当年王玺父子修建报恩寺时,是如何动用滔滔人力采集楠木的,报恩寺里碑亭有文字介绍,他们家族有个很大的私家园林,园林里种植了大量楠木,除了就地取材外,有很多楠木是从大桥、水晶等地砍伐运来的,想来动静定然小不了。

  一座建筑就是一部历史,建筑给人的感慨永远具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魅力。报恩寺古建筑下端,是一条蜿蜒南去的涪江,它汩汩滔滔,永不停息,带走的不仅是泥沙硕石,冲刷的不只是滩涂泥淖,也永远将巍峨青山映照在一代代人的记忆里,沉淀出挥之不去的美丽光影。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