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古道通西山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文 余思南 字号:【

  倘若从飞机上俯瞰门头沟区,会发现这个位于北京城区最西边的区域,南部、西部和北部基本上都被山地包裹着,不熟悉它的人很容易会产生重山阻隔、交通不便的印象。而事实上,这里不仅现代交通顺畅发达,古代也是最具规模交通体系的区域,辖区内各种交通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比如如今人们口中的“京西古道”,是从元代以前就陆续形成的、连接山西、内蒙古与北京的重要通道。京西古道是北京以西包括门头沟在内的古村、古寺庙、古长城等之间繁杂道路系统的总称,按照用途它大致分为商道、军道、香道三个类型。

  波涛之上蹄声紧,大道起始三家店

  在西山大道北道出入口的三家店是个占据地利优势的村落,它毫无悬念地成为门头沟山区物产的集散地,也是山区与平原地区、远郊与城市的人们相互接触交流的前线。所以三家店之于京西古道,就相当于张掖之于古代丝绸之路。西山中的煤炭、木材、石灰、蔬果,经古道运出山,经渡船或板桥过河后悉数在此集结、转运、交易;每年还有络绎不绝的妙峰山香客由三家店走上香路南道,三家店更成为他们往来妙峰山碧霞元君庙途中打尖住宿的不二之选。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断助长着三家店商业的发达和村落的壮大,煤厂、商铺、会馆、寺庙俱全,大者如天利煤厂,占地3508平方米,主体建筑至今保存颇好,古者如白衣观音庵,始建于唐代,经历代使用和维修仍屹立在三家店街中,默默见证着三家店由一个渡口发展成为西山商业重镇。

  今天的三家店,尽管已是门城一隅,却也不乏人气。那条穿村而过的大街依旧人声鼎沸,村西的丰沙铁路与村南的石门路更是车流不息。

  一路向西沧桑尽 军商大道看今昔

  北岭地区是古道中的重要结点之一,北、中、南三条干线,以及夹在其中的条条支线都在这里相遇。北岭地区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刮草地(瓜草地)、安家滩、王平口、黄石港、抢风坡、十字道、青山岭(南/北岭)等地名,都在明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中被悉数记录。这些村落中,安家滩的变化之大最令我嗟叹不已。在煤炭开采传统悠久的北岭地区,似乎种地和下矿井就是外人想象的全部劳动范畴了,然而安家滩却传承着一项更加生活化的手工技艺——砂锅制作。安家滩制作砂锅算是物尽其用——就地取材的软煤矸石辅以煤面儿和黄土制坯,并不是用沙土和黏土。村里最多时有七八个砂锅厂,生产的砂锅不仅在周边抢手,更销至京城和怀来等地。当然,采煤才是这里安身立命的产业,据记载1951年时安家滩曾有16个国营煤窑聚集。而现在,骑行者和徒步者穿行于潭王路上,看到的是栽着枝枝新苗的修复后的矿山,山中再无乌金出,那份记忆却无法忘却。

  同样,岁月的洗礼让古道北线和中线的人文景观截然不同。北线沿途历来充满着田园小清新风,韭园、桥耳涧、东西落坡、东西马各庄等村落,正是元人马致远笔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真实写照,马致远的故居也被认为在西落坡村,牛角岭的蹄窝上似乎昨天还在有骡队吭哧经过,临村而行的109国道更让它们跟上了时代的车轮,古朴而不作古。

  远在西部的斋堂却是另一种情形。无论是车马辐辏的古道时代,还是引擎轰鸣的当下,它都在舞台中心,从未离开。西山大道由东而来至斋堂后,又分为若干线路,作为枢纽的斋堂,是门头沟西部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斋堂不仅有着优质的煤炭资源,更因靠西的地理位置充当着门城与涿鹿、怀来地区的“中间人”,旧时斋堂川生意人有“上矾山,下城子”的说法,听起来颇有当代一些边贸城镇的味道,做着沟通门头沟内外的桥头堡。

  檀烟萦绕人烟盛 漫话京西古香道

  香道意为进香礼佛之道,是京西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景幽丽,亦是赏景之路。

  过去,门头沟至娘娘庙,主要利用香路南道,即从三家店出发经琉璃渠、龙泉务、陈家庄,再翻过十八盘,经桃园、南庄、樱桃沟、抢风岭、三岔涧(涧沟村)等地至山顶。一路沿大河和沟谷上溯,行路途中的山水景观,就足以缓解香客在旅途中的枯燥心情。诸如桃园附近的阴山石刻门联,南庄附近被奉为“宛平八景”之一灵岩探胜的滴水岩,樱桃沟北山的金代皇家寺庙栖隐寺等。如今,妙峰山南道的主要部分都已被公路取代,人们驱车前往妙峰山皆依赖此路。

  戒台寺、潭柘寺皆为佛寺,两寺直线距离不到六公里,自门城前往潭柘寺的信徒,有门潭、麻潭、庞潭等道路可选,前往戒台寺一般通过庞潭道——与108国道走向类似。门潭道由圈门入山,直接盘过圈门沟和鲁家滩小盆地间的平安岭即可到达潭柘寺,路途为各道最短,只有三四公里,1929年蒋介石去潭柘寺进香便选择了此路,乘汽车到圈门后,改乘山轿经麻潭道前往。麻潭道自麻峪渡河,西行至冯村、万佛堂后越红庙岭,然后逐渐下到桑峪、平原至潭柘寺。这条路上现存万佛堂——“蛤蟆石”、桑峪村、平原村等几段保存完好的古道路面,还有万佛堂塔、万佛堂村过街楼等古迹。

  今天的京西古道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和香气。随着人们历史认知和对遗产保护的加强,这条连接门头沟山川村落的古道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功能和活力。城里的人们来到古道,或漫步山野或驱车探秘;白天上香礼佛,夜晚古村借宿。过去数日骡马结队才能走完的行程,如今驱车自驾数小时即可游览一遍。这就是古道的新生,古往今来,它不曾消失,而且更加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