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绘就“西山文化带”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文 张景华 董城 字号:【

  北京的文明之源  历史之根   文化之魂

  “西山文化带”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伴随着都城的发展而形成深厚绵长的历史文脉。2016年7月以来,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会同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深入海淀等六个区,对西山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讨。调研组的报告认为,“西山文化带”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交流窗口,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综合价值,是北京的文明之源、历史之根、文化之魂。

  调研组报告显示,“西山文化带”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级别高,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400余处。文化形态多样,包括以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潭柘寺、大觉寺、龙泉寺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景泰陵为代表的陵墓文化,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文化,以长辛店、香山双清别墅等革命史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曹雪芹、纳兰性德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贝家花园、圣琼佩斯故居、林迈可小道为代表的中外交流文化,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以及传统村落古道文化、园林古建文化、军事防御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和农业休闲文化等。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遗产保护需要,“西山文化带”对原区域范围做了适当调整,不仅将海淀“三山五园”全部纳入其中,还增加了西山部分区域和北京旧城的长河历史文化廊道。

  “西山文化带”迎来大机遇

  作为北京古城历史文化悠久、不同年代文物叠加累积的区域,如何发挥西山文物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参与“西山文化带”调研的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王岗表示,从国际趋势看,文化要素已然成为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正在大刀阔斧进行供给侧改革,迎接“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正成为我国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西山文化带’因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历史积淀和人文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北京市对“西山文化带”区域内的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修缮。香山28景等历史建筑及历史景观得到进一步恢复,圆明园遗址考古和保护展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文物得到全面保护。同时区域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和实效。 “西山文化带”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属性的带状空间单元和首都文化、生态、经济、社会、政治五位一体功能聚合区,但在对这一聚合区的认识,对其地位价值、发展定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立、资源开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等方面,目前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政协文史专家表示,北京的文化带建设注定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项目,文物保护和利用将要与区域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整治、改善民生和经济协调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才会焕发生机与活力。

  王岗建议,系统梳理“西山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评价其综合价值、历史地位及其与北京城、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的关系,明确在京津冀协同和首都北京新发展中的战略方向和定位。

  P12

  圆明园远瀛观遗址

  远瀛观遗址位于长春园西洋楼景区中部,西为海晏堂,东为线法山,前为大水法、观水法。曾经是一座西洋钟楼式高台大殿,是乾隆皇帝宠爱的香妃生活的场所。目前,远瀛观遗址仅存汉白玉雕花石柱和一些散落的石构件。为配合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遗址抢险保护工作,2016年6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6处、道路6条、灶12个,出土了一批精美文物。出土文物有建筑构件和瓷器等。建筑构件有砖、琉璃、汉白玉等。琉璃构件的颜色有黄、绿、蓝、酱色、黑、白等。瓷器有白地黑花碗、粉彩碗、红釉杯等。

  据说乾隆皇帝考虑到香妃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与众不同,便照顾她住进“ 万园之园” ——圆明园之长春园内西洋楼区远瀛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的十数根高大石柱皆为优质汉白玉,尤其中券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生,实属艺术珍品。圆明园罹劫并经百年风雨,这里残存的巨型雕柱、石龛和石屏风,仍十分醒目、壮观,成为游客必到之处。

  香山二十八景

  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早在元、明、清时期,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苑,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

  清乾隆十年(1745年),皇家在香山公园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香山二十八景”,乾隆皇帝赐名静宜园。二十八: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肪、虚朗斋、缨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镶、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映霜皋、香岩室、霞标蹬、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胎阳阿、笑蓉坪、香雾窟、栖月岩、重翠庵、玉华蚰、森玉笏、隔云钟。

  勤政殿位于香山公园东门内,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勤政殿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由正殿、南北配殿、朝房、假山、月河、牌楼等组成,是静宜园二十八景的首景。勤政殿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公园于2002年在原址上进行复建,2003年7月竣工。勤政殿是香山公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殿外牌匾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北法海寺

  北法海寺,又称为“万安山法海寺”,位于北京市西郊香山南麓的万安山上,因与石景山的法海寺南北对应,故称作“北法海寺”。北法海寺相传为“山中第一大寺”宏教寺的旧址,宏教寺亦作弘教寺,寺内有弘教禅林刻石,所以又称宏教禅林或弘教禅林。

  清顺治十七年间重修,改为法海、法华二寺,御赐两通石碑,一为御书“敬佛”二字,碑阴刻有历代佛祖图,一为奉旨示“禁碑”,碑阳刻“严禁伐林放牧”诏书,碑阴刻“敕赐万安山法海禅寺界址”,东至山门塔,南至龙泉岭,西至主山顶,北至香山岭;康熙五年间又修葺,雍正年间修缮翻新,乾隆年间再次扩建并在殿堂悬以额联。四代皇帝均对北法海寺进行了重修工作,由此可见,北法海寺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性。该寺损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现只留有山门、碑刻、殿基、清帝石碑和面积广阔的侧柏林等。

  这座古刹遗址与清世祖福临出家和曹雪芹逃禅有关,据说郑板桥、曹雪芹都曾到此学经访道。红楼梦书中所写的佛学机理就是曹雪芹向法海寺禅师学习的。

  法海寺与其它寺院在建筑上有不同之处,一是寺庙坐西朝东,这种格局在北京少见;二是山门上建有白塔一座。这座山门塔位于门头村口,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日下旧闻考”中有明确的记载:“香山南为门头村,村后为万安山山门,上建白塔。”只有梁思成先生当年拍的照片一张。其夫人林徽因在《平郊建筑杂录》中写到:“因为这寺门的形式是与寻常的极不相同;有圆拱门洞的城楼模样,上边却顶着一座喇嘛式的塔,一个缩小的北海白塔。这奇特的形式,不是中国建筑里所常见。”但是在碧云寺西边山上有一座重修的挂甲塔也是这种形式。

  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

  燕国是西周的重要方国,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北燕。但是,西周时期的燕国,自第一代燕侯起,有八世燕侯约200年间无任何文献记载。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镇北1.5公里的台地上,面积约5.25平方公里,20世纪40年代即已发现,7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开始对之进行发掘。经过多次发掘和长期的研究,琉璃河遗址最为燕国的始封地已无异议,遗址中部伫立的夯土古城应该就是燕国都城。城外东南即大型燕国墓地。

  琉璃河面积约5万平方米,琉璃河墓地内墓葬的排列非常有规律。1973-1977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房山区文教局共同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对琉璃河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61座,车马坑5座。61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可分为大、中、小三种。1981-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再次对琉璃河墓地进行了有计划地发掘,共发掘琉璃河墓地墓葬214座,车马坑21座,出土了2件重要的青铜礼器--克?、克?,两器的铭文记述了西周初年分封克为燕侯的史实,对研究周初燕国的历史来说是两件非常珍贵的资料。还出土了“成周”铭文的戈和“燕候舞”“燕候舞易”铭文的铜泡,更证明此墓为一代燕候之墓。根据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判断,该墓的年代在西周早期的成王、康王时期,炭十四测年数据在公元前1015年至公元前985年之间,与通过器物判断的年代基本一致。琉璃河燕国墓葬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为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需要,1995-1997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2002年的发掘中也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重要发现大大地丰富了琉璃河墓地西周燕文化的内涵。

  此外,1977年北京昌平白浮发掘了3座西周木椁墓,出土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十分罕见的西周带字甲骨残片。这些随葬器物与燕国琉璃河墓地出土的器物形制特征基本一致,因此,这一带无疑也是燕国墓地。燕国是西周北方重要的封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交流的枢纽,昌平西周墓葬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妙  峰  山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市西门头沟区境内,距市区55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因山势雄峻,五峰并举,妙高为其一,故亦称妙高峰。景区以“古刹”“奇松”“怪石”“异卉”而闻名。属太行山余脉,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峭拔,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和千亩玫瑰花。

  门头沟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八区”,八路军平西挺进军司令肖克、原海军副司令纪廷谢、原北京市长焦若愚等同志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出生入死,许多平西儿女为国捐躯,老八区人民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妙峰山是抗战时期连接前、后方的中继站,大批爱国青年从妙峰山辗转奔赴延安,开始他们的革命生涯。1945年夏初,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领导的挺进剧社把迎接抗战胜利的大戏唱上了妙峰山。让这可贵的一幕记载下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的足迹,也证实了妙峰山不仅有秀丽的风光,还有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不能忘怀的革命历史。

  妙峰山驰名海内外,正殿娘娘庙即灵感宫供奉以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为首的五位娘娘,即子孙娘娘、送生娘娘、斑疹娘娘、眼光娘娘。碧霞元君娘娘又称泰山娘娘,是中国民间历史最久、影响地域最广、信众最多的神明之一。娘娘庙正殿后为山巅巨石与古松,其北为白衣大士殿五间,殿内供奉着送子观音,名叫诃利帝母。供奉道、佛、儒、民间俗神等各路尊神,有人甚至说: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是北京城,而宗教中心就是妙峰山。

  宗教圣地驱使人们不远百里,步行跋涉,前往朝圣,是因为妙峰山顶有一突起的巨石,阳光照射呈金黄色,即有名的莲花金顶。始建于明朝的“娘娘庙”,就坐落在这山势峭然独立的绝顶之巅。山上林木葱茏,风景优美,古多庙宇,以创建于明末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庙”著名。庙踞金顶,清至民国间,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举行盛大庙会,山因以著名。抗日期间庙毁,庙会遂衰。

  景  泰  陵

  在北京西郊海淀区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皇陵赫然耸立,它远离明十三陵,没有被列入帝王陵寝。这便是明朝第7代皇帝代宗朱祁钰的陵寝——景泰陵。自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16帝中有14位皇帝在京掌权,包括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在内的13位皇帝入葬明陵,只有代宗朱祁钰和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葬于景泰陵。

  明史中有“两变”——“土木之变”“夺门之变”。“两变”的主角是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这两场惊天变故,却使得这两位主角一生波澜迭起。特别是朱祁钰失去了葬在明陵的机会,也让景泰陵成了北京一处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

  如今,景泰陵的地面建筑仅存碑亭、?恩门、部分陵墙,以及神道、宝顶等原有的中路部分建筑。至于地下文物,景泰陵没有被盗的记载。陵区内有部分土地被挪为他用,碑亭内刻有乾隆御制诗的功德碑曾被推倒,重立时被颠倒了方向。此外,景泰陵周边仍有许多明代皇家陵园留下的遗迹。丰户营一地,即是当年皇家守坟者的居所。更有“恭让胡皇后”之墓、明宪宗第二子悼恭太子朱?极墓、“荣思贤妃圹志”和“悼恭太子圹志”。2001年,景泰陵东北侧,军事科学院院内金山口的半山腰,还发现了明宪宗朱见深那仅活了十个月的皇长子墓葬(其生母即传奇贵妃万贞儿)。

  景泰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并不逊于明十三陵,这里同样是明史及北京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见证。现在景泰陵被圈在某机关院内,1979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复,古建筑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情况大为改观。更有人建议,将景泰陵作为明十三陵的扩展项目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北京的十四座明代帝陵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并逐步开放,寻求最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途径。景泰陵虽未在明十三陵的吉壤内,但终究是一代帝王陵。

  永  定  河

  永定河是流域内许多城市的主要水源,更是古都北京的生命之源。因此,在北京建城史上留下了许多文明遗迹。莲花池遗址,是永定河水出山后从地下渗出的泉水,在永定河河床上形成的一个潴水湖,湖水下泄而成洗马沟。从蓟城初立,到战国燕都、唐幽州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主要水源都是城西之大湖——西湖,今称莲花池的前身。保留至今的金中都水关遗址就是由莲花池河引入金中都的“金水河”流出中都南城墙下的遗迹。

  永定河流域居民在享受其所带来的诸多利好的同时,也在与水患搏斗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到了清代永定河治理工程的系统性、专业化和完善程度远超前代。新中国官厅水库与永定河综合防洪体系的建成是永定河流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治水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河流生态治理和恢复的科研新课题,永定河治理的相关理论、思想、技术及其历史经验和教训,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永定河水以母亲的襟怀涵养了流域两岸迤逦迷人的自然风光。

  永定河百里山峡,是官厅水库至三家店拦河闸之间的永定河中游河谷,横穿大西山中部地区,山高谷深,峭壁林立,形成独特的山峡风光,被誉为“百里画廊”。主河道宛如一条丝线串连起四颗绚丽的珍珠,有珠窝水库、落坡岭水库、斋堂水库、三家店水库。珠窝水库又称珍珠湖,风景区呈狭长状,全长9.5公里,两岸悬崖峭壁,湖面宽200〜600米,临岸芦苇丛生,杨树成林。危崖险峰上一桥凌空飞架,是1966年建成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桥的钢筋混凝土铁路拱桥,气势雄伟壮观。主河道有17条较大支流,每条支流都呈现出风景各异的渡口、小桥、泉、池、潭、湖,美不胜收。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