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许许多多少数民族村寨中,有一个苗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祭拜古树、佩带火枪、镰刀剃头等古老的生活习俗,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寨子,它就是岜沙苗寨。
岜
沙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的月亮山麓。茫茫林海中坐落着的5个寨子统称为岜沙,寨子共有505户,2500多口人,因为岜沙男子常年身挎腰刀,佩带火枪,因此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向西南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辟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
岜沙人平时很注重身体的标志和自己的装束,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发髻,有些像秦汉古人的发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岜沙男人不仅发髻独特,就连剃头工具都很独特,不用常规的理发工具或剪刀,而是用生产中常见的镰刀。听说镰刀剃头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然而亲眼目睹岜沙老人娴熟的剃头技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岜沙男人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色彩艳丽、精美的绣花图案均来自于本人之手,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妇女个个是绣花高手。
走进岜沙苗寨,林深竹繁,树茂丛密,处处都是绿色植物,岜沙苗民是个崇拜森林的民族,他们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庇佑。从古至今,岜沙人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仅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岜沙绝无仅有的一次砍树“行动”是在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他们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秋天,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上挂满了金色的谷物,这时的岜沙苗寨便成为美术家、摄影家们的天堂。金色满目、芦笙悠扬,每年农历11月19日的芦笙节掀开了岜沙美丽的盖头,虽然岜沙有很多的节庆活动,如吃新节、映山红节、吃鲜节、芦笙节、折禾、苗年,但芦笙节是最为隆重的节日。此时稻谷已经成熟并且收割,所有人必须穿民族服装到芦笙堂吹芦笙、跳芦笙舞,每个寨子都有一个芦笙队,参加芦笙比赛,还要举行斗牛比赛,整个寨子犹如一片绿色的欢乐海洋,欢声笑语弥漫林间。
岜沙是奇异而丰富的,深入其间,则可感知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