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上新生活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欢腾的锣鼓回望辉煌,豪放的舞姿倾诉畅想。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随着2017年精彩纷呈、饱含无数人心血的乡村大舞台演出活动的胜利落幕,我作为一名文化志愿者参加《乡村大舞台》助演活动已经四年。随着活动的逐年深入,对乡村大舞台活动的社会意义、农村文艺文化生活的内容及特点亦随之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在倾注心血,洒下汗水的同时,也对自己有幸能长期坚持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六十万个行政村,村级文化建设长期以来是公共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富裕起来的农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强烈。为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全国各地不断推出合民心、顺民意的富在农村、学在农村、乐在农村、美在农村,且以文化塑村的发展理念,并纷纷以乡村大舞台为切入点,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农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精神需求。因此,“乡村大舞台”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及精神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农村的重要体现,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乡村大舞台”正逐步成为北京农村文化艺术的标志性活动。

  农村文化生活与城市文化生活相较而言,有其自身特点:表现在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的风俗习惯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植根于农村的乡土特色,与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具有浓厚传统风俗习惯即民俗特征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喜庆吉日,婚丧嫁娶,都被融入了他们的艺术形式当中。很多形式的表演,已经列入国家、市、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小车会、旱船等。这些艺术形式最直接地表现了乡土文化的特色

  在《乡村大舞台》活动过程中,调动各种有生力量提供支持,引入了文化志愿者全程进行艺术指导与服务。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文化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每年的节目都有着不断地创新和进步。笔者在服务乡村大舞台活动以来,每次到村中进行辅导,都能感受农民朋友正在由艺术的欣赏者变为艺术的参与者的那份最纯真的热情。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还有那一张张质朴的脸庞,给了我们创作的欲望和源泉。

  作为文化志愿者,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呢?

  扬长避短,因势利导

  专业的艺术工作者是需要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朋友,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艺术门类教学。因而于指导过程中,为了保持农村艺术形式的鲜活即原汁原味,我们要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因势利导之,而不能过分干预,使其丧失了农村艺术独有的魅力。文化志愿者的任务是在保留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各种技术处理把它从田间地头搬上电视艺术的舞台。艺术的本质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农村的艺术形式更是从劳动中演变过来的。他们的节目中大多表现的是劳动的场景和收获的喜悦,是乡村大舞台最需要的特色,不可遗失。

  认真引领,尊重传统

  服务于农村,不光是简单的教学和讲解。更多得是引导和带领,不仅把文化艺术传播到乡村,更是要带其走出大山,走出田间,走向更大的舞台。我们走进农村,挖掘优秀的作品,指导帮助农民朋友把作品带到舞台上,展示自己,宣传自己。然后再由他们带回家乡,更好地发展农村文艺,提升家乡父老乡亲的文化素质;要充分尊重民族传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的艺术加工,也要尊重本身的传承。乡村大舞台,是百姓的舞台,乡土文化展示的窗口,农村对外宣传的桥梁和纽带。决不能把节目本身模式化、学院派。要在原汁原味的本来面目上打破刻板的形式,使节目更加鲜活,更富有表现力;在节目的筛选中,发现很多节目属于民间花会的艺术形式,如小车会、旱船等。这些艺术形式能最直接表现乡土文化的特色,但直接搬上舞台是不行的。我们在不改变内容本身的基础上,要把它们搬上舞台,就需要进行服饰、道具、舞台调度等一系列的调整,令其能够达到舞台艺术的要求。因此要求我们文化志愿者们,能够思维灵活,勇于创新,打破专业性的惯性思维,把农村传统艺术与现代的舞台艺术做到有机的结合。

  我们就像是种子,在美丽的乡村中播撒着希望。每年的《乡村大舞台》就是农村文化艺术收获的季节。我们这些群文工作者也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吸取着营养,变成我们创作的源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如今,文化志愿者的工作越来越深入人心,文化志愿服务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文化志愿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但我们有着对文化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及作为文化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服务于农村,服务好农村,做好基层文化的带头人是我们的信念。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将和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一起,走向更辉煌的春天。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