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村小剧社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延寿镇花果山村活动室内,一个小舞台、十几排座椅、两张小木桌子就是全部的陈设了。可这并不妨碍一群志趣相投的村民茶余饭后主动聚集到这里,绽放自己的精彩。在很多人满足于通过电视观看文艺演出的当下,这个村的村民却已“不安分”地自编、自导、自演起来。

  民间剧社带活群众文化建设

  花果山村文艺剧社由一位72岁的退休老教师发起,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花果山及周边村文艺爱好者实现梦想的地方。剧社分为花会表演队、文艺演出队和广场舞队,现在共有演职人员百余人,平均年龄69岁。用社长王作泉的话说,剧社的人员是由“两区三镇”的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即昌平区和怀柔区的延寿镇、兴寿镇和九渡河镇。花果山村文艺剧社办得有声有色,在当地小有名气,于是吸引了不少来自“邻居”怀柔区的文艺爱好者加入。

  经过6个月的准备,去年11月9日,剧社在花果山村委会举办了首场演出,反响十分强烈,全村的村民都聚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把演出场地围了个严实。河北梆子、二人转、评剧、黄梅戏、广场舞⋯⋯90多分钟的演出,演员们没一个喊累,尽情表达自己对文艺的热爱。剧社成立5个月来,共开展了6场演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周边村一大批“粉丝”。湖门村的村民听说剧社近期在上庄村有演出,赶忙确定好时间等着去看。剧社的节目演到哪儿,观众们就追到哪儿。

  “在这个村子里,居然有人跟我有一样的兴趣和梦想,看来我是遇上知音了。”76岁的魏庆臣是剧社里年龄最长的,对二胡、板胡等民乐器演奏颇有兴趣,再加上他对谱曲填词的喜爱,当然对小剧社一见倾心。他算是这个剧社最早的一批参与者,那时的排练条件还很艰苦,十几个人凑到一起,在王作泉家中的小院里比划比划,不谈专业,只为喜欢。曾经,他们为了办一场演出,20多人凑了5000多块钱购买演出服装、道具,民乐演奏的乐器也是东拼西凑来的。椰子壳和泡桐树板经过老魏的双手,反复用小锉子和砂纸打磨后制成瓢,再配以价格不高的弦,调一调音,就制成了一件板胡了。

  剧社发展有“定海神针”

  “我们自从成立,就制定了1个宗旨、3个精神,每个进入剧社的人都得遵守。”没错,小剧社也有个硬原则。“宗旨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个精神是团结、奉献、敬业。”王作泉认真地讲道。

  山沟沟里能找出上百位文艺爱好者,并且还聚在一起搞起文艺剧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期间遇到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用王作泉的话来说,“只要大家都记着剧社的精神,就没有解不开的结。”

  一次演出中,照节目流程,主持人陈翠莲是第一个上场的,将为大家带来一段开场词。上场前,陈翠莲赶忙从屋子里跑出来,拿开披在身上的外套,正准备上场,却被一旁的舞蹈演员拉住了,“这大冷天的,你怎么穿了个没袖儿的衣服出来了?”原来,陈翠莲为了演出效果,特意在开场前换上了一套漂亮的无袖礼服,这下一脱外套,可把大家伙儿惊到了。“这有啥,就几分钟报节目,下来再穿上外套呗!”11月的天气,年过五旬的陈翠莲在台上精气神儿十足,表现落落大方,寒冷丝毫没有影响她的敬业,首场本村的演出十分顺利。

  为了让剧社更快地进步,每次表演结束后,大家伙儿都会坐下来总结一下。这个“总结会”可不是“徒有虚名”的,而是“真刀真枪”地相互批评。“陈翠莲你是主持人,说完了开场词以后,如果音乐没有及时放出来,你得会随机应变!再跟观众说两句话,或者清唱一小段⋯⋯”“王秀芝你唱《南泥湾》的时候,手上动作跟眼神得配合起来,不能手往这边指,眼睛往那边瞅啊!”干脆利落的点评并不是出自哪位领导,也不是哪位专业的表演人士,而是剧社里每一位参与排练、演出的社员。没有级别、没有虚假的夸赞,只有大家开诚布公地点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节目都更加完美。

  将农村文艺演出进行到底

  现在的花果山村文艺剧社里,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服装,演奏人员个个儿西装、领带、白衬衫,看起来精神抖擞;戏剧表演者按照唱段内容搭配彩色袍子、状元帽和朝靴,有模有样。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分为演员、后勤、音响师、摄像师等不同工种,各个分工明确。剧社已有近40个拿手节目,其中代表作有原创评剧《我爱家乡山河水》、改编歌曲《美丽的山乡好家园》等专门歌颂延寿这片养育了他们代代子女的大山。社长王作泉说,剧社现在小有影响力也是大家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

  “我写了好几个剧本了,社里没有合适的人能演。我们也想弄几个舞蹈节目,特别想跟专业的老师学习一下,把我们剧社的节目再丰富丰富。”王作泉道出了目前剧社遇到的瓶颈,以及迫切想得到专业老师指导和吸纳贤才的愿望。

  此外,文艺让他们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一说有演出,大家伙儿可高兴了!只要有观众看,我们就坚持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越演越好!”

  剧社成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来自镇、村两级的帮助越来越多。不仅提供了排练室,还让剧社承接了延寿镇2017年的“星火工程”,他们在17个村进行巡回演出。同时,剧社还受邀在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开幕式上表演。今后,花果山村文艺剧社将秉承着为大家带去欢乐的理念继续演下去。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