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敛巧饭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如果问北京的杨树底下村,也许没有几个人能答上来,但要问起每年正月里的“敛巧饭”,那知道的人一定不少。它不是普通的一碗饭,而是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一个流传了近200年的习俗。自2006年开始,琉璃庙镇政府开始每年举办“敛巧饭”民俗风情节,延续至今。十多年来,“敛巧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关注和保护,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敛巧饭”民俗风情节的举办,既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又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敛巧饭是杨树底下村流传下来的古老风俗,自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建村时起,至今已有约200年的历史,更值得一提地是,敛巧饭民俗活动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由村中十二、三岁的女孩,到各家敛收食粮、菜蔬,然后由村里妇女,将敛收而来的粮菜做熟,全村共食。制作敛巧饭时,锅内放入针线、顶针、铜钱等物。食之者,便预示其乞到了巧艺及财运。另外,“巧”字,是当地人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别称。在人们吃敛巧饭之前,还要举行扬饭喂巧(即雀)、走百冰、花会表演及唱大戏等活动,一百多年来,此项民俗活动代代沿袭,传承不息。

  “敛巧饭”流程也很有特色。天刚破晓,村中一位老者就高喊着“敛饭喽!”随着喊声响彻整个村庄,30多个十几岁的女孩挎着篮,拿着盆,也高喊着“敛饭喽”,分头跑进了村里各条胡同。按照“敛巧饭”的习俗,正月十六这一天,各家的小孩要挨家挨户地去给村里的老人家拜年,同时向各家各户的大伯、婶子敛收一些各家过节剩余下来的小米、玉米、肉、冻豆腐、萝卜干等,再由村里的中年妇女用这些敛收的粮食、肉菜做成百家饭和百家菜。

  到了吉时,老者高喊:“生火点柴喽!生财气,点旺运,预祝财源兴旺,日子红红火火。水开下米喽!水开财源滚滚,下米五谷丰登。”站在敛巧饭文化广场70口大锅边上的妇女们边跟着喊“生火点柴喽”,边开始做“巧饭”,老者口中边说着吉祥话。

  按照民俗传统,巧饭揭锅前,由村中老者主持进行了神雀祭拜仪式,以感谢当年神雀叼啄谷种而救活杨树底下村霍、靳两姓人的恩情,神圣的祭拜仪式掀起了活动的高潮。主持仪式的梁守国老人已年逾古稀,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此时,他缓缓登上神雀台,扬饭喂雀儿,将做好的“巧饭”洒在地上,吸引鸟雀前来啄食,同时老者口中还念着吉祥之词,祈求来年丰收。

  仪式结束后,随着老人一声“揭锅啦!”的吆喝声,敛巧饭阵阵香气飘散。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数千游客穿梭在各个大锅前,脸上洋溢着笑容,盛上一碗巧饭,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共品“敛巧饭”,感受团圆幸福,热闹非凡,其乐融融。饭后,村里组织前来参加活动的游人们有序地在冰上行走,曰“走百冰”,即去掉百病,讨个“口彩”,图个吉利。

  说起神雀祭拜仪式和敛巧饭,有这样一段感人的传说。相传,当初先人从山东青州迁来时,见此地山清水秀,藏风纳气,且在山前向阳处生有一棵粗壮参天的大杨树,便在此定居,并以杨树名村。这里虽然风水好,但要生存,就须垦荒种粮,可是没有种子。人们商量后,决定派两人去他处寻种。待求得种子归来的途中,其中一人不慎将种子洒在了石缝里。正当寻种人焦急之际,忽然飞来几只山雀,将石缝中的种籽衔出,一粒未吃,留给了讨种之人⋯⋯

  为了感谢神奇山雀的恩德,此后,村里规定每年的正月十六这天,由十几岁的小姑娘,自发组织到一起,来到各家各户敛收粮食、蔬菜,然后聚集于一处,由成年人搭锅垒灶,妇女将敛收来的粮食、蔬菜做成各种丰盛的熟食、菜肴。开饭前先扬饭喂“雀儿”,然后全村男女老幼再一起共进“敛巧饭”,以此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