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暖泉镇域内不仅有北官堡、中小堡,更有闻名遐迩的西古堡。
西古堡俗称寨堡,据说由蓟昌总兵张邦奇于嘉靖年间所建。另有一说,汉民族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骚扰,百姓筑土为堡以自保。蔚州号称八百庄堡,唯有三四百岁西古堡的堡门堡墙完整如初,堡内民居、寺院、街巷、戏楼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犹如凤毛麟角。
西古堡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240米,南北堡门砌砖到顶,高十三四米。两座堡门外各有瓮城,为避免敌军从正面冲撞堡门,一律拐个弯朝东开门,形制为“虎抱头”。堡门楼为砖券仿木结构建筑,东券门顶部嵌一石匾,阴刻楷书“西古堡 永盛门”,落款“岁康熙十九年”。以此推算,西古堡已经338周岁了。堡门洞内铺设的条石被岁月磨得溜光,被时光刻出两道深深的车辙。内外堡门之间50米见方,磨砖对缝的殿堂、楼阁环绕在并不宽敞的堡墙内。南北堡门间的堡墙及马面高八九米不等,通体为黄土夯筑,比砖砌门楼更显得朴实无华。
民居院落遍布在西古堡内。一条227米长的大街横贯南北,各有三条小街穿插在大街东西。堡内遍布四合院,约有180座明清风貌民居,尤以清初董汝翠创建的院落最大,号称九连环院。民居为砖木结构,青石起底上砌砖墙,顶覆筒瓦脊嵌吻兽。在街巷里仰观俯瞰,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比比皆是。高大宽敞的广亮门楼接二连三,与京城民居的双数门簪截然不同,只有三个门簪。于是向当地人请教,未获理想答案。一些院落开放,任凭游客自由欣赏;一些危房摇摇欲坠,亟待翻修重建。走走停停中几次发现部分临街房屋前坡颀长,后坡极窄,后房墙即为院墙,与山西乔家大院、常家大院相似。细一打听才知,此地距晋界仅有3公里,难怪民俗民风如出一辙。
顺着古色古香、商铺林立的大街前行,拐进西边的一条巷子,便来到“董家义学”的大门口了。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古色古香;“董家义学”的牌子也还在,只不过现在换了一家主人,孩子们也不再来此求学了。新主人叫郭淑珍,她和老伴在这里开了一家农家乐,做生意的同时也在义务维护着这座几百年的老房子。西古堡人做生意都极讲究诚信,他们觉得这是做人的本分。西古堡是个杂姓村落,他们的祖先来自四面八方。但西古堡人从来没有宗族理念,认为大家都是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谁家有困难,大伙儿一起帮。因此,在西古堡,从来都没出现过挨饿的乞丐、看不起病的老人和上不起学的孩子。
寺庙无处不在,西古堡亦不例外。堡内面积有限,不像自然村落那般可以向四外延伸。需要供奉的神灵又多,百姓只好把地藏殿、观音殿、马王庙、三义殿、真王庙、梓童庙和钟鼓楼等“请”到南北堡楼之上。庙庵观殿的间量都不大,多数为“一居室”,只能请神灵们屈尊。好在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香客们摩肩接踵往来穿梭于殿堂之间,燃香摆供请愿还愿,倒也热闹。
旧时,蔚县城镇农村大多有戏楼或戏台,却罕见西古堡的双耳戏楼。双耳戏楼即是在戏楼两侧各有一间耳房,无疑增加了演员们化妆候场的使用面积。其坐落在南堡门瓮城内,坐南朝北,西侧紧临地藏寺。戏楼为卷棚顶,梁檩雕梁画栋,红柱红窗红灯笼,戏台宽13米,进深8.5米。逢年过节,台上演员唱念做打显身手,台下百姓注目聆听尽享受。
西古堡的吃食极具西北特色。黄米面炸糕外焦里嫩,苦荞面饸饹筋道卤香,粉坨、豆腐干、粽子别有风味。谷黍、荞麦、黄豆、玉米及高粱为当地主要农作物,当地人均采用传统的粗粮细作方法制作食品,满足了广大游客的不同口味。
西古堡现存铁匠炉、磨油坊、豆腐坊、扎灯笼坊、剪纸坊等多家手工作坊,延续着千百年来的工匠传统。工匠精神在西古堡集中体现,代代相传。作坊里使用真材实料,注重信誉及口碑,三年前给佟阳铭买回来的红灯笼,今年春节仍在悬挂。
旺火炉即是铸铁高火炉,虽锈迹斑斑却不卑不亢,兀自矗立在西古堡的十字街上,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围观。其高约三米,分上中下三层。底层为六面体,六块炉裙上镂空雕花,炉内密排粗铁棍炉条。中层为下粗上细的圆柱体状镂空炉身,从下往上均匀分布着九圈圆孔以通风,上扣六面带瓦垄的铁檐。上层即是一个六面体铁亭,六面券顶门洞上方分别铸有“添薪、添旺、添财、添福、旺气和通天”的吉祥语;上覆亭顶,亭沿上为六只口含铁链的铁兽,链悬铁铃;亭顶重叠着大小两个铁球及铁刹。游客们纷纷猜想着它的用途:烤红薯?烤羊肉串?烤棒米花⋯⋯当地人微笑着揭开谜底:每年的大年三十,旺火炉生起红红的炭火,堡民们双手合十,虔诚地站在自己喜欢的吉祥语前,或者围着旺火炉转圈,一遍遍地默默祈祷。
打树花是当地独有的民间技艺,由来已久。据说,在旧时年节中,富人们燃放烟花爆竹,铁匠们买不起烟花,便头戴大草帽、反披羊皮袄,把熔炉里的铁水倒进盆中,用长把铁勺舀出再泼向冰凉的高墙。铁水遇冷瞬间炸成一簇簇金黄色火星,状如树木之花,故称打树花。多少年来,正月十五晚上必有打树花表演,把年的喜庆气氛推向新的高潮。而今,打树花已经跻身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祝愿它老树新花,世代流传。
西古堡巍然矗立在蔚州大地上,古民居鳞次栉比,老作坊世代相传。她不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愧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若论功行赏,保护工作当推首功。
保护古村落,传承优秀文化,各有各的高招。首先,暖泉镇政府在通往西古堡的主要路口设置提示牌,把车辆指引到南堡门外大型停车场,严格限制汽车进入堡内。其次,村民遵守村规民约,自觉维护古堡风貌,盖房垒墙绝不挤占街道一丝一毫;不像某些古村落那样街道越来越窄,越来越里出外进。其三,堡内店铺民居尽管高低错落,却均为砖石木瓦结构的明清房屋样式,绝无钢筋水泥结构的蛛丝马迹。
生活在古堡里的人们,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挑水、打铁、石磨香油、扎灯笼、贴窗花⋯⋯漫步在明清的石板路上,耳边回响着四百年前的钟声⋯⋯总有一种回到从前的感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