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祭土地 秋庆丰收 这是黑山人对自然的敬畏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黑山村隶属于广东省清远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千百年来,生活在这个粤西北小山村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地貌上开垦了层层梯田,作为获取粮食的主要场所。黑山村的梯田约有1000多亩,面积较大的有黑山头梯田(岭儿寨)、新田头梯田(金鸡嘴)、山塘梯田、屋地冲梯田。由于海拔较高,形成了高山、深谷的大落差,使得梯田周边远有高山云雾,近有河谷急流的景观。在山下远眺,层层叠叠的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腰,高低错落。

  如今,千亩梯田不再是黑山人赖以生存的唯一途径,梯田的壮观和美丽成就了这里乡村游的蓬勃发展。尽管如此,这里的人们依旧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开耕节,农历十月十六举行丰收节,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

  开耕节,一年的辛劳从此刻开始

  清晨,云雾缭绕,日间,深耕细作;傍晚,炊烟袅袅。小桥清溪、茅舍炊烟、绿野小径。春耕之际,放满水的梯田如镜子;夏天满目绿色、气韵生动;秋天,金色稻穗如狂潮般席卷而来;冬天,雪景仍能在这里呈现。这就是地处连山大雾山境内的黑山。

  经过一个冬天的洗礼,在草长莺飞的农历三月三,黑山村的男女老少就会齐出动,举行开耕节。今年72岁的黑山村民雷丰桧说,开耕节意味着一年的辛劳正式开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斛粮。春耕,意味着一年劳动的开始,也意味着播种新的希望。“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在连山民间,每年农历三月初,都要举办独具特色的春耕仪式,弘扬耕读文化传统。黑山人与游客分享着这里的美丽,但不曾忘记对自然的敬畏。而这种敬畏,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开耕节得以充分体现。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上香、放鞭炮敬土地神。这一天,也是黑山人的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在黑山的村民家中,中午和晚上都有七八个甚至十多个客人,相聚在一起,一同吃早已准备好的黑山大汤糍。当然,这里特有的清水鸭、还有扣肉等也是招待客人少不了的菜品。

  “以前交通不便,客人来了,还会在家中住上一晚,如今交通好了,客人吃完饭,当天就可以回家。”雷丰桧说,“其实,开耕节是大家对四季平安的祝愿。希望新一年老天和土地都能够让粮食丰收,日子过得风调雨顺”。

  美丽传说, 离不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夙愿

  黑山,既有梯田等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田园风光,又有悠远历史的参天大树、街巷建筑等,空气清新负离子高,水质甘甜沁人心脾。这里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就是神仙公、神仙婆和神仙脚印。黑山当地人把神仙公叫“禾尚公”。

  从黑山村委会办公楼的二楼向北望去,大雾山半山腰处一个石壁上隐约可见一个“十”字,那就是“求雨髻”。在这个地方耸立着两个大小各异、高矮不一的人形石像。相传那是上界仙人一家三口下到凡间游玩,他们在湖广大地上一路踩石而行来到了黑山,不禁为这里的梯田美景所陶醉,徜徉赏玩,流连忘返,结果耽误了返回天庭的时辰,正当他们想经“求雨髻”从大雾山山顶返回天庭时,东方露白,雄鸡啼叫,天门关闭,刚走到半山腰的神仙一家遂化作石头,永久地留在了黑山的“求雨髻”上。那个比较高大的就是禾尚公,比较矮小的是神仙婆。

  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在黑山的几块巨石上,确实有几个清晰可见的大脚印,是不是神仙一家留下的呢?这里的老人都说是。

  “求雨髻那个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人们烧柴留下的黑炭痕迹。”雷丰谷说,小时候听老人讲,一旦天气干旱,村民都会敲锣打鼓爬到“求雨髻”,白天在那里点燃大量的干柴,将石壁烤得炙热,目的只有一个,让禾尚公受不了热燥,晚上好上天求天神赐雨,“求雨的这个事情肯定存在过,是否灵验不得而知,不过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就没有见到过这种求雨方式”。

  庆丰收,客人自带鞭炮到主人家门口燃放祝贺

  开耕节后,黑山村人开始翻田、育秧,到了5月中下旬,梯田内的秧苗开始依次被人们插上,施肥、除草、浇水,稻田在农民的呵护下,慢慢孕育着美丽和收获的希望。

  到了10月中旬,金黄的稻子成熟,人们开始收割,再过一个月,农历的十月十六,家家户户已经粮食满仓。忙碌了几个月的黑山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庆祝活动。

  “嫁出去的女儿、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回到黑山的娘家,合家团聚。”87岁的村民雷丰谷说,节日当天,杀鸡宰鸭,炒好鱼肉,中午时分,酒肉上台,亲朋好友汇聚一起,边吃边谈论丰收的景象;离去时,主人还给每个客人包上几只大汤糍,让他们捎走丰收的喜悦。黑山村党总支书记雷健认为,这种庆祝方式,是对大地馈赠的感谢。

  庆祝丰收节,这里的习俗有些特别。雷丰谷说,“亲朋好友前来都会自带鞭炮,谁家的亲友就会在谁家门口燃放,这一天,村里的鞭炮声从早响到晚,比过年还热闹。”

  雷健表示,目前的开耕节和丰收节,还基本处于家家户户自己在搞的状态,借助乡村游发展的契机,未来的这两大节日,将考虑集体举办,“一来凝聚村民的感情,二来增强乡村游的互动性,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传统的农耕文化,让大家来了黑山,一定会不虚此行”。

  忙碌农家,让“丰收”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近两年开始,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这个风景优美的村子迎来了一波波的客人。这片4.5万亩的土地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各种农家乐应运而生,900多名村民也迎来了他们的新生活。同时,黑山村也凭借着游客们的口碑相传而声名远播。

  在这之前,雷丰利在家里种田、打散工,妻子则在珠三角打工。2014年底,雷丰利将家里的两层楼房腾出了一层,将其中4间房改成乡村民宿,提供给前来观光旅游的客人们。初步预计,这4个房间今年能给他带来将近2万元的收入。“以后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雷丰利充满了信心,他现在已经叫妻子也回到了村里,照顾家庭的同时与他一同打理农家乐。

  雷丰利只是黑山村开设农家乐的村民之一。至今,像雷丰利一样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农家乐的村民已经有数十家,这些祖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也开始做上了老板。他们劳心耕种的土地给客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改设而成的民宿也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提供了一个恬静优美的歇脚之处。当然,他们也在不断改善着自己的生活,转变着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