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有为 向着幸福出发——北京市低收入帮扶工作进展追踪系列(二)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扶贫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激发贫困人群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尤为重要。作为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钱袋子鼓起来,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走向富裕。

  拓展绿色公益岗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培训实用就业技能⋯⋯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脱低致富路已经铺就,京郊的低收入农户们在各种就业扶贫模式的带动下,正在用自己勤劳的汗水浇灌着幸福之花。

  赚钱顾家两不误

  “唰——唰——唰——”一大早,北京延庆胡家营村的街道上就传来了有节奏的扫地声,走近一看,只见胡大爷拿着扫帚一下下认真地清扫着街道上的碎屑,“村里给咱安排个工作不容易,我得好好把这份工作做好。”

  胡大爷是延庆区张山营镇胡家营村的村民,也是村里首批走上公益岗位的贫困村民之一。通过这个公益岗位的工作,胡大爷每个月能领到一笔固定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改善了,他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

  胡家营村是北京市的低收入村,全村近8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共300余人,村民收入主要是打工。低收入户老年人比例高,自主增收能力不强,面对这样的现状,解决脱贫问题就得另辟蹊径。村里经过走访、调查和研究,开好了“治病良方”——通过公益性岗位来帮助村民就业,推进低收入户增收。保洁、护林、管水、用车、设备维护⋯⋯因需置岗、因岗用人、因人选岗,让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村民在村内实现了就业。“活儿不重,打扫卫生,去山上护林,我都能干,每月有收入,手头宽松了不少,家里的地还能照顾到。”胡大爷的话道出了上岗贫困人员的共同心声。

  村民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贫困的面貌也有了改观。类似胡家营村的情景也正在门头沟区雁翅镇大村村出现。大村村通过开发公益性绿色岗位安置了200余人就业,低收入农户不仅作为护林员进行生态林管护,还分别在管水员、公厕保洁员、街道保洁员、巡视保洁员、邮递员、防疫员以及全科农技员岗位上岗。此外,该村还通过乡村步道、休闲长廊以及中心花园“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安排本村低收入农户参与劳动,实现了人均劳务性增收,为低收入农户脱贫添加了砝码。

  送岗下乡增便利

  “没想到我也能按月拿工资了,以后的日子有盼头啦,这还多亏了上次的那个招聘会。”说起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李大姐满脸的笑容。

  李大姐口中的招聘会,说的是在怀柔区北房镇文化广场举办的精准帮扶专场招聘会。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北京市和怀柔区相关部门精心组织了此次招聘会,仔细筛选了怀柔、朝阳、昌平等区的50家企业到会招聘。世界花卉大观园、北京伟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富亿农板栗有限公司、舒欣月嫂等提供了适合农民就业的月嫂、维修、物业管理、库管、服务员、品控、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2000余个。

  “那天广场上好多人,可热闹了。不仅我们镇的,其他镇像我一样的低收入农户都赶过来了,想看一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回想起当天的情形,李大姐难掩激动,因为在那天李大姐成功找到了月嫂的工作。像李大姐一样,在了解了工作岗位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合同保险、食宿等情况后,400余人当天在招聘会现场就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许多农户对这种服务农民、送岗下乡的形式称道不已。

  在距离怀柔区几十公里外的密云区,高岭镇村民老钱同样依靠政府牵线搭桥找到了挣钱的门路,“现在我在环卫中心开清扫车,每月有好几千的收入呢!”不光有固定的收入,连保险也有了着落,村里许多人都羡慕老钱的工作,也想像他一样在城里找一份工作。

  城里公共服务岗位缺干活的人,京郊农村地区的居民缺挣钱的门路,为解决这一矛盾,北京市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安置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增收工作,把农村居民转到城里上班。老钱所在的密云区就是其中的试点,和老钱同批到城里上班的人,分散在公交乘务管理、轨道交通安检、环卫作业等不同的岗位上,岗位补贴会按月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

  组织企业送岗下乡,把招聘会开到农户家门口;在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安置农村地区劳动力,把农村居民转到城里上班。类似这样的精准帮扶架起了一座联接农村低收入户和用工企业的桥梁,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将促进就业和精准帮扶有机结合,持续带动农村地区劳动力增收致富。

  技术傍身有奔头

  就业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能培训使越来越多的低收入户凭借技能走上了脱贫之路。

  “不管在哪儿干活,技术是最重要的!” 发出这样感慨的张大姐是平谷区东高村镇大旺务村的低收入农户。多年前丈夫去世,家里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照顾两个孩子加上各种操劳,导致她的颈椎出现了问题,很多工作张大姐都没法做,家里的生活也一直不见起色。

  张大姐所在的镇有着20多年的提琴制造历史,该镇生产的提琴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世界提琴市场的欢迎。为了帮助张大姐脱贫,东高村镇在了解张大姐家的困难后,结合镇里的优势对她进行帮扶,通过教授提琴制作的技能帮助她增加收入。

  捋顺黑线上的金属件、穿入拉板尾部、扣住大头和小头⋯⋯张大姐认真地学习如何制作拉板拧尾绳。“拉板是提琴拴挂琴弦用的,铝制拉板拧尾绳是相对简单的工序。做这个我颈椎没那么累,还能为家里添一些进项。”接过师傅手中的拉板,张大姐自己开始安装起来。“除了拉板,我还想学习琴头雕刻和琴盒制作呢。”张大姐的想法与东高村镇的帮扶计划不谋而合,镇里计划通过就业扶贫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帮助低收入农户提高收入,确保他们通过自己的技能成功“脱贫”。

  同样的,掌握一门技术、尽快增加收入也成了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大多村民的共识。黑龙关村是市级低收入村,村里有100多名低收入人口,很多人因缺乏劳动技能而找不到高收入工作。

  为增强村民自我造血能力,黑龙关村专门成立了村民培训学校,为村民开展教育培训,帮助村民学习技术,增加收入。在培训中,妇女、老人、残疾人可以免费学习面点制作、串珠编制、芽苗菜种植、农家菜烹饪等技能。旅游接待知识技能的培训教村民们利用绿水青山和古民居小院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参加培训,村里的低收入农户成功学到了手艺,收入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