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结实有新瓜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西山自古产瓜,不是西瓜也不是冬瓜。

  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光秃秃敞亮亮露着新茬,地头坡脚就显出了它们。或碧绿或金黄,有的挂一层白霜,横躺竖卧囫囵打滚,在秋阳里懒洋洋蹲守。待秋露寒霜降,瓜叶枯萎,长长的瓜藤失了生气,它们依然丰硕饱满,为秋守节。

  有诗为证“西山深处到人家,养道修真何处佳。九夏高眠无暑气,三秋结实有新瓜⋯⋯四季平和人事少,三餐终日是生涯。”这里的“新瓜”,便是指西山深处随处可见,落地生根的南瓜。

  诗作出自元代隐居西山的一位道人,多年的修行,西山风物早已渗透肌髓,随手拈来便成千古绝唱。初读惊觉诧异,这不就是一幅西山乡村的图画?细品却悟出玄机,虽千百年进化演变,远古与今朝竟如昨天今天般相似。物种如此,人亦如此,山依然是那座山,天依然还是那片天,只是物是人非,造化弄人。

  如此说来,南瓜在西山应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那么它的第一颗种子该从哪里来?是先有瓜还是先有种?这似乎又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但它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一路跋涉到今天,不能不算奇迹。虽然转基因、舶来品(日本南瓜)抢滩入境,颜色、形状、口味各异,终究抵不过乡土瓜入心入眼,传统的磨扇形南瓜仍以其千年的积淀、征服大众的纯正口味深入人心,成为西山人的最爱。

  于是,南瓜成为西山每个村庄一道不衰的风景,田边地头、房前屋后、墙头圈脚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不占良田,不择土壤,随意丢几颗种子,秋天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西山地薄水少靠天吃饭,困苦的灾荒年只能“瓜菜代”,这瓜就是南瓜。嫩瓜炒菜、做馅,老瓜焖饭、熬粥、做南瓜饼、南瓜汤⋯⋯西山因了南瓜活人无数。且鲜瓜从夏天一直能吃到来年立春,晾成瓜干能吃一年。

  不像有些瓜对水肥有苛刻的要求,南瓜耐旱且高产,这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例证。小小的瓜籽种下去,脸盆大的瓜苗埯也会滋生一大片绿茵,方圆一、二十米都有它们蔓延的身影。6月,长长的瓜藤铺展开来,登高爬梯上架越墙,无处攀爬的干脆匍匐在草丛里,并很快淹没了杂草,颇有势不可挡的霸气。碧绿的叶片形同无数撑开的小伞,在高高低低的叶柄托举下,昂扬成一片碧波绿海,酷似荷叶田田。金黄的南瓜花便在一片荡漾的碧波中,吹吹打打若隐若现。待到7月,头茬花开始结瓜,拨开密匝匝的瓜叶,总有惊喜藏在里面,鹅黄带绿的娇嫩新瓜躲在叶片底下,油光水亮纤尘不染,鲜亮得如同新娘子的脸蛋,又如刚出生的婴儿,让人不忍触碰。

  记得小时候的夏夜,天上的星星多得聚成星海,孩子们在古老的街巷里追逐,小小的萤火虫画着弧线在夜空游荡,成为够得着的星星,欢呼雀跃便高一声低一声。捕到的萤火虫多了放到哪儿?聪明的小脑瓜便想到了南瓜秧,南瓜秧的叶柄是中空透明的管状,把萤火虫一只只塞进去,瞬间变成一只发光闪亮的荧光棒。这只发着荧光的魔棒吸引着所有的孩子,不管藏到哪儿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童年的夏夜便在荧光棒的照耀下显得分外鲜明。

  南瓜架底下更是夏日的儿童乐园,捉蛐蛐挖蚯蚓,看蚂蚁搬家;读书写字累了,就抬头看花数瓜,清凉的瓜棚驱逐了夏日的烦躁,也实在不负“九夏高眠无暑气”的意境

  当所有的庄稼都请回了场院,秋天重要的角色——南瓜才闪亮登场。别看平时它们悄悄躲在角落,不显山露水,聚集到一块儿才显壮观,院里场里堆成山,码成垛,各种颜色形状,大大小小,看着就喜庆,觉得这才像个秋。

  自从南瓜下架,农家饭桌便顿顿有了它们的身影,清炒瓜片、瓜条,配上醒目的红辣椒,鲜嫩爽口,色香味美,确是农家上好的下饭菜。九月,开始成熟的南瓜变得又甜又面,家家户户南瓜焖饭、南瓜熬粥、甚至把金黄的南瓜、鼓菱菱的豆角、新刨的土豆清炖一锅,当主食上碗端着吃⋯⋯特有的香甜气息,飘荡在西山深处的大街小巷,经久不散,香甜着岁月,也香甜着世代西山人的日子。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