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鼓 寺庙 老井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富厚 字号:【

  漆园龙鼓推陈出新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古村落比比皆是,漆园村遗韵尤多。

  漆园村旧称郄窑,因郄姓人家建窑烧炭得名。明永乐年间,有人在南山坡试种漆树,成活后围上栅栏成为漆树园,简称漆园。漆园四面环山,南高北低。村民约有700户,以刘、王、蔡氏人口为多。

  漆园文化广场别具一格,长弧形舞台背靠一道浮雕长垣,漆园龙鼓栩栩如生的欢快场面跃然墙上。漆园早年间即有花会,置办有铜锅子和牛皮大鼓,俗称锅子鼓。乾隆八年(1743年)闰四月,京畿乡村久旱无雨,皇上派礼部尚书祈雨,却滴雨皆无。适逢漆园人敲打着锅子鼓去寿安山黑龙王庙祈雨,一片诚心感动上苍,旋即天降甘霖。乾隆帝龙颜大悦,赏赐给漆园一幅三丈三尺高蓝底绣金龙的龙幡、六面绘金龙的龙鼓、四十八副鸳鸯钹以及开道用的龙斧龙锯。村里选拔年青后生跟着宫中师傅学习,三十六套鼓谱烂熟于心,锅子鼓自此改称龙鼓。逢年过节及庙会期间,各村花会欢聚斗艺,漆园龙鼓气势恢宏技高一筹。走会途中如遇树木妨碍龙幡通过,就用龙斧龙锯砍枝锯杈,邻村花会羡慕不已。村西龙泉寺也沾了龙鼓的光,自此改称龙圣寺。

  龙鼓演奏方法别致,以铜钹领鼓,鼓钹相辅相成,按祈天、节庆性质选择鼓谱,最后以“混蛟龙”推向高潮戛然而止。演出队伍列为方阵,鼓手在前,钹手于后。六面大鼓立放在鼓架上,鼓面朝向左右,鼓手左手扶住鼓帮,右手持槌击鼓,手腕左右横向用力。几十位钹手英姿飒爽,鸳鸯钹在手中翻、转、扬、落,钹碗上红绸随之上飘下摆左舞右扬。

  漆园村人珍爱龙鼓艺术,把三十六套鼓谱传承了七代。“文革”动乱,龙幡毁于一旦,龙鼓沦落为生产队出工的信号鼓。

  昌平西山一带村庄多有鼓乐、花会及山梆子戏,而挖掘濒临失传花会艺术成功者却凤毛麟角。其成功经验不外乎主管部门资金投入、传承人尽心尽力,而村干部重视与支持最重要。

  2004年,区政协文史撰稿员刘守仁几次找到村党支部,提议抓紧时机恢复龙鼓古乐。村干部远见卓识,安排蔡连存为龙鼓队队长、请第七代传人朱福林为鼓乐师傅,仿照幸存龙鼓制作了八面直径61厘米、高36厘米的大鼓。蔡队长、朱师傅带领几位老人边回忆边敲打,整理出八套原汁原味鼓谱:三锅子、六锅子、七锅子、双钉钹、斗鹌鹑、混蛟龙等。2007年,漆园龙鼓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它应邀参加奥林匹克公园第11届北京国际旅游节,观众顿觉耳目一新。2014年,流村中学成立龙鼓社团,把龙鼓演奏与音乐、舞蹈完美结合,可谓推陈出新。2015年7月,村文化广场上鼓钹齐鸣,隆重举行了漆园龙鼓传承基地揭牌仪式。

  寺庙无存老井珍藏

  在文化广场上,我对退休回乡的赵长维说,想看古庙和老井。“庙没了,老井还在。跟我走吧。”走大街穿胡同,赵师傅把残庙及遗址一一指给我看。

  龙圣寺比村里其他庙大,在村西南高地上。其坐西朝东,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脊檩上有“道光十二年重修”字样;南配殿供奉关老爷;北配殿供奉龙王爷。“文革”浩劫,寺院被毁。之后,遗址上建起民居,山门、庙墙处垒起院墙。

  南山坡原有香客朝拜妙峰山娘娘庙的北香道,后庵、东庵、西庵等尽在“七十二庵”之列。这些庵并非尼姑修行之庵,而是说庙小,只有一开间。漆园村内有三座五道庙,坐落在北街(小学校内)、南街和西街。五道庙又称五帝庙,主奉城隍爷,陪奉山神、土地神、树神和青苗神,村民办白事来此报庙。

  大街西南边地藏菩萨庙台前有个大空场,曾经是村文化娱乐中心,今荒废。老话说:“瓦窑置地,漆园唱戏”,是说瓦窑与漆园互为邻村,瓦窑人一有钱就去购置土地,漆园人一有钱就搭台唱戏。70年前,富裕人家有喜庆事就请戏班子来村里唱戏。人们借助庙台搭起木架,拴紧荆笆,围上炕席成为临时戏棚,全村人乐得一饱眼福。正月十五,这里还要搭灯棚,悬挂“十大阎王殿”挂图,由王天庆、段永春、刘福恩等人登台念经。挂图内容劝导人们在家尽孝外出行善,死后才不会在阎王殿里遭罪受难。一连几天,有钱人家摆酒席,对念经人好吃好喝好待承。民风向善,由来已久。而今,地藏菩萨庙摇摇欲坠,彩绘模糊,庙台了无踪影。

  龙圣寺前的南坡根有一眼泉水井,深6米,水质甘甜爽口。井口1.3米见方,为条石垒砌。井台用块石砌成,南北长5米余,东西宽约5米。泉水井井台位置较低,为了防止山洪及雨水污染井水,在井台外围垒砌了高约1米的围墙,名曰井围子。井围子是先民保护饮用水采取的卫生措施。古井不易寻,井围子更罕见。北侧柳树下有一条排水沟,一尺多深,足以引导雨水避开井围子向东流。在自来水进入家庭之后,井口被水泥板封闭得严严实实。2013年1月,昌平区文化委员会进村普查文物,将“漆园老井”金属牌钉在南侧井围子上。此举告知村民、游客,古井珍贵,需要保护。

  古村落不乏古树。三座五道庙先后坍塌,唯有古槐坚守在庙外,虽老态龙钟,精气神却不减当年。老井东南山坡根原有一棵“槐抱椿”,已800余载,乃是飞鸟把椿树籽遗落进槐树洞之杰作。兴许是扎根不深之故,5年前的一股旋风把椿树刮倒脱落,槐树窟窿洞开,憾失一景。

  漆园龙鼓喜逢春,逢年过节闹乡村。寺庙无存老井在,传统文化植根深。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