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生活的乡村,不仅需要山青水美、环境宜人,更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北京大兴,如今的乡村生活再也不会给人落后和不便的印象,信息科技早已把乡村和外界连接起来,形成新时代下汇聚信息智慧的美丽乡村。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通过融入进新常态、新形势、新时代,带来的是令人欣喜的裂变反应。人类社会,乡村与城市必将是功能与文化相互补足平行发展的,因此,城市化并非是提升乡村生活环境的唯一途径。让乡村管理信息化、乡村生活信息化、乡村生产信息化,是拉近城乡距离,互融发展的大趋势。
智慧乡村
服务民生方便百姓
如何最大限度地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是大兴区农委开展各项工作时一直思考的问题。农村农业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农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大兴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让农民兄弟跟随时代脚步,更新信息化知识,迎接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兴区农委结合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将信息化内容融入到素质提升培训内容中,提高他们对手机应用、电子商务的认识,力求转变农民意识。
对“信息化”有了认识层面的转变后,农民才能作为生产主体,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崭新模式。为促进“互联网+农业”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产品电商,区农委邀请了北京市电子商务人才促进中心的高级培训师李华,为全区农技员开展了“互联网+农业”助推产业转型的指导,全面介绍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状况及如何开展和运行。
信息化一旦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不仅增强了工作效率,还为工作本身的连贯性、连续性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信息化不仅是着眼于当下,更对未来有着深刻影响。为了实现更好的指导,大兴区农委开展了多渠道远程技术指导,如通过QQ群、微信、微博、手机APP、网络电话、专家在线答疑、双向视频、语音电话、网站9个服务通道,以农业专家为坚实的后盾,面向357个村级全科农技员开展权威、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
在这些科技技术服务中,特别要提到的是手机APP“滴滴农技”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有一些从事农业生产不足50户的行政村,自己没有全科农技员,这就需要安排农技员开展跨村服务。为了补足农技员的技术短板,更好对农服务,“滴滴农技”的诞生,不仅顺应了信息化趋势,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滴滴农技”的示范推广选定庞各庄镇和魏善庄镇两个相邻的镇作为首次示范推广试点镇。安装了“滴滴农技”的农技员主要负责接单、解决农户的农业技术问题,两镇普通农户可以发出需求订单。农技员线上服务一单奖励10元;现场解决难题一单奖励15元;为控制过量刷单,限定每个农技员每天获得奖励单数为5单,每月奖励单数为30单,超过单数不计奖励;农技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将会转为后台12396解决。各镇在年底对全科农技员APP接单服务进行排名,由完成单量和服务质量决定评分总和,对排名前五的农技员将额外予以奖励。所有服务奖励资金由政府买单。滴滴农技创新了村级全科农技员的技术服务方式,在传统的服务方式外,又搭建了农技员与农户直通的移动手机端桥梁,大幅提高农技服务精准性和成效性,全面提升农技员服务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对一农技服务。该平台已从2017年8月起,开启稳步推广实施,向全区铺开。
信息化更像是时下流行的“大数据”理念,依靠数据的搜集和精确的计算,进行高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还是服务于民。近些年,大兴致力于建设智慧乡村,通过试点带动辐射周边村镇,实现共同发展。“2015年,我们建设完成了5个智慧乡村,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于2016年和2017年又建设9个村作为第二批智慧乡村试点,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乡村治理及社会公共服务4个方面开展智慧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区农委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智慧乡村建设,给了农民实实在在的实惠。如北臧村镇巴园子村通过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建设,实现了线下展牌与线上微展示系统的结合,提升了巴园子民俗旅游的品牌影响力;赤鲁村在建设Wi-Fi重点区域后,接待游客800余人次,Wi-Fi使用率达到85%;榆垡镇小黄垡村、青云店镇西鲍村都在村域内安装了视频监控,增强了村内治安管理,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信息化管理
高标准打造大兴农业品牌
大兴区农委依托现代农业资源优势,瞄准中高端消费市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通过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营模式,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为了将发展的力量集聚,大兴农委创新发展模式,搭建了联合发展平台。在全区建立了农产品产销联合会、联合社及营销中心的“一会一社一中心”管理运营模式。“一会”:即成立了北京市大兴区农产品产销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一社”:即主要以区内带动能力突出、组织化程度高的合作社为成员单位,在工商部门登记组建了农产品产销联合社——北京首邑兴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合社”)。“一中心”:即在联合社的统一管理下,建设大兴区农产品营销中心。通过凝聚和发挥全区产业化组织的带动作用,创造共赢价值,规范、创新全区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对农产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平台的农产品“四统一”机制,并着力提升大兴新区农业生产经营的合作共赢意识、创新高效意识、市场流通意识的“三个意识”。“集聚、统一,我们将发展愿景凝结成强大合力,在方便管理的同时,更提升了整体的竞争力。”区农委负责人告诉笔者。
为了让“一会一社一中心”高效运营管理模式有效运转,大兴农委配备了办公设备及器材,并在园区内建设农业技术及品种推广示范基地项目。不仅如此,还充分发挥联合会作用,整合区内各行业分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统一管理与引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并利用资源优势实施“科技助农”,提升全区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素质。
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行,最终利用信息平台,高标准地打造了大兴农业品牌。品牌效应所带来的产品价值,是附加在各个方面的。不仅增加了单个产品的品牌价值,还让客源形成消费习惯,培养更多回头客,让生产者与消费者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聘请专业策划公司,设计推出“大兴农品”品牌及系列特色包装,打造全区统一的农产品品牌。同时,明确“大兴农品”系列农产品品种,研究、制定“大兴农品”系列农产品在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区域性准入标准,开展区域品牌体系建设工作。注册了“大兴农品”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微商城功能,逐步梳理产品进行网络推广销售。
信息化服务
让实惠与效益落在实处
有了“一会一社一中心”的内在管理模式,以及“大兴农品”的外在品牌建立,随之而来的,是产品销路的打通。大兴农委利用闲置库房建设农加工物流中心,共改造车间、仓储物流设施2000余平米,可提供农产品分拣包装等初加工、仓储和冷链运输、检测、市场渠道及信息等服务。依托农加工物流中心,开展农产品的甄选、分级及创意包装等初加工,并建立冷库监控系统与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精准的保鲜与配送。
一个线上平台的搭建,不仅是单方面的销售效益。通过技术手段,完美的品牌形象也得以建立,让顾客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大兴打造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生产端,联合社在涉农企业及成员社间推广农业信息化管理,完善生产信息收集汇总网络。在销售端,依托营销中心打造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并与各类电商平台开展营销对接工作。结合调研,梳理各镇村农户种植信息,并逐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二维码追溯工作。帮助老宋、乐平、汉良、大营宏光等联合社成员实施激活二维码900多万个。
不仅如此,大兴区还建立全链式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全链式服务体系,规范农业生产经营行为,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合理布局,全面掌握全区种植养殖情况,逐步实现产品规模化。规范服务流程,完善各环节服务功能、规章制度及合作方式,依托规范整合后的产品资源,开展产品销售及宣传推广工作。而且对南九镇各村农民的种养殖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与近万户农户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并与北京农担、北京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部门对接,结合基地服务站及联合社成员实际情况,制定专属金融产品,解决金融贷款问题。
通过关切到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的服务准则,大兴逐渐推广了“大兴农品”区域品牌,并借助线上销售,实现了良好的利润。区农委以大兴区营销中心为主体,推动“京东商城 中国特产·大兴馆”运营,依托该馆,整合全区优质农产品,推广“大兴农品”区域品牌。通过线上销售以及京东商城对大兴农产品的运营和营销,树立“大兴农品”品牌形象,同时为消费者搭建一个平台,让消费者能买到正宗的大兴农产品。自2017年5月底“京东商城 中国特产·大兴馆”上线以来,通过京东大兴馆线上、线下等活动共销售农产品1.2万箱,销售收入99.2万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