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逸事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余国鹏 雷华 字号:【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高黎贡山山脉由北向南伸入县境,全境崇山峻岭,丘陵起伏,河流纵横。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龙陵县大力实施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将农业生产、民俗生活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山区村落变成旅游新村,有效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美在产业 风景拓宽致富路

  龙陵,山峦含翠、溪流清澈,宽阔的公路一直延伸到远处,一个个村寨掩映在绿树翠竹中。一幅青山绿水、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在龙陵大地徐徐铺展。

  松山主峰下的腊勐镇大垭口移民新村,一条条横竖有序的水泥道路,把一幢幢农家小院连缀成棋盘似的建筑群落;依山而建的景观墙、休息亭、抗战纪念小广场等布局精巧、错落有致;镶嵌在景观墙上的陶罐、泥瓦、犁耙等生产生活用具散发着历史的陈香;村里农家乐饭菜四处飘香,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村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大垭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善陶告诉笔者。该社区利用松山3A级景区的地利,引入旅游龙头企业,打造抗战文化与乡村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品牌,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群众依托松山景区发展种植、养殖和商贸服务业,拓宽了致富路子。

  走进村民杨国刚办的“私房菜馆”,只见一正两厢的院子干净清爽。正在厨房里忙活的杨国刚说:“这几年投资30多万元开办了农家乐,我主外联系游客兼采购员,妻子当厨娘掌勺,儿子做导游,全家洗脚上田都吃上了‘旅游饭’。”

  龙陵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居住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发展,宜游环境的提升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丰富的体验,而乡村旅游的兴旺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的农业项目和产业投资。

  以前到龙陵进行乡村旅游,一般只能选择两三个示范点或一座茶园、一个自然村等,比较单调。现在就大不同了,游客可以从多条旅游线路中选择,形式花样繁多,住上几天也不会审美疲劳。

  2017年,龙陵全县接待游客3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龙陵县重视生态保护,立足高效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万亩褚橙园、万亩石斛园、万亩稻花鱼在龙陵次第铺开,培植怒江、龙川江、小黑山蚌渺湖、苏帕河勐蚌四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建成一批特色小镇和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在颜值 脏乱旧貌换新颜

  走进勐糯镇大寨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抱的菩提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墙、非遗文化展馆、奘房、佛寺、藏经楼等错落有致;道路两旁用竹篾装饰的傣族民居、竹楼式景观灯、泉水清澈的景观池等相映成趣;傣家小院里,花萼竞秀,兰草溢香,干净清爽;几位傣族老人在广场亭榭上悠闲地纳凉、聊天。宁静秀美、小桥流水的农村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晴天灰满桌,雨天泥裹脚,粪草堆墙角,脏水洒地泼。大寨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永平说,通过强力实施“六乱整治”行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寨的村容村貌和乡风陋俗,为大寨社区的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现在,大寨社区路网、水网、电网、光网、排污管网“五网”贯通,居住和发展环境气象一新。2016年6月,大寨实施了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四位一体”建设,以民族民间文化为载体,着力打造旅游服务与高原特色产业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留住了原汁原味的乡愁。

  从全镇来看,勐糯把域内的景区景点统一规划,打造特色经济,发展生态民俗旅游业,营造山水人文景观“百里山水画廊”,激活了一条旅游线路。这同时也是一条生态富民路,拉长了周边景区农业观光、农家乐等旅游产业链,沿线的50多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海头社区农民范耀德抓住商机,投资兴建了宾馆、饭庄和1000多亩的热带水果、蔬菜种植园,为游客提供食、宿、游一条龙配套服务,广受游客的欢迎。

  “美丽经济”的核心在于长效富民,百姓持久富,才是真的富。为保证百姓收入的可持续性,勐糯镇积极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带领农民外出参观学习;经过培训,当地农民接待、饮食等服务有了质的飞跃,菜品种类更齐全,口味更多样。勐糯乡村旅游实现了从“新鲜”到“品质”的转换。

  美在气质 文化生态共融合

  龙陵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闻名遐迩的邦腊掌温泉、松山抗战遗址、龙陵黄龙玉,更有一种人文底蕴。

  “有一种乡愁叫清塘。”龙江乡清塘寨以碧波荡漾的清塘而闻名,毗连的荷花塘花萼竞放,廊亭、水榭、书屋、休闲广场、健身步道、观景台等相得益彰,廊亭上的楹联文采流韵;红砖黛瓦古色古香的农舍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池水中,分外妖娆。池清、景美、文韵、民富,浓浓的乡愁渗透入清塘景区,每天到此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行走在龙江乡,10多个小坝子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村落若隐若现;坝子中水稻绿波涌动,间间庄房点缀田畴,溪流浅唱,鸥鹭翻飞,人与大自然和谐一体。到龙江,游客可以涉潺潺山溪,眺群峰叠翠,观万木竞秀,览一江春色;还可以在稻花鱼节感受“鱼戏香稻间”的乐趣,或到傣寨品味跳“嘎秧”、舞“花棍”的风韵。

  乡愁,吸引了游客,也唤回了游子。在外打拼多年的王从旺夫妻回到清塘寨开起了冷饮烧烤店,收入不错,日子过得也不错。目前,清塘已有冷饮烧烤店3家、农家乐8家。村民鲁耀德的桃园里,10多位游客正在采摘桃子。鲁耀德说:“现在每天都有几拨游客来买桃,好卖着呢!真是念好生态经,清塘面貌新;唱响旅游戏,致富添信心。”

  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生态文化,是生态、民俗、传统等融合的综合表现形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注重文化生活,是龙陵城乡的共同特点。龙陵县构建起“两小时文化圈”,即在乡间每走约两小时就会出现一个乡、村、组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大院或文化中心户,让广大群众和外来游客享受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如今,龙陵人民鼓了口袋,富了脑袋,环境至上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态环境的自觉维护者。垃圾分类,用竹篮、布袋买菜这些做法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认领公共场地的绿化树,组建志愿者队伍和“环境美容师”为生态保驾护航也是常规动作。

  龙陵的明天会更绿色、更美好。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