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最北边,有一片充满梦幻与野性并存的大森林。那就是位于京郊北极乡——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喇叭沟原始森林。这里不仅有北京地区罕见的夏日冰川奇景,而且还保存着北方面积最大的蒙古栎、白桦等天然原始次生林,更有“壹善”石刻和壹善松等历史遗迹、典故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
壹善石
喇叭沟原始森林地处北京市最北端,植被茂密,山峦起伏,拥有原始次生林7万亩、野生动物3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50多种,保存着北京地区面积最大的蒙古栎、白桦等天然林,森林覆盖率居北京市之首。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可见到至今仍无法破译的自然科学之谜。
置身喇叭沟原始森林,只见林中净土山庄门前河对岸,一道低矮的小山梁由西迤逦向东,延伸到山庄前侧嘎然顿住,形成一个狭窄小山包。山包正中,一株千年古松傲然挺立,而在树根下方裸露的花岗岩孤石虚悬峭壁上面,石上有摩崖石刻“壹善”。根据字型轮廓特征及文字刻痕风化程度分析,此二字凿刻距今已有千年左右,“壹善松”,因而得名。
“壹善”石刻单字长50厘米,宽60厘米,阴刻横书,刻痕宽浅,无款无识,字体端正,字型朴拙,笔划清秀工整。虽是汉字无疑,但不像出自书法家之手。这也与辽代统治者文明历史短、文化低蕴不足的历史情况相吻合。
“壹善”字义很直白,不外称赞这里是“一个好地方”。而壹善松,树形奇古,郁郁苍苍;虬角龙髯,暴根皴鳞;冠盖平展,枝轲偃地。据说松树也分雌雄,树冠尖者为雄,平者为雌。但这棵树是平顶,在它后面山岗上,排着大小一溜九棵松树,粗者合抱,细者如檩,追随着前面的老松,人称“子母松”。自古以来,当地人就把这松做为神祗来崇拜供奉。怕孩子不好养,来它跟前磕个头,认做干妈,孩子就壮壮实实长大了;生了急难怪病,久治不愈,跟前磕个头,念叨念叨,一来二去病就好了;夫妻不和,家庭不睦,跟前说说求求,回去日子也理顺了⋯⋯如今,许多从外面来的观光者也来老松树跟前坐一坐,摸一摸,并将随身带着的红布条写上吉祥话拴在树杈上,寄托心愿,祝福美好。一来二去,老松树上竟系满了各式各样红布条,红火鲜艳,形成神秘一景。
相传,崇祯八年,皇太极得到元朝传国玉玺,携多尔衮、庄妃来到喇叭沟门,并说:“有了这传国玉玺,我们就可以正式更改国名,正大光明登基当皇帝,实现进军关内,统一全国大业。”皇太极望着山岗上一颗挂满祈福条的大松树,口里念道:松树万年青,唯有施善才有功。佛法无边奉行善,我题一善表心情。随后,挥毫写出“壹善”二字,笔走龙蛇,遒劲有力,众人欢呼不止。为表示全力辅佐,多尔衮写下“二箸相交”。庄妃有感于他们兄弟情深,写下“三星照户”,寓意“福、禄、寿”三颗吉祥之星照耀千家万户也。随后,皇太极命人将三幅字分别镌刻在镶黄旗第五参领周围山岗之上。
1994年,在喇叭沟门满族乡孙栅子村沙梁子上发现“壹善”石刻。北京民俗专家赵书先生据此推测,既然有“壹善”石刻,那“二箸相交”及“三星照户”也该在此处。后经文物专家勘寻,发现“三星照户”石刻处于巨石南侧,稍显斜面。四字皆阴刻于石,每字约尺半见方。四字虽不大但恢弘大气,刻在平石之上显而易见,字迹稍显斑驳,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而第三块石刻,已在“文革”时期被毁。它的发现,为那个满族传说提供了有力佐证,对汤河川满族文化的整理和流传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长寿泉
与壹善松隔河相对的长寿泉。相传崇祯元年,皇太极在长寿泉旁遇一个白胡子老头正在砍柴。皇太极想如此年岁还能劳作,定有养生延年秘法。于是上前询问,得知老人还有老父在家等柴烧水喝。皇太极想一探究竟,遂和老人一起回家。刚一进院,一健硕老人手拿一条鱼说道,“赶紧把鱼送给你爷爷吃。”皇太极一听,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和老人一起来到山上一房前。屋内走出一须发皆白的老者,笑呵呵地说,“贵客驾到,欢迎欢迎。”皇太极上前问道,“您高寿?”老者答道,已过了无量寿期,不再计算年岁了。皇太极又问道,“您可有长寿秘方?”老者笑答,“我不爱权不爱利,唯爱山中一清泉。”于是,老者领皇太极来到山泉旁,请他喝水。皇太极喝后顿感神清气爽,相信了老者的话,原来这眼泉才是健康长寿的秘方,遂赐名长寿泉。
说来也奇怪,自古以来,当地一善自然村的村民就以长寿闻名,这个仅有10几户人家的小自然村,却家家户户都有寿命过百岁的老寿星,最大者活到126岁,小村被称为“长寿村”。人们都说,村里人长寿的秘诀,是常年饮用这眼长寿泉。而村里去世的人,多是自然衰老后寿终正寝,无一例是因脑部疾病、血液病、内脏病甚至癌症死亡的。
孙栅子
在喇叭沟原始森林山脚下,坐落着喇叭沟门满族乡孙栅子村。关于村名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明代燕王扫北时,来到当时怀柔深山汤河川,驻扎在喇叭沟门一带。那时,燕王扫北带的都是骑兵,而且在军营中,专有饲喂军马的兵将。燕王来到喇叭沟门后,安营扎寨,休整操练。当时,在喇叭沟门一带有老虎、豹子、豺狼等很多猛兽,每到夜晚,军马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伤害了不少马匹,即使是住人的军营帐篷也时常有野兽来骚扰,伤人害命,弄得燕王愁眉不展。
一天,燕王巡营查帐,来到饲养军马的大营,看到专管饲喂军马的兵将正在砍树。燕王问砍树干什么,其中一位将领回道:“回禀大王,我们见野兽经常窜至马群,偷袭马匹,决定将马圈用树木围起来。”燕王一听,觉得这确实是个防御野兽的好办法,于是大加赞赏,并下令嘉奖这些兵将。
燕王回帐以后,十分高兴,心想这回再也不用担心军马被伤害了。他转而又想,用这种办法,何不把整个军营也围起来,免得兵将夜晚睡觉提心吊胆的?于是,第二天,燕王就下令砍树,将军营用木栅统统围个水泄不通。从此,野兽再也不能靠近住人的帐篷了。后来,燕王撤兵,留下空空的栅栏。再后来,有一个姓孙的流浪人,住进了这栅栏,附近的人们便称呼这里为孙栅栏。由于“孙栅栏”一词叫起来不顺口,慢慢地就叫成了“孙栅子”。自此,孙栅子便被人们叫开了,并成了村名沿用至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