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秋菜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郑学富 字号:【

  在北方,人们理解秋菜就是秋天收获的大白菜、萝卜、土豆等,殊不知在岭南地区,秋菜专指野苋菜。有一年秋天去广州,朋友邀请到饭店吃饭,问我吃什么,我说客随主便,就点一些当地的特色菜吧。朋友说我们这里有“秋分之后吃秋菜”的说法,那就吃秋菜吧。

  不一会儿,一盆热气腾腾的汤菜端了上来。只见瓦煲内浓浓的汤,漂着白色的鲫鱼片,上面覆盖着青翠嫩绿的菜叶,点缀着几颗红彤彤的枸杞,一股清香沁人心腑。朋友说这就是用秋菜做的秋汤,秋菜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苋菜,营养价值很高。

  野苋菜,又称凹头苋,在岭南又称“秋碧蒿”。是野菜中的上品,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伏卧而上升,从根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分布在全国各地,生长在田野、村庄附近的杂草地上。历代文人骚客有不少描写苋菜的诗作,唐代诗人孙元晏有“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宋代王安石有“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 仇远有“窗户莫嫌秋色淡,紫苏红苋老生花”,陆游有“红苋如丹照眼明,卧开石竹乱纵横”。

  野苋菜营养丰富,被称为“长寿菜”。曾任北宋宰相的药物学家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糟藏,食之甚美,味辛。”他列出了六种苋:人苋、赤苋、白苋、紫苋、马苋、五色苋。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酷爱医药,他被流放到云南期间,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遂组织当地医生编写药方。永乐四年(1406年),他编写了一本《救荒本草》,其中写道:“《本草》有苋实一名马苋,一名莫实,细苋亦同,一名人苋,幽、蓟间讹呼为人杏菜。生淮阳川泽及田中,今处处有之。苗高一二尺。茎有线楞。叶如蓝叶而大,有赤白二色。家者,茂盛而大;野者,细小叶薄。味甘、性寒,无毒。”朱橚认为苋菜是重要食物,能救饥、能治病。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说,苋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食用野苋菜简单方便,洗净用热水焯过后,放入蒜末、香油、细盐可拌凉菜,也可清炒、辣炒,又能做成馅,包饺子、蒸包子,荤素皆可。陆游把野苋菜作为一种美食,留下了很多描写食用野苋菜的诗句,如“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木盘饱藜苋,美与玉食同”、“土塯竹为挟,盐酪调藜苋”、“瓦盎设大杓,葅苋羹园葵”等等。

  清代美食家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说:“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民国作家张爱玲特别喜欢吃清炒苋菜,她在上海与母亲同住时,常去对街的舅舅家吃饭,而每一次母亲会带一份清炒的新鲜苋菜。她的笔下,清炒苋菜色彩缤纷,胜过山珍海味:“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张爱玲吃苋菜确有独到之处,她说:“炒苋菜没有蒜,简直不值一炒。”苋菜无论凉拌,还是清炒,必佐以大蒜才称得起美味。

  在岭南秋天的田野上,到处是嫩绿的野苋菜,这可是不施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岭南人最爱吃的就是将野苋菜与鱼片“滚汤”。当地民谚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秋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利于健康,有润秋燥、清热排毒的作用。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