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翠亭、故宫角楼、沁泉廊、大雄宝殿⋯⋯一堆看似不起眼的木头,在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刘连生老人的一双巧手下,经过精雕细琢,变成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古建筑微缩模型。
从儿时喜爱做木工活儿,到37岁亲手制作出第一件木制古建筑微缩模型,再到如今与木为伴、以木为乐,刘连生对木的痴迷程度,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木痴”。
走进老刘的家,客厅、阳台、餐厅到处都摆放着他制作的古建筑微缩模型,大大小小共50多件。老刘说,他对木的痴迷,源于儿时读过的一本《鲁班传说》。从12岁起,他就跟着邻居学起了木工活儿,能够制作简单的小书桌、小立柜。
1991年,刘连生遍寻多地,买到了一本《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那时,老木匠的绝活儿是不外传的,得到这本书使我如获至宝。”老刘拿出他珍藏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书页已泛黄,被翻得有些破损,上面做了各种标记,“就是它,开启了我制作古建筑微缩模型之路。”老刘揣摩着书中讲授的技巧,边学边做,经过10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制作出他的第一件古建筑微缩模型——一个比例为1:37的大雄宝殿。
“虽然是微缩的,但这老手艺也必须得经得起推敲。”老刘说,大到一梁一柱,小到一门一窗,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无论风格还是比例,在木质构造上都和原建筑一模一样。门窗可以开合,用镂空手法雕刻,通透而精致;屋檐下的斗拱纵横交错,每个檐角上都装饰着神兽,一丝不苟。
从这件作品至今,27年来老刘接连制作出了上百件作品。他的作品都是用一些木制零件以榫卯结构拼装而成,不使用一颗钉子,每个零件都靠老刘的一双巧手精雕细琢出来的。他拿出一个制作完成的三踩斗拱,拆成了25个零件。“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它起到了承重、抗震、装饰的作用,分为拱、翘、昂、斗与升,这一个构件就得用25个零件拼成。要做一件成品,得用上几十万个零件。”
老刘将家里的一间卧室改造成工作间,工作台周围堆着各式各样的零件和工具,墙上贴着几张古建筑的设计图纸,地上满是木屑。老刘常常是吃过早饭就钻进工作间,一待就是一天。
老刘说,他做过最复杂的一个古建筑微缩模型就是故宫角楼。故宫角楼的设计十分精巧,有3层屋檐,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欧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庞殿组合而成;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整个建筑共有9梁、18柱、28个翼角、72脊,每个屋脊上都有1个鸱吻和4个屋脊兽。
老刘手工雕刻的屋脊兽,比一个成人的指甲盖还要小,却能够清晰地看清其形态和纹理,惟妙惟肖,让人不由地赞叹其制作技艺的精湛。“这个故宫角楼,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完成。没日没夜地钻了进去,也记不清每天要做多长时间,谁让我这么着魔呢。”
老刘制作出的上百件古建筑微缩模型,自己只留下了50多件,其余的赠送给了真正喜爱这门技艺的人。“从我痴迷上古建筑微缩模型那刻起,就没想过以此营生,而是以此为乐。”
如今,闲暇之余,老刘还会去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学习素描。他说,随着年岁渐长,他感受到了技艺传承的困难,很多年轻人静不下心来,他想要收徒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他打算学成绘画后,将他掌握的技艺和诀窍全部画下来,供人们去学习、研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