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山东丘陵山区的好时候,青山绿水间已见累累硕果。笔者在沂山脚下的临朐县采访发现,原先的山区“散乱穷村”,已然发生蜕变:乡间小路干净整洁,绕村的溪水潺潺而过;孩童们在新建的广场上嬉闹,摇荡的秋千上笑声不断;年逾古稀的老人会在长桌上铺一张宣纸笔走龙蛇,妇女们则喜欢扎堆,伴着悠扬的京胡吟唱出一句句戏词⋯⋯
“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在临朐,‘山乡巨变’的大片每天都在上演。”临朐县委书记顾建华一语道破,“美丽乡村美在哪儿?如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如何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临朐都能找到答案。”
美在环境
“五化”落地垃圾出村
说到村庄变化,柳山镇侯家河村侯瑞福说得实在:“干净了,亮堂了!以前是土路,晴天土,雨天泥,沟里是垃圾。现在是水泥路,两边挖排水沟,栽上了花草树,安上了路灯。咱垃圾不随便倒了,有垃圾桶,镇上的车每天都拉走。”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是基本条件。临朐自2007年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就以村村通硬化路、自来水、路灯、绿化带等为重点,全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11年起,延续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乡村文明行动”,以清理农村“三大堆”和“三边三底三界”集中整治为基础,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作为山区县,临朐财力并不强,如何改善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临朐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导,撬动部门、企业、社会投入,发动农民投工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实现农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五化”目标。
据统计,2016年以来,临朐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3亿元,分类推进了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三个层次梯度同建。截至目前,382个村达到环境整洁村建设标准,99个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55个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同时,县镇两级财政每年投入3800万元,支撑“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运转,确保所有村庄实现“垃圾当天出村”。
美在风景
碧水青山人在画中
走进九山镇牛寨村,漫步村中,但见白墙黛瓦、石板木栈、小桥流水、花草亭阁;走出村外,则是青山相连、绿水环绕、松柏密布,鲜果飘香。村党支部书记于兴平感慨:“自从通了水和路,咱这儿的穷山恶水就变成了青山绿水,村庄重新规划建设,顺势发展乡村旅游,青山变成了金山。”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功能的拓展,短途自驾游的兴起,美丽乡村已不仅是建设层面的问题,更成为村庄发展、村民增收的新动力。临朐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遵循各村自然肌理,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要素,留住该留的,添上该添的,实现“一村一特、处处是景;多景互动,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升级版的美丽乡村。
风景有了,还要留住人,要增强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在牛寨村,果园满山,美景成片,一日游是不够的。于是,村里开始打造“星级农家乐”,将农家房改造得“比过小别墅赛过五星级”,游客在村里过得惬意,农民的腰包则是越来越鼓。
就这样,美丽乡村的风景,成了新的生产力。在临朐,何止牛寨村,城关寨子崮、沂山上寺院、五井隐士村等同样不遑多让。目前,全县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4家,农家乐发展到300多家,仅乡村旅游一项就可使相关村庄人均增收1500元。
美在人文
文化民俗都成宝贝
原先是省定贫困村的寺头镇福泉村,现在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不过,他的“出名”,不仅仅靠的是风景,更因为融入了丰富的人文元素。
社区主任付志鹏介绍,福泉村包括5个自然村,有的村里有古槐,村民有到此祈福的习惯;有的村里有双口井,村里出了十几对双胞胎;有的村里百岁老人多,民间能人也多⋯⋯因此,镇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搞好环境、美景的同时,挖掘人文资源,整合打造了福禄寿喜财的“五福”文化。祈福广场、百福路、长寿茶、圣水泉、大花轿、草编等文化民俗与山水风景完美融合,成就了今日的福泉村。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里的文化高手有了舞台。在已遍布临朐乡村的文体广场上,吕剧、秧歌、地方戏等民间文艺高手竞相亮相,农村老人提笔蘸水就能在地上留下一副好字,粗粮杂面山间野味就能烹调出美味的食品⋯⋯这些也成了美丽乡村的别致风景。
“到农村去,不仅是吃农家饭,赏农家景,还要体验农家文化,特别是一些良好的传统习俗、细致的民间工艺等人文元素。因此,充分挖掘农村人文资源,成为了临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创新。而且,推进过程中,这些正遭遇传承危机的东西,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县委农工办主任窦军华说。
美在风尚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在临朐乡村采访,除了感受乡村风景、体验乡村文化外,更让笔者欣喜的是写在农民脸上的“精气神”。嵩山生态旅游区北黄谷村肖永高的话很有代表性:“村庄美了,日子好了,咱也得学好,不孝顺、不讲卫生等毛病得改改。再说了,村里立着榜,好事儿上榜,坏事儿也上榜,老少爷们都看着呢。”
三天时间,笔者在走过的临朐近20个村庄看到,乡风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四德榜等阵地,就是村庄主要街道上;村“两委”办公室内,村规民约悬挂正中,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也实现了全覆盖;村里还活跃着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文艺表演队等几支队伍。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面子”美,还要“里子”秀。对此,临朐自2011年就开始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启动了一场外有景观映衬、内有文化铺垫的文明筑基工程,实现了农村文化道德建设“有经费、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浓情四季”文体活动、庄户剧团“进城比武”、民间艺人“擂台比拼”等活动月月有、季季有、年年有,涵养了乡村精神内涵。
得益于此,临朐获评山东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2个、潍坊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2个、县级以上文明村(社区)260个,占总数的75.4%,涌现出了“中国好人”王茹、“山东好人”侯学忠等360多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