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大嫂来说,能得到国家总理的亲切接见,这是何等的礼遇和荣耀?
“不敢相信,简直是像在做梦,这真是太激动了!没想到李克强总理会接见并与我握手,并亲切地询问我是哪里人,家里的民俗院经营情况⋯⋯”时间虽已过去了个把月,但说起总理接见的事儿,京郊怀柔区雁栖镇长园村农嫂杨淑清还是一脸的兴奋,而且声音还在颤抖。
“能够参加这次盛会,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回忆和总理握手时的情景,杨淑清难掩激动心情。杨淑清说,2016年12月5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特殊日子。这一天,“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她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受邀参会,不仅受到总理亲切接见,还被推选为代表宣读《倡议书》,倡议全国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经营者“坚定信心,做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遵法守信,做维护市场秩序的带头人;创新发展,做创业创新的时代弄潮儿;感恩奉献,做和谐社会的优秀创建者。”
站在雁栖镇不夜谷——长园渔场池塘旁,这位头顶环绕着“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榜”等多项国字头殊荣的农家大嫂,却始终保持着大山女人独有的爽朗和谦。用杨淑清她自己的话说,这是骨子里自带的本性,也是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称赞“热心公益养鱼人”的真实写照。
说到“长园渔场001号”这块醒目的牌子,杨淑清滔滔不绝。1990年,已是俩娃母亲的她萌生了创业想法。“当时,那个路过废鱼池满地荒草,但比别的地方都茂盛。”杨淑清说,这在她眼里就是财富的象征。
养鱼?对于丝毫没有经验的杨淑清来说,养鱼这一行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没有任何借鉴经验。然而,高风险没有让她退缩,而是挑战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年3月,杨淑清贷款引进第一批鱼苗,开始养殖虹鳟鱼。
“当时,很多村民对养鱼这行当都非常不看好,修建鱼池时更有人围观看热闹。”杨淑清回忆,直到接水的那一天,清泉融入池塘,她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从那天起,四间平房和四个鱼池,就开始了杨淑清养殖虹鳟鱼的创业之路。“我是沟里第一家渔场,所以编号‘001’。”看着眼前的这块招牌,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难,杨淑清眼含热泪地笑了。
跟所有创业者经历一样,杨淑清的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幸运的是,杨淑清养殖初期,一切进展还算顺利。第一年养虹鳟鱼,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收益。“前来钓鱼和买鱼的人多了,让我非常高兴。”望着塘里活蹦乱跳的虹鳟鱼,杨淑清略有伤感但又笑着说,“好景不长,预料中的挫折还是来了。”
在养鱼第一年刚入冬的时候,一天早上6点多,睡梦中的她被家人敲门声惊醒,“有一池子鱼都死了!”听到这样的消息,杨淑清赶紧冲向鱼池。眼看着2000多斤成鱼翻了白肚皮,杨淑清心里难受极了。
然而,倔强的杨淑清没有被吓倒。她马上想办法处理这些鱼,并及时分析鱼群致死原因。“原来是缺氧。”杨淑清说,是枯树叶堵住了排水循环口,缺氧而死。从那以后,她对这些宝贝鱼就更加上心了,不管白天夜里,都会亲自照料,并努力学习各种养鱼知识。就这样,杨淑清的虹鳟鱼养殖渐入佳境,逐步走上规模化,为日后发展“渔”乐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情待客得回报。1993年冬天,几位城里游客来到杨淑清的渔场,因为又冷又饿,他们请杨淑清帮忙做点饭吃。热情好客的杨淑清二话不说,就煮了一大锅热腾腾的面条。临走时,一位姓马的人非要付钱,杨淑清说,“一顿饭而已,不算啥。”她坚持没收钱。
可没想到的是,第二年“五一”假期,那几位游客又来到了长园渔场,还带来3万元支票。“这钱就压您这儿,我来一次消费多少就划多少。”一来二去,为人热情厚道的“好老板娘”形象一下子打响了,很多城里人都愿意到杨淑清的渔场吃鱼。养鱼的生意自然也是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红火。
现如今,长园渔场集垂钓、烧烤、餐饮、住宿、休闲会议、娱乐于一体,每天都客人爆满,赶上节假日不提前预订,想吃鱼根本没门儿。这对以前自称没有什么商业头脑的杨淑清来说,是不敢想象的。说到是如何走上这条综合发展道路的,杨淑清谦虚地说,“都是因为好心人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诚信经营,才有了这样的发展规模。”
“自己富了,总想为乡亲们做点儿事。”看着村里姐妹没有致富门路,杨淑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主动请村里姐妹们到养殖场,无偿提供虹鳟鱼养殖技术,并免费送鱼苗给她们养殖,并负责销路。这不仅带动了长园村10多位姐妹从事虹鳟鱼养殖和餐饮、垂钓行业,并肩和她走上致富道路,而且还成就了“虹鳟鱼一条沟”现如今的“雁栖镇不夜谷”的美名。
说到热心公益,杨淑清变得有些腼腆起来。“那算什么大事啊,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杨淑清说,她特别喜欢孩子,特别是九渡河孤儿院的孩子。从2006年起,杨淑清逢年过节就去看望孤儿院的孩子们,并为他们送去食品、书包、新衣裳等生活用品,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位“杨妈妈”。每次杨淑清一出现,孩子们就一准蜂拥而上。 “看到孩子们拿到礼物时的笑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杨淑清说,每每这个时候,自己才能体会到创业的价值。
对孩子充满爱心,对老人亦是如此。每年春节,杨淑清都会把长园村的部分老人接到渔场,为他们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并从区外请来艺术团,让老人们一边品尝美味的虹鳟鱼,一边欣赏精彩的歌舞表演。不仅如此,杨淑清还为每人赠送一份节日礼物,让老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一句‘闺女’叫得我心里暖暖的。”说到此,杨淑清眼里有些湿润,但为了感恩,她依然初心不改。
也许,正是因为杨淑清多年如一日诚信经营,善待众人,最终赢得了国家工商总局的认可,受到了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的厚爱。“请总理放心!我一定不负众望,做一个示范全国的个体工商户,让您授予我的牌匾实至名归⋯⋯”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杨淑清更加信心满满,并表示今后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如既往坚持守法诚信经营,夯实安身立业之本,以质量和信誉锻造品牌、赢得市场,做大做强“长园渔场No·1”乡村游金字招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