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趣谈鸡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斗转星移,岁次丁酉,不觉又是鸡年。从《诗经》中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诗成一夜月中题,便卧松风到晓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直至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关于鸡的描述不绝于书。鸡,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是家禽类中唯一被纳入生肖属相的动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斗鸡在我国也是久盛不衰,而有关鸡的故事,在我国数不胜数,也妙趣横生。

生肖行十

鸡是家禽类中唯一被纳入生肖属相的动物,不禁让人充满好奇。据说鸡王看到已被封为生肖的马备受宠爱,心中十分羡慕。马就开导鸡说:“要得到人们的爱戴并不难,只要你发挥自己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情就行了。你天生一副好嗓子,说不定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呢。”鸡王回到家中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在黎明时分唤醒沉睡的人们。于是,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放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

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定在走兽类,不要飞禽,这可急坏了鸡王。一天晚上,鸡王为此事想不通,飞上天宫,在玉帝面前哭诉。玉帝细想,鸡王的功劳也不小,于是便摘下一朵身边的红花儿戴在鸡王头上,以示安慰和嘉奖。鸡王便戴着大红花去见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认出这是玉帝的“御前红花”,于是就破格让鸡王参与生肖席位的竞争。

到了争排生肖座次的那一天,鸡与狗同时出发,相伴而行。待快到天宫时,鸡怕狗占先,便连飞带跑地抢到狗的前面,待狗愣过神儿来,猛抬头看:鸡早已坐在生肖的第十把交椅上了!无奈,只好坐在鸡的席位之后。从此,狗对鸡再无好感,见到鸡就追赶。直到今天,狗仍余气未消,“狗撵鸡飞”的现象至今可见。而鸡呢,虽然至今还是头戴一朵大红花,但总觉得自己有愧于狗,所以,鸡总是每天红着脸在司晨。

报时神

汉代人编写的《说文解字》解释鸡为“知时畜也”。既说明鸡是家畜,又强调了它的报时作用。古代社会,鸡被人们尊称为“报时神,”甚至享受着人类的祭祀。原因是不管酷暑寒冬,还是雨雪晴天,鸡都能准时守信的嘀鸣报晓,决不会偷懒。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看来,鸡就是通天神灵,知道漫漫长夜中的时辰,知道太阳何时升起,这是古代最聪明的人也无法做到的事情。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成语典故

晋朝时,祖逖、刘琨是生情豪迈,胸襟开阔的两个青年人,平时同居一室,互相砥砺,研究学问,都想找机会为国效力。一天清晨,大地一片凄清沉静,突然响起一阵嘹亮的鸡啼。祖逖从梦中惊醒,把刘琨也叫醒说:“你听,那鸡啼声多清脆悦耳,它引吭高歌,不正是要唤醒有为青年发愤图强吗?”“是呀,我们再不能贪睡了!”两人披衣下床,来到院中,只感到阵阵寒意,战栗得安不下心来读书,便取出剑来,在曙光将露前挥舞起来。只觉得越舞越有精神,越有力量,直到东方既白。这就是“闻鸡起舞”的典故,古往今来,不知激励多少仁人志士!

有关鸡的成语,很多都有典故。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鸡毛蒜皮: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两家邻居,东家以卖鸡为生,西家以卖蒜为生。卖鸡拔得鸡毛,弄得满地都是;卖蒜剥的蒜皮,也是满地都是。本来两家相安无事,但一刮东风时,鸡毛会被吹到西家院子里,刮西风时,蒜皮会被吹进东家院子里。两家经常为这些事争吵。有一次,卖蒜的与卖鸡的打起架来,双双负伤,对簿公堂。县官一看便说:“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来对簿公堂!每人十大板,回去反省吧!”后来,“鸡毛蒜皮”便传开了,并渐渐被用来表示那些琐碎、不起眼的事或价值很小的东西。

诗篇佳作

鸡,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妙笔生花,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有的把鸡比为斗士:“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真目含火光。长翘掠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三国·刘桢《斗鸡》)

有的把鸡比作先觉者:“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常先觉,临晨即自鸣。”(唐·李频《府试风雨闻鸡》)

有的把鸡比作峨冠利爪的守信者:“守信催朝阳,能鸣送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唐·徐夤《鸡》)

明代的唐寅则把鸡比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勇士:“头上红冠不用戴,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而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则石破天惊地宣告长夜漫漫赤县神州天亮了!

斗鸡

斗鸡在我国历史上久盛不衰,曾被人们作为消遣和夸豪斗胜的手段,这从考古出土的汉代石刻和画像砖上可见形象逼真的斗鸡图。《战国策·齐策》最早记载我国先秦时期的斗鸡娱乐:“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斗鸡的风气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权阶层的人物——宠信宦官、王孙公子。明代的斗鸡之风也堪与唐人作比,江南斗鸡已有了斗鸡社,从宫廷到民间,举国上下,趋之若狂,乐此不疲。关于斗鸡的逸闻,古人笔下也多有记述。斗鸡此项传统的娱乐活动也一直延续至今。

民俗风情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于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杀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春节时,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以后“踢鸡”就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

山东一些地区有“抱鸡”的婚俗。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出发,前往送亲。因鸡与“吉”谐音,抱鸡图的是吉利。而在浙江一带有流行“宰鸡”的婚姻风俗。

走入苗区,无论何时走进何座苗寨,你都不难发现:即使是一贫如洗的人家,家里都养着几只鸡。可以这么说,鸡与苗族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结下了不解之缘:逢年过节必杀鸡,贵客来了必杀鸡,谈婚论嫁鸡为首(在说媒的过程中,男方就要带着成箱成盒成双的鸡蛋到女方家说媒)等。总之,苗家有“无鸡不成席,无蛋不搭亲”之说。

古人对鸡的偏爱,因为鸡不仅是德禽而又是祥禽。以鸡来谐音“吉”。如今,丁酉鸡年缓缓走来,让我们借着古人的智慧,祈愿它带来更多的吉祥如意。

责任编辑:高晓川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