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0 15:02:04 来源: 作者:
有句俗语叫: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这话听着邪乎。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老家农村,村连村、户连户,有的同吃一河水,共耕一块田,风俗上能有多大的差别?要是说每个村有每个村的小秘密,每个村都有只有本村人能听懂的话,这倒差不多。
就说我们大马村吧,就有许多村人自创的土语、俚语、歇后语。
比如:在本刊2015年第六期中刊登的《大马村记事》一文中,有“大马村三件宝——蚊子叮、圪蚤咬,晚上睡觉蛤蟆吵”“驴拉车、马驾辕、儿子赶车不要钱”等俚语。除此之外,今天再说三个吧。
李志新的耳朵——配嘚儿!
有句歇后语叫:“聋子的耳朵——配嘚儿”。 “配嘚儿”就是摆设的意思。这句话现在看来很有歧视残疾人的意思。可当年农村哪有这些讲究。
那怎么变成了“李志新的耳朵” 呢?难道李志新也是失聪之人?不是,李志新非但不失聪,而且比别人还多几个“聪”——聪明之极!
他当过兵,见多识广,心灵手巧。会修各类农机具、无线电,这在农村算得上是极品人才。
那年,村里要买拖拉机,选拔一名拖拉机手。好家伙,这在当年不亚于现在开奔驰、宝马。年轻人谁不动心。因此,体检那天,全村的适龄青年都聚到了公社卫生院,接受选拔检查。
他一路过关斩将,几乎所有体检项都是优。就剩最后一项,测试听力了。这时,外面进来一伙人,扶着一个满脸是血的老人。李志新一看大惊失色,那老人是他爹。
他爹在后园子看西瓜地。一群野孩子偷瓜,追赶时被一块砖头击中。
李志新闻听怒火万丈,可是,最后一项听力测试在等着他。
所谓听力测试,其实很简单。就是卫生员手拿一个类似U型磁铁的音叉,在腿上敲一下,再放到你耳边晃动,听力好自会听到嗡嗡作响。
可是,那天卫生院的音叉坏了。小卫生员只好在他耳边轻声说:拖—拉—机!
李志新正在气头上,心乱如麻,听岔了。
他一回头,怒目横眉地对卫生员说:nmb!
胳肢窝里夹柿子——没这么(漤)懒的!
我们大马村所属的房山区是著名的磨盘柿之乡。
成熟之际,漫山遍野火红一片。像极了房山人掏心掏肺的火热性格。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杮子红了皮”,这句标本式的、红彤彤的民谚,基本上没我们村儿什么事儿。因为,我们村儿平安“无柿”。
大马村是个平原村,有几棵枣树、几棵梨树,一片桃树、杏树、李子树,就是没有柿子树(作为农村孩子,心里边不装几棵果树,那童年就真的是惨不忍睹了)。
我们村人想吃柿子,只有从山里边弄。因为当年路途遥远,且路况又差,太熟太软的柿子,禁不起颠簸。从而,造成我们只有吃生柿子的状况。
熟柿子,那是多大的诱惑呀!
皮薄透明、吹弹可破的“一兜儿蜜”。咬一口“吸溜”一声,红色蜜汁儿喷涌而出。像久别的恋人,亲吻有声,“小舌”互搅,那滋味.....嘿嘿!
可生柿子就大煞风景了。
青杮子涩人,舌头“拉不开栓”。咋样克服这种“猴急”的心魔呢?答曰:人工催熟。
人工催熟法,土名曰“漤”。读:“ lan”,与懒字同音。
漤柿子因居处不同,方式也各异。小河边的,把青杮子投入河中,沙土埋了,采取自然脱涩。不挨水源的,在家用温水泡。缸里盆里每天换一遍温水。自然方式,脱涩时间长,须十天半月;加了温水的,五六天即可。
如果还有更简洁、省事儿、偷懒的方法,可能就是用“胳肢窝夹着了”。于是,一条民谚脱颖而出。
我们村对于那些偷奸耍滑的人,常用此话训之。
那年,老师罚我抄生字,每个抄两遍。我一手握两支笔,一气呵成。后事情败露。老师严厉斥责我说:胳肢窝里夹柿子——就没见你这么懒(漤)的!
年糕掉豆——找拍!
这眼看着就到年关了,一进腊月咱农村就忙活起来了。城里人发明的那首“筹备新年倒计时歌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与我们农村的过法不尽相同。
甭看城里人说的热闹,但做的不一定咋样。
他们大都是图方便花钱去买。也不能说他们懒,而是条件有限。
比如说磨豆腐吧,在城里谁家有驴有磨折腾这事儿?
农村可“不”!宽门大院,大把的农闲时光,有过年的紧迫感,却没有局促感。一进腊月,农村人就宽宽绰绰滴准备年货。其中,蒸年糕就是一个大项目。
先是淘黄米、泡黄米、“占碾子”(用碾子的人家太多需要排大队)、推碾子撵黄米(要相互帮忙。这东西黏性大,碾子推得不能太快,要匀速慢行,体力消耗极大。)、过细萝筛面、蒸年糕。
年糕的蒸法——盘锅台、烧柴火、水翻花,锅里的“大箅子”(笼屉)上铺上白纱布,先铺一层泡好的红小豆,再撒一层厚厚的黄面,之后就是一层红枣 、一层黄面的累加,要弄得瓷实了才行。最后,盖上“降蓬”——一种用稻草与秫秸制作的蒸年糕专用的锅盖。当浓香湿重的白气塞满房间,随便走进一家,不用吃,闻一鼻子都能饱。
年糕蒸得了,出锅时要提起那层纱布,倒扣着放到案板上。检验一个主妇水平的时候到了。揭开纱布,讲究上面那层豆子不能掉一颗。如果豆子松散,就要使劲“拍”实了。
于是,一条“村谚”应运而生:年糕掉豆——找拍!比喻,对那些做人懒散、“没正型儿”的家伙,要狠狠教训才是。
这条村谚应用之广令我吃惊!
还说我吧。那年我们班从外地调来一个新班主任,刚来半个月,就召开家长会。会后,他留下我娘,谈我学习的事。他们的对话我在门外都听到了。
他说:这小子很聪明,就是不正经“玩儿活”(用功)。
我妈说: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他冷笑一声:哼哼,我看他是“年糕掉豆——找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