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0 14:56:23 来源: 作者:
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不同于乌镇的热闹繁华,不似丽江的绚丽浪漫,它如同幽谷中的璞玉保留着迷人的质朴,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质朴的村民,这里的祠堂、这里的名人故事还在坊间流传着。
千年古镇大有来头
皖南的古村落也去过多次,西递、宏村的喧嚣已经让人疲倦,而查济始终让我有种“养在深闺未识”的神秘感。“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是在很早之前就拜读过的关于查济的诗句,脑海里不断回放着查济古村的构造,惊觉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一个立体的查济。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 公里。此地离黄山一个半小时车程。村庄方圆30 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
这座古村四面环山,有三条溪水呈川字形穿村而过。沿水量最大的许溪溯流而上,古树掩映中,依河而建的徽派古居如水墨画般美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格局。
查济古村民居建于一小盆地之内。山上有茂林修竹,村边有大片良田;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许溪两岸房屋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道长巷,素有“查村查(遮)半天”之赞誉,既道出了查济的概况,也写出了查济当年的盛景。
登高远眺,村落尽收眼底,民居像人字形分布,绵延10 余里,古村青砖黛瓦,马头墙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画栋,气度恢宏。查济古村规模很大,至今保留着明清老房子200 多幢,祠堂5 座,古庙3 座,古桥30 余座。借用《红楼梦》中的《杏帘在望》一诗放在这里倒是十分的贴切:“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陵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查济村民,十有八九姓查。据宗谱记载,查姓原是周朝伯禽的后代,周惠王(公元前676 年)肇封查邑(今山东济阳)以地而得氏,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姬延,号东安,改姬姓为查姓,为查姓一世祖。西汉建元年间避石勒之乱,诸侯奔窜各郡,莫知所考。其显于泾县则自三十九世祖查文熙公,他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初年,隋大业三年明经登第,受封为天台宰,后任宣州刺史。公元618 年唐高祖登位,又召兼任池州刺史。从此往返宣、池两地,途径查济,被这块秀丽的山水风光所吸引陶醉。(公元625 年致仕归里,迁居查济,开辟村落,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再加上查文熙本人为官宦出身,以严治家,以礼待人,注重教育,历代子孙大多数均为官宦。直至四十八世祖查诚为池州刺史,率兵御寇,(黄巢起义)于陵阳县战死,唐文宗惜之,敕封王爵,官位一品,并赐匾额“忠烈”,建庙宇祭祀。宋宣和年间,查姓五十九世祖查远官封浙江都司,后升任光禄寺正卿。其后裔常年奔波于江浙一带经商为业,逐渐在浙江海宁、江西婺源、江苏丹阳等地开辟了新的村落,如清代大画师查士标、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就是其代表人物。
藏在深山中的璞玉
查济古镇的房屋已在许久的潮湿气息下变得斑驳不堪,布满了青苔,但在这破败颓废之下却有着厚重的沧桑之美。
在这里,除了供居住用的民居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这些都是元明清时代留下的老宅子,它们都深深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其中,著名的要数二甲祠、宝公祠、爱曰堂等祠堂了。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有十万人口之巨,查姓人从1300余年前开始繁衍生息,支系丛生,一旦某一支系发达,后人就会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
在查济,祠堂里的木雕也特别有名。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辉映”之说。三雕就是用在建筑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在查济的民居、祠堂、牌坊、桥梁、墓室等建筑上,处处散落着三雕的身影,或优雅,或雄浑,或繁复,姿态各异,美轮美奂。
除了这些比较有名的祠堂外,查济还有很多古建筑也是很有特点的。查济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马头墙也叫风火墙,高筑于山墙之上,既可防盗又可防火。在查济村老房子门楼设计建造很讲究,俗话说“千斤门楼四两屋”。建造房子的风水好坏,有一部分取决于房子大门朝向,大小高低如有不妥,房子住人不顺。砌门楼前要请风水先生看相,用罗盘定位。所以在查济许多民居的大门都是偏斜的,这些都是看过风水后定的位,大门要朝风水好的方向。有的大门外几米处砌照壁墙,大门头上挂镜子、八卦之类的镇物。门不冲巷是查济村民居建筑的又一个特色,冲着巷子的大门都在门侧设置碑石“泰山石敢当”,“山镇海”等镇物,以辟邪气。大户人家的八字门楼,砖雕门罩、壁画等豪华气派的装饰,显示了家庭的兴旺和地位。
进入古宅大门便是庭院,不少人家庭院内设有花坛、盆景,多栽种牡丹( 取吉祥富贵之意)、天竹(取红红火火之意),庭院宽敞的人家还在院落中栽几棵果树,如枇杷、石榴、柿子、枣子之类,栽上一棵桂花四季常青、金秋飘香;临水的人家还建有水榭,既可赏鱼又可观花,体现了村民的闲情逸致。
殷实的家庭在建造房屋时都会在厅堂前建有天井,作用是通风采光和区分上下堂之用,另外就是取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水为财,要关住财水在家中。天井下石板铺面,有设置精巧的明沟或暗沟将水排出。天井还可以使人在家中享受“日月星辰”之灵气,观“风霜雨雪”之雅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井两侧井壁下有石雕碑刻,有长方形、正方形。石碑大部分是青石板,石质细腻,质地坚固,刻图清晰,几百年后如同新雕一样。图案有“麒麟送子、书香之家、喜鹊登梅、凤穿牡丹、五子登科”等。
早上五点半,我们到了可以拍摄查济全景的一户居民楼顶,大多数村民们已经在忙碌了。妇人们在小溪边洗着衣服唠着家常,男人们在小道上挑着担子拉着板车。白墙黑瓦的屋顶上,还有整群叽叽喳喳的麻雀,飞来飞去。满眼望去,炊烟袅袅,东边的太阳也渐渐升起来了。
下楼后,我们一边向前走,一边拍摄村民的悠闲生活。再往里走,就是查济著名的画家村,据说里面房子的主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画家。画家村不大,但着实很美,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来描述画家村的静谧意境,最恰当不过了。
与其他著名古村落人头攒动的情景相比,查济无疑安静了许多。这里只有少量的自驾游客、一些来采风写生的人和当地的居民。在村里,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事情,互不相扰。或许在这里,才能体会到隐居的真正含义。
令人惊奇的是,查济常年住着一位名叫于连的法国人,他22岁大学毕业那年,加入“海外志愿者”项目来到亚洲,对中国的朝代、古建筑乃至中国古代文化都有强烈的兴趣。2003年来到查济时,他将村子里一栋有700年历史的废弃老宅买下,并定居于此。别看房子陈旧,于连的这个家可大有来头,那是查济村最古老的建筑“德公厅”的后进院落。房前有一座元顺帝敕封“永德公”为“明羲官”而建造的牌坊,和许多皖南古建筑一样,德公厅的天井是矩形的,大厅呈五开间,体现着泾县古民居的宏大规模。“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环绕的群山,喝一杯本地出产的云雾茶,生活就很美了。”
有人说查济是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位恬淡隐忍的老者,虚怀若谷,敦厚古朴,不与世俗争锋,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