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2017年第三期

京东有个匾额博物馆

2017-03-10 14:54:51       来源:    作者:

  

  清朝民国皇帝总统题匾10多方、科举匾128方、长寿匾30方,六部尚书匾80多方、翰林题匾500多方⋯⋯一方古匾,一个故事,留下了无数隽美娟秀的书法和熠熠生辉的历史。

  以匾研史,可以佐志,以匾学书,可得笔髓。殊不知,3200方古匾,是一广西人数十年珍藏,选择安家京东通州漷县,更是义薄云天之举。

  “3200方古代牌匾,这可不只是个数字。”文物专家周良乍一看到如此多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历史文物,也不禁叹为观止,他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按一块牌匾两米长计算,一块一块无缝连接下去,3200块可连成6400米,长过十里长街,可从东长安街的建国门摆到西长安街的复兴门;如果一块牌匾看一分钟,足足要看50多个小时。科举匾、忠义匾、宗祠匾、堂名匾、官第匾、敬老匾,可谓应有尽有,“年纪轻”的有20世纪80年代的“瑶王殿”匾,“年迈的”则有近800岁的宋代进士匾,整整3200方。如此多的古匾首次集中呈现十分壮观,让人情不自禁对中华传统文化肃然起敬。

  种类面面俱到  系列不可复制

  尽管事先知道有一批古匾要从南方来通,但站在存放古匾的临时仓库前,看着装卸的工人一方一方从大卡车上把古匾小心翼翼地入库安放,记者还是感受震惊:15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一方一方倚叠地放了20多排牌匾,偌大的仓库已然满满当当,这可都是饱经岁月沧桑的历史文物。

  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牌匾是融汉语、书法、传统建筑、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的变迁,许多古代牌匾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文化收藏,古代牌匾仍然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据收藏家李烈钧介绍,这些古代牌匾来自全国各地,是她数十年的珍藏,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宋代嘉定庚辰科状元刘渭题写的“进士匾”,距今将近800年。年代最晚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20世纪80年代作为社会学者,为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题写的“瑶王殿”匾。

  此外,这里面还有清朝皇帝民国总统题匾10多方、六部尚书题匾80多方、一省和几省及直隶总督题匾60多方、各省巡抚和布政使及民国省长题匾100多方、翰林题匾500多方⋯⋯从皇帝到总统,清代和民国历史人物大部分都有。

  更为珍贵的是,两个几乎不可能形成系列的内容让周良欣喜若狂:古代状元榜眼探花题匾128方,且有历史上最后一个“三元及第”陈继昌的题匾,另外同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会元题匾齐全;百岁和五代同堂牌匾30方,其中夫妻双双超百岁的牌匾二方。喜的是,这些可是在文物收藏界具有“唯一性、排他性、不可复制性”的宝贝。

  周良说,状元、榜眼、探花是中国科举的象牙塔尖,在中国古代考中进士已十分难得,翰林更为稀奇,状元、榜眼、探花已经属于一种地域性的荣耀,收集128方状元榜眼探花牌匾,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清代人的平均寿命33岁,民国至1949年平均寿命35岁,五代同堂指的是一个家族五代,比如爷爷奶奶、父母、本人夫妻、儿子儿媳、孙子均健在,无一人离世,在人均寿命不到40岁的时代,这已经不是用“难”字可形容的了。

  记载家族兴衰  展现历史片段

  牌匾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符号。周良说,每一方匾额都有一个故事,展现了一个历史片断。在封建社会里,古代牌匾见证了家族的兴衰、仕子的荣耀,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一般出现喜庆的事和重要的大事才立匾,如中举、考取进士,获得奖励,朝廷诰封、升迁、乔迁、寿庆等,由有官职的人题匾。赠送牌匾的仪式十分隆重庄严,最起码会张灯结彩、鸣鼓舞狮、鞭炮齐响。

  3200方牌匾就是3200个故事,离开深宅大院“四处流浪”的牌匾,每一方古匾背后都有一个沦陷的故乡和毁灭的家园,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荣耀或屈辱浮沉。李烈钧从1998年开始收集古匾,脑子里装满了古匾故事,且听她娓娓道来。

  有一方来自广西桂林全州县的“祖孙叔侄兄弟登科”古匾,记录了清代全州县桥渡乡谢氏家族“一家三解元”的科举荣耀。解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 一家出了三代解元十分荣耀,清初的谢明瑛是广西乡试解元,侄子谢赐履以举人身份官至山东巡抚,孙子谢济世是康熙五十一年三甲八十八名进士,谢赐履、谢济世皆为广西乡试解元。相比解元,进士的级别和荣耀更高一层,谢家的谢赐履之子谢庭琪、庭瑜还双双殿试进士。其中,雍乾年间谢济世疾恶如仇,为民请命,一生四次被诬陷,三次坐牢,两次丢官,一次陪斩,一次充军,是清中期“文字狱”下文人经历的缩影。

  最为奢华的是一方纯金打造的“慈竹长春”巨大古匾,这方匾长3.63米,高1.36米,厚0.05米,上书:“恭祝胡府符老孺人七十二寿  民国五年  簡任零陵知事 刘宝寿”。

  李烈钧告诉记者,这方古匾表面的金箔都是纯金金粉加植物漆涂刷而成的,上面还雕刻着八吉祥图案和贺寿瑞兽,还有一处鲤鱼跃龙门的图案,民间的寻常百姓家不能用这样的图案,由此可见这胡府在当时有着很深的背景,并非普通富贵百姓人家。但是通过古匾留下的蛛丝马迹查找史志资料,虽然还没有确认这是哪个胡府 ,但她认为极可能是国舅府的匾额。

  近200年无变形  厚度近似一本书

  古匾体量大,多是独木无拼接制成,不仅所选木材珍贵,涉及的木材种类也特别多,除了已经识别的榕木、荔木、黄花梨、红木等19种珍贵木材,还有一些古匾的材质难以识别。其中一块写着道光十三年的红漆古匾,上书“郎官第”三个大字,整方匾额长1.88米,高0.76米,厚度却仅有0.025米,相当于一本普通的中学教材厚度。“这么大一方古匾历经近200年无变形、无弯曲、无扭裂,假设是金丝楠木做成,如此大的独木匾额,肯定不敢做这么薄。由此可见,既然红漆古匾如此薄,其木材应该比金丝楠木更加珍贵。但这究竟是什么珍稀木材,目前请了好几个专家也还没有定论。据说比金丝楠木更珍贵的木种已经灭失了四五种,无法断定到底是哪一种。”李烈钧说 。

  稀奇的还有,这方红漆古匾的题字处打了一条补丁,上书“吏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加三级汤金钊为例职覃广汉题”,为啥打补丁呢?经过多位专家的研究,一致认为题字之人升官了,官职发生变化后,才用打补丁的方式更改了匾额上的官职。

  记者了解到,位于高碑店的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共收藏木石匾额500多方,数量之多,在国内已属首家。而这里收藏着古代状元、榜眼、探花所题匾额大约60多方,年代最久的状元匾为明永乐十六年,距今大约600年。

  由此可见,安家漷县的这3200方古匾是何等规模。

  选择漷县,得从十年前的那次邀请说起。当时,李烈钧还在广西工作,通州一考察团偶然看到了她的惊人收藏,当即力邀她来通州发展。

  “当时我自身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虽然没来通州,但是被通州人的盛情和对文物的珍视深深打动了。最初收藏古匾就是为了保护这种中华特色的文物,让它们从农家的猪圈挡板、猪菜剁板、农产品储藏垫板等,回归到文化的殿堂,发挥牌匾的文化教化作用。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如此海量的古匾传承下去。2013年,通州这边又主动和我联系,盛情邀请、漷县千年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各级领导的支持,让我真的动心了。”落户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漷县之后,李烈钧在漷县镇政府的协调下,找到多位古建专家、文物专家对古匾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将古匾细分了20多类,一旦建立古匾额博物馆,不仅将是国内外数量最大、品种最全的博物馆,也将是雕刻工艺最丰富、所用木材种类最多的博物馆。

  “漷县是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镇,古代牌匾这种传统文化气息浓烈的文物,正好与漷县相得益彰。128块状元榜眼探花牌匾,可建设中国状元榜眼探花牌匾博物馆;30块百岁和五代同堂牌匾,可建设中国寿文化牌匾博物馆;80多块六部尚书牌匾,可建设中国官员牌匾博物馆,还可以借助牌匾实物研究中国古代的书法、雕刻、礼仪、表彰等文化,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漷县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他们正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力争以最好的形式、最快的速度,在漷县建设中国古匾博物馆,让古匾作为社会财富让全社会共享。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