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 船居渔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当夕阳撒满微山湖湖面时,返巢的湖鸟扑棱着翅膀,盘旋在百余条错落有致停靠在一起的渔船上空。远远望去,这些渔船有的是船舷相连的连家船;有的是“一字长蛇”首尾相连;也有的是孤舟惬意漂摆,绵延一二公里。这里就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的湖兴村,鲁西南微山湖上仅存的一个纯渔民的船居渔村。

  由黄河孕育而生的微山之湖

  历史上,黄河以善决、善徙、善淤著称于世,特别是在它的下游,发生过多次改道。

  黄河每次决溢都是从西、西北、西南三面向微山湖区冲来,大量的泥沙,壅淤垫高了泗河、淮河的河床,使泗水南流入淮之路受阻,便潴积在鲁西南这片洼地里,加之东部泰沂山区的山洪、河水泄入,与泗水汇聚,于是便出现了许多互不相连、面积不等的沼泽,这便是微山湖的雏形。济水、汶水、洸水、沂水、泗水这五条河流分别在济宁市南北注入京杭大运河,直接或间接流入微山湖区,促使微山湖区的各个小湖面积不断扩大。

  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因为处在山东省的北五湖之南,被称为南四湖,又因为微山湖在南四湖中面积最大,所以南四湖又被统称为微山湖。

  微山湖南北长150公里,东西最窄处为6公里,最宽处达20公里,面积1226平方公里。鲁、苏、皖、豫四省八个地区、四十多条河水汇流湖中,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一年四季湖上漂的渔民生活

  广阔充沛的微山湖养育了生活在这其中的一群人——渔民。微山湖的渔民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湖中船上。老话说“鱼虾没有三日猛”,在湖里打鱼,必须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满载而归。渔民生活虽苦,却又天生乐观;船上虽狭小,但眼里宽广,有着浪里拼搏的天地雄心。

  过去在微山湖上活跃着枪帮、网帮、罱帮、载帮、鹰帮等船帮。载帮或叫大船帮,船大网也大,抗风险能力最强。水大时,两只大船一组,张帆拖起大网捕鱼,一网下去能收获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鱼,是微山湖上的富帮;网帮是由各种以渔网捕鱼的渔民组成,在四大船帮中,以网帮人数最多;在野鸭与大雁铺天盖地的微山湖,枪帮以猎杀这些水禽为生;湖里最穷苦的要算罱帮,他们唯一的家当,就是一条小船一把罱,成年累月,不停罱鱼,一天不罱,就没吃的。如一首歌谣所唱:“一条小船八尺长,祖孙三代住一舱。一年四季湖上漂,渔网片子当衣裳。”

  新中国成立前,渔民的生产工具落后,生活水平低下,除少数富裕户吃些细粮外,一般渔民皆吃高粱饼子、地瓜干窝窝。更贫困者连粗粮也吃不上,便捞些水生杂草种、芒子(即苦江草种子),加工为食。吃饭时,全家在船上围锅而食,渔民一天吃两顿饭,早饭特别早,天刚亮就吃完了;晚饭则很晚,要到天黑以后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渔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渔民都改吃三顿饭,主食为面、鱼等。并用白面做成甲鱼形状的饼子贴在锅沿上,戏称为“老鳖靠河沿”,是当地的特色传统名吃。

  船是渔民的生产以及生活的重要工具,造新船是渔民家的大事。船造好后把船推下水的仪式谓之“浇船头”。届时亲戚朋友都会带着礼物前去祝贺。主家要燃放鞭炮,并设宴盛情款待客人。现今渔民大部分已陆居,与农民一样,拆旧翻新,盖成了漂亮的瓦房和楼房,旧的习俗逐步淘汰。

  走进最后的船居渔村

  湖兴村全村有580户,1920口人。这个由百余条船组成的村子主要漂泊在微山湖和南阳湖交界处的湖面上。随着捕鱼范围的不断变化也有一部分转移到南四湖其他湖面。白天,船驶到哪里,家就安在哪里。夜晚,许多连家船便聚在一起抛锚停泊,形成独特的水上渔村。所谓“连家船”,是指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两用船,船就是家,家就是船。渔民贫富不同,连家船也大小不一。船上载着网、罱、罾、箔、叉等捕鱼工具,载着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载着妻儿老小一家人,也载着鸡狗鹅鸭等禽畜。渔民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种船上。

  如今的湖兴村渔民尽管还居住在船上,但船上已经有了客厅、卧室、厨房等设施,也用上了洗衣机、冰箱和彩电。但因渔村位于大湖之中,主要靠风力发电或者电瓶发电,有的还使用太阳能板发电。

  渔民常年在湖里作业,由于太阳的暴晒湖水蒸发脸上呈现古铜色,并有油光,眼睛也非常有神韵。长期生活在船上臀部稍大,腿部少许弯曲。春夏秋一般情况下渔民在船上光脚不穿鞋子。孩子们一般都在乡镇建设的庄台寄宿学校学习,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到城里学校学习。

  渔村周边是布满渔网的养殖区,不少渔民摇着小船劳作。捕鱼不是乱捕,每户都有自家的湖面,用竹竿固定住渔网,插在湖底围成一圈,就像陆地上农民的田地,只能在自家湖面上捕鱼。

  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各种水生植物生根发芽,渔民摇着小船捕鱼劳作;夏天百荷争艳,渔村在荷花夕阳的映射下就像一幅水墨油画;深秋残荷芦花百鸟争鸣,大批迁徙鸟来微山湖过冬;雪后渔村就像微山湖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随着微山经济的发展,渔业生产的现代化,再加上湖上生活的诸多不便,微山湖上原来的渔民村在陆续上岸,越来越多的渔村成为了普通村庄,湖兴村原来五百多户的渔村现在实际还有三百多户,一些村民搬到了城里买的商品房里居住。很多村民放弃了祖祖辈辈早出晚归的在湖里讨生活的日子,越来越多的渔民子弟开始到附近的经济开发区上班。有些人为了渔村的消失而感到惋惜,惋惜这种独特生活方式、渔村文化的消失,但对于实际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来说,这种变化却是一种进步。

  如今,微山县政府也正在积极保护这种特有的渔村文化。深度挖掘微山湖渔家民俗文化,结合休闲渔业,依托微山湖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微山湖渔家文化休闲产业,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独特渔家民俗,促进渔民增收,从而带动微山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