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气微风香暗通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户力平 字号:【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古人多将荷花称为莲花,农历六月也被古人雅称为“莲月”、“荷月”。说到莲花,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有“北京城发源地”之称的莲花池。那么,历史上京城到底有多少处莲花池?老北京最热闹的赏荷之处是哪里?北京是何时开始栽植荷花的?

  辽萧太后最早植莲花于延庆“莲花池”

  荷花,又名莲花,属睡莲科,莲属,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因其花朵硕大,花色艳丽,故有“水生花卉之王”和“花中君子”之称。据植物学家考证,我国种植荷花的历史已三千多年。

  北京地区栽植荷花的历史,辽代以前未见记载。《北京花卉史话》称:北京种植荷花大致始于辽代。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代陪都。在辽统和二十二年亦即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缔结了“澶渊之盟”后,宋辽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并多有交往。宋朝使臣将广植于南方的莲籽赠予辽国,被植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因其“艳而不妖”,“荷气微风香暗通”,颇受辽圣宗耶律隆绪青睐,将其视为“国花”。

  辽圣宗时期,萧绰太后(萧太后)于缙山县(今延庆区)妫水之南设行宫,除建有亭台楼阁外,还辟有一处池塘种植荷花,称“莲花池”。每当夏季莲花盛开之际,萧太后便于莲花池旁赏花戏水。《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载:莲花池“辽代成村,县志载,该地为萧太后植莲之所,故名莲花池。其池为八块条石围砌成的泉池,深两米。”

  北京城的前身是商周时期的都城——蓟,建在今天莲花池的东边。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湖有两源,水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泉,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此水域金代之前称西湖、太湖、南湖泊,据传辽时已有来自上京的莲花栽植于此,但为数极少,未成景观。

  清代北京曾有三十八处“莲花池”,什刹海荷花市场最负盛名

  明清时期,荷花已成为北京地区栽植较为广泛的花卉之一,清代有“奉宸苑三十八处莲花池”之说。据《京华园林丛谈》载:“三十八处莲花池之地址:在城内的有紫禁城外护城河、南海、中海、北海、积水潭、后海银锭桥西、地安桥西什刹海,计七处;在西郊的有圆明园、颐和园、六郎庄、圣化寺、北坞、功德寺、泄水湖、耕织园、玉泉山、菱山铺、湖心楼、畅春园、长河两岸、万泉河两岸、紫竹院、乐善园内、乐善西池、乐善南池、乐善东池、倚虹堂、钓鱼台,计二十一处;在北郊的有德胜门外、立水桥,计两处;在南郊的有大红门、草桥、镇国寺、团河、南莲花池子、北莲花池子、万泉寺及京师护城河,计八处。”“奉宸苑”是清廷所设官署,为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掌管皇室苑囿园林。这三十八处莲花池均属“官管”,是帝后、皇亲国戚及王公大臣们赏荷之所。

  除了奉宸苑这三十八处莲花池外,京城的许多寺院内也栽植莲花。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莲花被视为 “圣花”,成为佛寺中常见的吉祥花。

  老北京有“崇效寺的牡丹,天宁寺的荷花”之说。天宁寺位于广安门外北侧,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时称“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天宁寺高僧皆喜欢植荷,多为盆栽水养。在每年的盛夏,高僧们用大缸养荷并摆放院内,粉色、白色的荷花争相竞放格外艳丽,其中最为名贵的是翠绿荷花。天宁寺成了老北京夏天赏荷的重要去处之一,尤其是阴历六月二十四日,相传为荷花仙子的生日,前来参佛观荷者络绎不绝。

  清末民初,京城赏荷花的最热闹的地方是什刹海和朝阳门外的菱角坑、东便门外的二闸。其中,以地处什刹海西岸的荷花市场最负盛名。在此赏荷,如临水中,伸手还能摸到荷花莲蓬。《清代北京竹枝词》曾云:“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

  荷花市场从农历五月初一直开到七月底,这期间正是荷花从含苞欲放,到花朵盛开,再到莲蓬结籽的整个花季。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诞”,即荷花仙子的生日,这里还会举办“观莲节”。京城百姓争相前来游览,文人墨客齐聚在茶棚酒肆赏荷纳凉、饮酒作诗。清末震钧所撰的《天咫偶闻》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情境:“都人游踪,多集于什刹海,以其去市最近,故裙屐争趋。长夏夕阳,火伞初敛。柳阴水曲,团扇风前。”《北京俗曲十二景》中也曾唱道:“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好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镇的酸梅汤打冰乍。买了把子莲蓬,回转家园。”

  雍正时期圆明园福海广植荷花

  佛教视莲花为“圣花”,清代皇室笃信佛教,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对莲花更是格外青睐,因而在御园中广为栽植。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胤禛继位后该园升为御园,随后大兴土木。据传园中所植的花木,都是根据雍正的旨意栽植的。因其自封佛号“破尘居士”,所以将佛教“圣花”莲花广植于福海等处,有千叶莲、重台莲、睡莲等。雍正时期,观荷咏荷不仅是皇家夏日生活的一大乐事,也是赏赐群臣的一种方式。

  圆明园栽植荷花最盛之时为乾隆年间,园中的“曲院风荷”、“濂溪乐处”“多稼如云”等景点都曾广植荷花。“曲院风荷”本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后被乾隆移植到圆明园,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是仿照杭州西湖曲院而建,殿前有一座桥亭,过桥便是一个人工挖掘的大荷花池,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关于圆明园赏荷花,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和和珅一起在圆明园泛舟,由于景色宜人,凉风袭面,就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忽然看到对面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漂亮姑娘,长得很清秀,如仙女一般,乾隆皇帝上前询问芳名,姑娘答道“荷花”。乾隆皇帝想再发问,姑娘的船却走远了,乾隆皇帝一着急就惊醒了。和珅为讨好乾隆皇帝,遂命人在园中种下很多荷花。

  乾隆对圆明园的荷花长势、开花时间的早晚等格外关注,每年荷花盛开时节均驻跸于圆明园,对荷花细致品察,并写下“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卧双凫”等很多赏荷诗句。

  颐和园种植荷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荷花曾成为昆明湖湖面独特的一景。在慈禧太后留下的众多照片中,有多张是慈禧太后与侍从们在昆明湖荷花丛中拍摄的。曾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女官德龄回忆,他哥哥勋龄曾在国外研习过摄影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旨进宫,携带全套照相器材,为慈禧太后拍照。有一年盛夏荷花盛开时,慈禧太后特召勋龄到颐和园,随后令太监将无篷平底大船驾至昆明湖荷花丛中。慈禧太后扮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李莲英扮成守护神韦驮站其身右,左边是扮成龙女的宫女,然后借助船下环绕的莲花,拍摄多幅照片。谁知冲洗出来之后,慈禧太后都觉不太满意。于是,她又扮成观音模样,以丛竹、山石为背景,前面专门摆上几盆盛开的荷花,让太监李莲英、崔玉贵扮成护法童子站立左右,重新拍照。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