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乡村治理的金字塔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本刊记者 解雯 图 曾国全 字号:【

  7年前,梁鸿以一部《中国在梁庄》揭开了中国乡村的新疮旧疤,被称为一部比《活着》真实的非虚构文本。书中呈现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所普遍遭遇的人口外流,秩序失态,道德、文化滑坡等现实问题,洋洋万言,振聋发聩。实际上,乡村治理不只是农村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发展问题,更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市目前有3930个村,村“两委”干部2.2万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有利契机中,如何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成为推动京郊乡村发展的新课题。这个夏天,记者走访了京郊几个治理卓有成效的村庄,本文将这些村庄的治理经验稍加梳理,希望能给其他村庄一些可复制的经验供借鉴。

  塔尖——党建引领才是硬道理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随着城镇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已有数十万个村庄成为记忆,但现存村庄仍有近百万个。这些丰富的“神经末梢”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机体运行顺利与否。在一些村子里,党组织领导班子不齐,成员之间不团结,缺乏凝聚力;领导班子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不适应形势发展;党员缺乏服务意识,不能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正所谓: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记者到北京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采访时正值伏天,天气阴沉湿热。然而走进一村,迎接记者的却是柳树成荫、荷花满塘、清风徐徐的静谧美村。路上时不时会有手摇蒲扇的老人遛弯儿,他们见到带我转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庞强都要停下来乐呵呵地聊一会儿,打趣着说下个月老年活动中心的食堂开张以后,要先请村里的老年人免费试吃几天才好。

  看到今天一村的村庄面貌,干群关系,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当地远近闻名的“后进村”,班子软,党员散,村庄考核在全镇二十五个村中排倒数第二。那时的村干部普遍缺乏责任心,遇见难事躲着走,村民对村两委抵触情绪很大,村庄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每到夏天,村里的几条臭河沟就会滋生大量蚊虫,周围村民不堪其扰。

  2014年,一村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党支部书记,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协助下,用了三年的时间,一村发生了惊人的变化,2016年还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在三年的时间中,一村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班子建设,每月定期开班子会,要求村里所有党员干部做到“明职责、亮身份、做表率”。用“三块牌子”打造出一村新品牌。第一块牌子是党员户要挂牌;第二块牌子是评选出五个十佳(家),包括精神文明之家、敬老孝老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绿色生态之家、遵规守制之家;第三块是村规民约星级户挂牌。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变了一村的面貌,成为名副其实的星级文明村。

  在乡村治理中,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组织强不强,班子硬不硬跟这个领头人有很大关系。一些能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为了专心投入乡村治理,主动放弃所经营的企业,这种境界值得肯定,但多年来村干部待遇较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让村干部不再有后顾之忧,安心理村,北京市全面推行基层干部基本报酬财政托底机制和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建立健全正常离任村党组织书记生活补贴机制。村干部基本报酬调整至最高(村书记)每年4.5万元/年、最低(村支委)2万元/年;每年投入约4000万元,为7310名正常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发放生活补贴;试点从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形成了集工资报酬、政治激励、社会保障、离任补贴、关爱救助等“五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

  塔身——强产业就能留住人

  产业留人可以说是乡村治理金字塔结构中的塔身,它决定了村庄治理的层次和效果。京郊目前很多村子已经没有集体经济,被称为空壳村,或者是收不抵支、资不抵债村。去年,北京的资不抵债村有328 个,收不抵支村有1866个。从某种角度来说,集体经济的空壳就意味着村庄的空心,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了产业密集区。一个空巢的村庄,跟人口过密村一样,治理起来难度极大。产业会聚集起人气,把人稳在当地,实现就近就地就便的城镇化。

  近几年北京发展乡村产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比如发展沟域经济、在平原和城乡接合部地区搞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民宿⋯⋯

  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可以说是马坡镇的明星村,常住人口550人,利用顺义区“临空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村内驻有25家企业,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每年2.5万元,劳动力全部实现高质量就业。现年60岁的胡建华曾经是村里砖厂的一位运输司机,11年前砖厂关闭后,他就在驻村的办公家具企业上班至今,负责库房管理,每月工资4500元。

  然而石家营村并没有一味靠着外来企业地租吃老本。面对京津冀不断深入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加上村庄集体改造后许多村民住上了二层洋楼,为石家营村积极开拓新的产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契机。

  年初,经北京市乡村旅游评定委员会和顺义区乡村旅游评定委员会评定,石家营村被评为“北京市五星级民俗旅游村”。石家营村民俗旅游突出“绿色”和“文化”两大特色主题,建设千米绿色文化长廊。民俗村景区导览标识已安装完毕,进一步提升了民俗村的整体形象。民俗旅游户营业执照已分批发放到全村31户村民手中。目前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管理,逐步实现民俗户的正常运营。

  “和谐”一直以来是石家营村的主旋律。“燕山景美,顺义城亲,最亲最美还是这生咱养咱的村;无论你姓石,还是你姓胡,姓石姓胡咱们都是石家营村的人;你为咱村献智慧,我为咱村出劳力,人人团结和谐美,携手共建咱新村⋯⋯”这是石家营村每位村民都耳熟能详的村歌——《和谐石家营》。突出的产业令石家营村聚足了人气,也凸显了石家营村在乡村治理中的和谐色彩。干群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村民根据自身情况主动贡献力量。十年前建成的“婆媳澡堂”至今仍在使用,而它最初融洽村民家庭关系的使命已基本完成。近年来,石家营村逐年提出精神、孝和、修养三大主题,提升村民素质,为村庄未来的转型发展夯实了软实力。

  塔基——贤德治村带来好风尚

  在传统乡村中,村民互助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比如村里哪家房子着火了,全村人都会赶去帮忙扑救。但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的优良传统,如德业相劝,礼俗相交,过失相规,患难相恤,这些村民互助的传统已难觅踪迹。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村庄搬迁上楼以后,原本的熟人社会变成了生人社会,如何重新构建充满温情的熟悉社区,对如今的乡村社区营造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各地纷纷挖掘当地乡贤文化,保护乡贤遗产,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家风,凝聚道德力量。浙江绍兴地区在各地礼堂都设立乡贤榜、乡贤廊,以弘扬身边的乡贤事迹。发动乡贤支持乡村建设,为乡村治理共同献计献策。很多地方是以乡贤为纽带凝聚各方力量加强村庄建设,建立乡贤公益共治模式,共享家园红利。

  东坝乡位于朝阳区城乡接合部地区,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化,今年年底,东坝乡所有村庄的村民都将农转居,为了让这些新居民逐渐适应新的社区生活,东坝乡在原来的驹子房村集体上楼后的金驹二社区打造乡贤社区试点。金驹二社区通过社区乡贤议事厅主题培训和乡贤文艺表演活动实施为社区发掘和动员出一批社区能人,树立社区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通过打造乡贤社区促进邻里关系,共建邻里文化,提升归属感和凝聚力,打造品牌,以达到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的效果。着力构建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村民组织、社区组织、经济组织共商、共建、共治机制,提升城乡接合部地区社会治理水平。

  于家务回族乡仇庄村位于通州区南部,常住人口780人,325个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随着非首都功能企业的腾退,原本在村中的8家企业也在逐渐退出,村庄就业和土地租赁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仇庄村坚守“以德为政,依法治村”的理念,坚持“亲情化服务”的宗旨,推行了一套“德管干部、法管村庄、孝管村民”的村庄治理模式。每天早上七点,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值班的村干部都会自发学习传统德育文化课程。而每次村中凡是有集体活动,无论是开会还是看电影,活动开始前都会先播放传统文化学习光盘。学习传统德孝文化对仇庄村人来说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年腊月二十被定为仇庄村的“老人节”,村委会与村里每位老人的赡养责任人签订“赡养协议书”,对老人的吃、住标准做了详细规定,使各家各户把“孝”落到实处。并定期组织孝星评比,孝老之行在这里蔚然成风。近年来,仇庄村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等荣誉。

  乡村是中国文明的根,乡村治理就是要以乡村为基点。近年,借助于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城市化浪潮下形成了村庄凋零的现状。乡村治理的主体在弱化,乡村地位被逐渐边缘化,在许多地方城镇化规划中,把解决中国农村与农民的发展问题统统寄希望于城市化的一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决定中国乡村命运的乡村地位问题。如今我们探讨乡村治理首先就要坚持乡村本位的意识,从乡村实际出发,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最终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