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闻天下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特约记者 温来生 字号:【

  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枣打完。走进久负盛名的“京郊大枣第一镇”怀柔区桥梓镇沟沟岔岔,3.5万亩有机尜尜枣笑靥迎宾,亮晶晶、红嘟嘟,像无数颗红玛瑙压弯了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敬候“吃货们”采摘尝鲜儿。一度濒临灭绝的北京特色果品尜尜枣,如今又回到寻常百姓身边,不仅送来了秋凉里第一道甘贻,更成长为当地镇村的生态树、摇钱树、产业树,映红了第一、二、三产业,实现高效种植业、高附加值加工业和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的全面覆盖。

  “前些年,眼瞅着这些不长庄稼的秃山头发愁。如今,这里枣林缠腰,流金淌银⋯⋯”怀柔区桥梓镇东凤山村果农鲍品贤承包200亩山场,并利用山上野生酸枣嫁接尜尜枣,今年他家的凤迎大枣园产枣预计将达到1万余公斤,收入20万元。“别看这枣小,一颗小枣就是一个‘金疙瘩’。”指着挂满枝头的尜尜枣,鲍品贤一脸喜悦。

  尜尜(音:ga ga)枣的一大特色是模样有特点,两头小,中间大,极似儿童玩儿的尜尜,也因此得名。二是甜脆可口,且果皮光滑,皮薄肉厚,含有多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营养物质,具有安神补脑等功效。三是营养丰富,“一日三颗枣,一生不显老”,鲜枣是维生素C含量的无冕之王。

  地处怀柔区西北部的桥梓镇山场面积广大,历史上就是北京周边盛产枣类的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枣生长,野生酸枣资源丰富,有充足的嫁接砧木大枣品种。此外,该镇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秋季时间长,有利于糖含量的积累⋯⋯这些优质的自然条件为尜尜枣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造就了“桥梓尜尜枣”的特有品质。

  走进园区,枣园里的大枣,亮晶晶、红嘟嘟,像无数颗红玛瑙压弯了枝头,一伸手就能采摘,不管是老人、孩子,都可以在这里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感受采摘的乐趣。每年8、9月份,尜尜枣进入采摘期,每天的采摘客络绎不绝,丰收的笑声传遍了枣园的每一个角落,更传进了村里枣农的心里。

  “如今在俺们村,每家都有一二百棵枣树,枣的收入已占很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鲍品贤介绍,村里还成立了凤山谷大枣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员达到650人。作为大枣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早在1998年,鲍品贤就开始在自己承包的1000亩荒山上改造嫁接栽植选育尜尜枣。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东凤山大枣采摘园已发展成为全市一流标准的优良“尜尜枣”标准化采摘园,辐射带动全镇年产优质尜尜枣几百万斤。

  目前,桥梓镇共有24个行政村,上千户农民嫁接、栽植尜尜枣,栽植面积已超过3.5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达3万亩,包括尜尜枣、梨枣、金丝枣、冬枣等10余个名优品种,平均年产量超过100万公斤。其中,尤以尜尜枣最为有名,是该镇独有的传统名优果品,主要分布在东凤山、苏峪口、红林、岐庄、前辛庄、上王峪、新王峪等村,2008年还有幸被评为奥运推荐果品。

  由于今年雨水较往年偏多,气候适宜,大枣长势良好,预计产量将突破200万公斤。与此同时,成熟期也较往年提前,预计8月25日将陆续进入成熟期,并一直持续到11月初。镇旅游办负责人介绍,根据果园规模不同,可供接待团队、散客采摘订购。

  现如今,“桥梓尜尜枣”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除了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果品还获得过多项殊荣,如:2006年在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2008年在国家级的枣评比鉴定会上,被评为“中华名果”;2009年被选定为建国60年大庆特供果;2013年荣获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随着桥梓尜尜枣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该果品已经成为怀柔区采摘季接待团队、散客采摘订购的重要果品。目前,桥梓尜尜枣采摘年均可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以上,成为活跃京郊乡村游秋季市场、拉动假日旅游消费的重要品牌。

  一颗尜尜枣,富了千万人。在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同时,尜尜枣还带动了万余枣农脱贫致富,更成为桥梓镇拉动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未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更是不可估量。这一笔“枣”账可得好好算一算。

  而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随着尜尜枣原料产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其推广的枣树种植,极大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目前,以桥梓镇各村为核心,怀柔区已有5万人从事尜尜枣种植、收购、研发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工作,极大地促进农村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转型就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就拿东凤山村来讲,作为尜尜枣种植主产地之一,全村家家户户种尜尜枣,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

  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在尜尜枣冰爽饮料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枣香味,一颗颗核小肉厚的尜尜枣经过去核、清洗、烘干、脱水、榨汁等10几道浸提工序,便成了一瓶瓶香甜可口的浓缩枣汁。“经过集中调研,所走的路线就是借助工业化手段,围绕枣加工做强二产。通过强企联合、科企联姻、招大引强,大力培植发展小枣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和扶持他们规模向‘大’、开发向‘高’、产品向‘名’发展。”桥梓镇党委书记李树海介绍,2011年桥梓镇同国家特需办签约了专供中央国家领导人食用枣的供应合同。随后,又与北京市科委签约成为首家由尜尜枣生产加工的冰爽饮料企业。这两项合同的签订,将更加有力地带动全区乃至全市的大枣产业发展,更好地带动全市枣农致富增收。

  尜尜枣如今已成为桥梓镇农民的“树下粮仓,树上银行”,成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如今,京郊第一枣镇风情游已发展成为集红枣采摘、文化游览、养生体验、农家餐饮为一体的近郊生态旅游项目,桥梓镇尜尜枣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区域带动力、产业辐射力不断增强。在桥梓,你随便走到哪里,一说起尜尜枣,人人都眉飞色舞,再说前景,人人都面露自信的微笑。

  以枣为媒,发展旅游经济。连续举办多年的桥梓镇大枣文化节,把枣区美景与旅游景点结合,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区和市内的游客到桥梓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既为游客提供了假日采摘、放松的好去处,也带动了枣农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文化,桥梓尜尜枣通过产业升级不断催生消费新热点,一颗小枣串起了集农业生产、制造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年产值达5亿元。

  “真甜!”“是啊,这枣子甜得我都快把舌头咽下去了。”在枣园随手摘下一颗熟透了的尜尜枣塞进嘴里,游客们立刻被尜尜枣特有的香甜俘获,一边向枣林深处漫步,一边摘下更多的甜蜜放到舌尖,也留在心里。桥梓镇农办负责人介绍,尜尜枣浑身是宝。从枣皮中可以提取价值18万元一吨的枣红色素,枝干和根可以制成工艺品,核可以制作活性炭,枣可以制成枣片、枣茶、枣汁、枣酒等多种产品,果肉、果核、树皮还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桥梓镇大力围绕尜尜枣文化发展旅游,先后投资千万元开辟建设了尜尜枣文化走廊、名人园、结义园、母子树、百枣园等文化景点。同时,通过举办“枣乡风情”书画摄影展、民俗文化展、百人写枣书法大赛等多项活动传播枣文化。

  由“点点红”到“满庭芳”,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桥梓尜尜枣”,现如今正以一颗颗绿色生态的红枣冲进人们的视野,在怀柔乃至京郊的版图上渐次凸显。不仅如此,桥梓镇枣农们虽然种的是尜尜枣,但卖的却是品牌、是风景、是文化。小小一颗枣,实现了从农家土产到文化品牌的华丽蜕变,且身价还在不断飙升⋯⋯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