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家辛弃疾在《鹧鸪天•代人赋》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似乎八百多年前已经有了城乡差别,因此人们想起陶渊明说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们喜欢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来形容城市的发展,当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之后,突然纠结了,郁闷了。很想“而无车马喧”追寻“心远地自偏”。
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已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出台送审,这座古老的都城在进行着凤凰涅槃的浴火重生,而此时的京郊突显出面对首都定位和北京功能的调整和转变。
调整是业态的调整,转变是观念的转变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表明: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出于对乡村社会形态,乡村风貌的特别关注,2012年,田园东方创始人张诚结合北大光华EMBA课题,发表了论文《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并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水蜜桃之乡”的阳山镇落地,实践了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项目不断探索的第四个年头,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该项目时,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认可。 2017年源于阳山的“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解读“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当前乡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亮点举措。从此,田园综合体真正的含义跃然纸上。它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突显出社会均衡发展的矛盾,在机制体制的转变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二元”观念,未来首都逐渐显现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而如何保证首都功能的释放和发挥,想必是北京市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郊区的发展及定位和转变应该是北京发展的重要空间。
据了解,从今年起,北京市要整体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和国家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这“四张牌”是农业的“金字招牌”,代表了绿色、安全、现代和可持续,体现了农业的“高精尖”。
怀柔有一批自诩“农二代”的当地年轻人,这几年立足家乡土地创业,取得了成功,改变了生活,尤其是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他们有办民宿的,有养藏白鸡的,有种多肉肉的,还有专门做电商的。但是他们并不满足现状,还要打造联合体,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就是要摆脱父辈经营农业的观念,成为农二代!多么自豪和自信啊。
因此,转变甚至摆脱北京三农发展的惯性思维,重新认识“首都乡村”的功能定位,使之成为集北京浓厚的古都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时尚的艺术品味的现代都市农业、休闲体验产业、养生度假之地。
提升乡村品位和塑造乡村韵味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沙利文 (Arthur O'Sullivan)在其新版著作《城市经济学》中将都市村庄定义为“现代城市郊区的次中心”,并认为“都市村庄”的发展源于零售业、写字楼在郊区的聚集和城市郊区化。这位城市经济学家在近期美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社区设计中也用了“都市村庄”这一概念。人们在都市村庄“在生活、工作、游乐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共生。
伴随着中国步入休闲时代,旅游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的景点观赏为目的的“观光游”向休闲消费、时间消费、度假居住为目的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模式”转换。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需求将逐步倾向于“景区的环境”+“城市的设施”并存的模式。也就是说,人们向往一种“旅游在景区,生活在社区”旅居功能一体化的全新生活方式。
新农村建设不但改变了京郊人的生活状态也改变了环境状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生存状态。大多数新村依山就势、临湖而居,负阴抱阳形成山水佳境。像平谷的玻璃台村、张家台村、挂甲峪村,都成了摄影师镜头中的美景。
乡村的自然协调和建筑审美,彰显的是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民俗特色和文化品位。
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现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组组长徐匡迪在介绍雄安新区规划时说,雄安将建设一座山水城市,灵动交融。一个很重要的方案是将靠近新区建设实体部分周边较浅的、长满芦苇的湿地挖深,在新区北面堆起土山。如此一来,整个雄安新区将成坡状分布,北高南低,水可以自然流动。
“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阴阳互补的八卦形状,人工建设的城镇属于阳,自然绿色的水体属于阴,所以是阴阳互补的关系。”徐匡迪举例称,南宋临安府的规划思路与此类似,环绕西湖而生。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郊区,既要符合首都的功能定位,又要适合和首都的文化定位,还要彰显北京特色的人文定位。
对文化的认知和敬畏 对特色的挖掘和提炼
据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明确未来北京将实现“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关于一区就是“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说:“西北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生态平衡的直接战略屏障,凸显出加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战略,对打造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北京郊区有丰富的自然禀赋和人文生态资源,但以汉民族为主的地区,缺少民俗特色,也少了些由民俗而形成节气时令风俗庆典。怀柔区、大兴区发挥满族乡民俗特色每年办文化节。挖掘古都历史文化,打造不同区域特色,形成休闲体验主题,如: 以皇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村落游,以军屯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游,以都市现代农业为主的休闲亲子游,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农家生活体验游。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意可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形成郊区文化圈。
美山町距离京都约2小时车程,被日本媒体誉为“日本人心灵的故乡”,这里保留了传统的茅葺民家,更是日本现今保存最多茅茸民家的地方,村庄处于大山深处,背靠郁郁葱葱的青山,村前的水稻田倒映着高低错落的茅草屋,犹如一幅山水田园的东方意境画卷,这里的茅草屋顶保存良好,与群山、农田、河流等景观融合的非常和谐
茅草屋和这里恬静自然的环境,是日本乡村的典型代表,北村,仅有50户人家,村中民宅多半是江户时代中末期兴建的,其中38户仍然使用茅草制作屋顶,这里重峦叠嶂、山明水秀,仍保留着古代日本村落的模样,民宅依山蜿蜒而筑,远远望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美山町有两个最受到观光客注目的活动,一个是防火演习,另外一个是雪灯廊,因为茅草屋非常易燃,之前也曾经发生过火灾,一旦这里的茅草屋聚落失火将会产生严重的创伤,所以美山町每半年会举办一次消防演习,这反而成了吸引观光的特色之一,每次演习可以吸引上万人参观,每年冬天这里会举办雪灯廊和烟火活动,灯笼散发出的柔和光线照亮了白雪皑皑的山村,美丽的雪景呈现眼前,美山町的茅草屋是这里最有特色地方,也是日本乡村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年北京农业的“一号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允许村庄改造、宅基地整理、沟域建设等节约出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统一规划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试点探索在民俗旅游专业村镇允许村民利用合法宅基地建设二层或三层为主体的自用住宅,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酒店,促进农民创新创业。
中国人自古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与憧憬,从陶渊明的“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到王维的“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无数诗人对田园情有独钟,辞官归隐、解甲归田是心怀田园的人渴望归属的梦想。田园是引领我们生命从喧哗走向宁静的诗意回归,也是我们从鲁莽走向理智的心意回归。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