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桃花源 迪坎尔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刘磊 字号:【

  大漠深处的原始村落

  《楼兰姑娘》刚被唱红的时候我也就十几岁,一颗向往西域大漠的心就在少年的胸腔里蠢蠢欲动了。美丽的楼兰姑娘到底长啥样?一想就想了20多年!不久前,我终于有机会开启了这次新疆自驾之旅。

  我第一站就迫不及待地去了鄯善。鄯善就是楼兰?从某种意义上讲,还真是这样。追溯其历史,西汉时先有楼兰国,因国王忠于匈奴而被汉帝刺杀,更国名为鄯善。但这时鄯善国的辖区并不在今天的鄯善县城一带,而是在罗布泊和白龙堆沙漠,随后鄯善国灭,大批鄯善人往北迁入吐鲁番盆地,并且在这片盆地上顽强地生存下来。

  迪坎尔村充满神秘色彩,它是一个原始自然村落,也是由北侧进入罗布泊前的最后一个村庄。迪坎尔村东西两面临近的库木塔格沙漠,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东南临近世界上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罗布泊荒漠。这个地方被称作“最后的村庄”,又因其海拔高度接近海平面,还可称“零的村庄”。

  有趣的是,在去迪坎尔村的途中,竟有大片的玛瑙滩和彩石滩,疆内外的旅客都慕名前往这里找寻与自己有缘的玲珑美石!喜欢捡石头的人,都知道这里的戈壁石美轮美奂。

  走进迪坎尔村,我发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居住形式:土坯围就低矮的房屋,房顶上落满厚厚的沙尘,若不是有梭梭柴的存在,你很难发现这个与沙漠一色的村庄存在。村子不大,只有500人,看起来沧桑古朴。这是一个深深裹进沙漠里的村庄,它古朴得像一本遗落在沙漠中的桑皮书,它呈现出黄沙的颜色,单一而又凝重,沉寂却充满神秘。每一个来到此处的人,都忍不住想打开它,阅读它久远的故事,但却永远也无法读懂,除了村外散落的烽燧和早已坍塌的城垣。

  迪坎尔村的村民都是维吾尔族,是古楼兰王国的一脉遗民。他们在楼兰王国消亡的时候,迁居于此。这里的男人有着高大挺直的身材,女人的身材则小巧得多,高高的鼻梁和深深的眼窝透出一种精致的美。

  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基本上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据说通公路前,这个村子绝大多数村民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迪坎尔。乡里的公路现在直接修到了村子的尽头,路面非常好,但是路的尽头就是茫茫沙海了。

  今天的迪坎尔村仍旧是美丽宁静的,生活在此的楼兰后裔秉承了世代相传的古国文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悠闲自得,与世无争。迪坎尔的居民淳朴善良,在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尘世的烦躁与不安,尽管相对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人们的脸上总是浮现着真诚与淡定的神情,与他们相处,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世外桃源,顿时私欲全无、心境如一。

  神奇的坎儿井和沙漠温泉

  这个500多人的小村庄之所以没有湮没在沙海中,就是因为村中有一条坎儿井。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它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村里有这么多桑树,的确令人吃惊。有些桑树已栽种了500多年,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有个叫“一排桑树”的地方,真有11棵古桑,成为很整齐的一排,树龄相近,树距相等,显然是前人栽种的,有些树已大部分枯死,但生命力十分顽强,仍然有新枝生长出来。

  沙漠就在那一排树的跟前,但它在这些桑树面前屈服了,形成了一道高高的沙梁。这里曾是村里的圣地,所有的喜事都在这里举行。夏季的迪坎尔村所有的桑树上都挂满了或白或紫的桑葚,由于来不及吃,掉在地上的桑葚会在每棵树下铺上厚厚的一层,感觉整个村庄都浸泡在甜蜜的汁液里。

  也许因为少有现代文明的打扰,在这片小小的绿洲里,当地长寿的老人却很多,说起长寿的秘诀,老人们说这和他们吃桑葚有关。麦克托木汗·甫拉提今年已106岁,五世同堂,有子孙30多人。我们去拜访她时,她正在桑树下采桑葚吃。见有客人来,她像一个小女孩一样爱美,连忙让重孙儿媳把头巾给她整理好。她的桑葚酱做得好,可以放一年时间不坏。见了我们,她把去年做的桑葚酱拿出来让我们品尝。我们在村里溜达时,看到另一位百岁老人麦迪拉阿吉还在地里劳动,他说,这地他种了八九十年了,却还没有种够,所以他每天都要到地里来。

  最令人惊奇的是,当地还有一个迪坎尔温泉。水流量为40-50m3/h, 水恒温为40℃左右,富含硫、磷、锌、铁、钙等元素,常洗温泉浴对皮肤病、佝偻病等疾病具有独特疗效,迪坎尔村男女老少常洗温泉浴,地处沙漠边缘,却人人都有细腻白嫩的皮肤,这主要是靠温泉水的滋养。

  走在这里,仿佛踩在时间的每个骨节上,每放下去一次脚就能与文明前进一步,从远古走到现在,又能从现在走回到远古。坎儿井温泉是迪坎尔的巨大财富,每年12月到来年1月水温能达到38℃左右,温泉里还有野生的鱼类,真是神奇无比,冒着热气的坎儿井和温泉水,成为这个村落的最为熟悉的风景。

  迪坎儿村有一条温泉形成的小河,村民房前有绕树的温泉水流过,清澈见底。水底可见细长的鲫鱼,灰黑色的身体光溜溜的,约一指长,机敏地在水中游戏。其发源地在沙丘的下面,河水一年四季冒着热气,即便在三九天,仍有十多度的水温,有很多驴友带来放入的热带鱼,什么黑马丽、红箭等,在水中自由穿梭。

  最近几年,从全疆各地慕名前往迪坎村体验沙漠风光、罗布泊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大多以自驾游为主,也有一些组团专门来迪坎村旅游的大批游客,他们在迪坎村体验沙漠生活,爬沙山、探险、骑骆驼。

  村子那户距沙漠最近的老乡,主人叫买合木提,今年54岁,是最早接待户外人的“专业户”。他家房后就是沙漠,沙子都把墙根埋了,由于这里是由西南向东北穿越沙漠到达鄯善县的徒步线路出发点,他家久而久之被驴友“开发”成一个小驿站。现在买合木提家不仅有驴友住宿的大炕房间,周围还开辟了供驴友扎帐的空地和棚子,和专门用来泡温泉的“露天澡堂”。

  我们从这里进入库木塔格沙漠,在沙丘上翻滚、行走;夜晚,在他家宰羊炖肉,大快朵颐、开怀畅饮。然后扎营过夜,在这里能看到很亮的月亮,能数到星星,跟小时候一样,感觉很舒服。

  盛产葡萄的“沙漠桃花源”

  最神奇的是,虽然沙漠时有风沙,但迪坎尔村的风沙却极小。因为这里有两个方向相反,且位置相对的风口,让不同风向的风在迪坎尔得到了中和。这被看作是迪坎尔村能紧邻沙漠却牢牢坚守,千百年从不曾迁退过一步的自然密码。

  不光如此,迪坎尔物产丰富,葡萄等种植业也成为全国的佼佼者。因为处于吐鲁番最南端,气候炎热,日照时间最长,迪坎尔的葡萄据说是吐鲁番最甜的。当收获的季节,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村民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在与沙漠零距离的葡萄地里,汩汩的井水缓缓流过,葡萄与美酒为伴,载歌载舞,乐在其中。

  安静的村子里随处可见高大的桑树与杏树。维吾尔老乡坐在家门前的树桩上,散漫地晒着太阳,脸上带着和善与淡然的微笑。当地人家家都有宽敞透风的小院,院旁有大小不一的晾葡萄干的晾房,院里铺着纳凉的小床,可以想象在夏夜里,孩童在小院里追逐游戏,大人在弹琴歌唱,合家纳凉该是一幅多么甜美的生活画卷。

  有着金色头发、棕色眼睛的乌买尔·买提尼亚孜是迪坎尔小学第五任校长。小学和新疆南部地区的很多走读学校一样,中午也不放学,而是6节课连续上,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早晨从家里出门的时候,孩子们在书包里揣块馕,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啃几口,渴了,喝点自来水。

  金色头发、棕色眼睛、肤色白皙、脸上布满雀斑的漂亮小姑娘凯丽麦·汗,也是这个小学的学生,她今年11岁。因为同学笑话她是“俄罗斯”,小姑娘害羞,闹着让父母把头发染成了黑色。因为是用“海娜”粉染的,并且小姑娘的头发原是金色,不好上色,所以染完的头发着色不是很均匀,额际头发还是可以看出原来的金色。其他地方的头发呈现红褐色。据她奶奶说,小姑娘的父母也都是金发,皮肤白皙,眼睛呈棕色。

  从校长乌买尔·买提尼亚孜和他的学生凯丽麦·汗的相貌特征看,让入很容易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在罗布泊发现的高鼻深目的楼兰美女。据说迪坎尔村长这样头发的孩子还有几个,他们与众不同的头发、皮肤,让人自然而然要探寻起他们跟楼兰人祖先的渊源。

  最有趣的是,我们在迪坎尔村找到了当年给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当向导的阿不都热依木的侄孙——叶赫亚·沙依木。

  1900年,叶赫亚的爷爷阿不都热依木和奥尔德克一起,将自己原本普通的名字,融进了楼兰、斯文·赫定这些光芒四射的名字里。可以说,没有他们,楼兰和小河都不会重新进入现代文明的视野,西方探险家们也不可能有卓著的成就。

  斯文·赫定在《我的探险生涯》中描述过他和阿不都热依木的相遇:“在都拉里村北的一个树林里,我们巧遇从北面辛格尔来的阿不都热依木,他正和他的哥哥带着妹妹到都拉里去,他是整个沙漠中少有的两三个知道六十个泉的猎人之一⋯⋯我决定雇佣他和他的骆驼。”

  叶赫亚的爷爷阿不都热依木,曾为外国探险家斯文·赫定、贝格曼和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当过向导,在罗布泊地区和孔雀河流域考察。可以说,罗布泊地区史前文化及库鲁克塔格山、孔雀河一带古驿道的发现,叶赫亚的爷爷功不可没。

  叶赫亚拿出斯文·赫定当年给他爷爷的画像复印件给我们看,他说因为爷爷的缘故,这些年经常有人来拜访他。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还有不少的外国人,日本人、英国人、俄国人、瑞典人都有。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