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邓家湾 最后的马帮村落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美丽乡村 作者: 字号:【

  从湖北恩施州利川城出发,沿318国道向东,过团堡镇,往大峡谷方向七公里,有座叫马踏井的大山。翻过这座山,越过一个叫大化尖的垭口,拐过崎岖的盘山小道,眼前出现了重峦叠嶂、绵延起伏的一层层山峰。在山坳的深处,隐约可见土家山寨的吊脚楼建筑,那便是位于团堡虾蟆塘村的邓家湾,即人们所称的“马帮村落”。

  邓显福快六十岁了,他既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也是赶马人的“头”。

  夕阳,从背后把马帮和邓显福这班赶马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一直伸展到山边。密林深处,尽管鸟鸣不已,却很幽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稀稀疏疏地飘洒在林中的绿草地上、块状的青石上、嫩绿的叶茎上,呈现出各种形状不一的美丽图案,像骏马、像雄鹰、更像这大山里永远也讲不完的赶马人的故事⋯⋯

  “叮当叮当”的马铃声,从沟壑中传来,声音清亮而悠长,山路上,男男女女、妇孺皆有,背着背篓,扛着锄头,拉着马绳,有说有笑,十分热闹。邓显福牵着的马背上驮着两个偌大的箩筐,左右各一个,几乎遮挡了马匹身躯的全部,不知是啥货物装得满满的,堆得像小山一样。马蹄踩着狭窄陡峭、崎岖不平的山路“嗒嗒”作响,一颠一簸的,时而左右倾斜,时而上下起伏,几欲摇摇欲坠,又每每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这邓家湾早在几年前就通了公路,但村民们依旧离不开马、离不开手中的缰绳,原因是这里实在是山大路陡,晴天,由于路况不好,一般的车是上不来的,即使有车上来,要价也十分得高;雨天,就根本没有车能来了,特别是年年的腊月间,由于大雪封山,过年的物资只能用马驮运。再加上此地山高路陡,山寨里本来就只有50多人,而年轻人又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留守妇女和儿童。还有就是那些一直陪伴他们生活数代人的马匹和古老的吊脚楼了,这些吊脚楼和参天的古树,还有那长满厚厚青苔的石头,无不见证着这里的风雨和沧桑。

  过去,大山的贫瘠,交通的闭塞,让这里的人们饱受穷困艰辛之苦,肩挑背磨之累。所以,那时候的马匹就是寨子的希望,马帮曾一度繁荣,据说最多时有50余匹马,人们过着古老而无忧无虑的桃源般的生活。如今的马帮只有十多匹马了,这些马日复一日地帮助村民们改善着生活,运进运出,驮肥料、煤炭等生产资料,同时把村民的收成所得,如玉米、土豆、山药等,驮出去到很远的集镇上变卖交换。

  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村民们都不怕累不惧苦,依然追求着他们希望的幸福生活。年复一年,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背上背篓,扛着锄头,牵着马匹,进进出出于布满人和马脚印的山路⋯⋯这路,真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原本荆棘丛生,而今天却成了村民们致富的“康庄大道”,只是天晴久了,就会尘土飞扬;下雨长了,泥泞不堪。

  尽管相对现代文明生活而言,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显得些许古老,有些酸、有些苦,然而,村民们也乐在其中,每到夜晚,不论男女老少,就会聚到一个院落里,点上一盏昏黄的小灯,在微弱的灯光中,拉拉家常,做些手头活。妇女做布鞋,小孩子刮土豆皮,老人掰苞谷,男人们就烧着旱烟,高谈阔论、谈笑风生。

  马帮村由于离大峡谷很近,借助恩施大峡谷旅游兴起的东风,这马帮村落已经成了一道风景,时不时地有爱好户外运动的、旅游的、摄影的人们来到村里。如今的马帮除了驮运,又多了一项功能——表演,只要客人需要,邓显福随时都会带着他的马帮出发。

  马帮村落过去是那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会怎样?在蜿蜒的山路上,我陷入了沉思。

  (合作媒体:湖北画报)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