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热锅、一铺土炕、一条侉炖鱼、一场小河垂钓⋯⋯曾经的农家乐、民俗户,点燃了乡村游的第一把火。乡村以一张素颜、淳朴的面容,迎接迫不及待要返璞归真的人们。但时至今日,京郊旅游迅猛发展二十多年,城市人对乡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档升级。在乡村旅游10大“金刚”之称的“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研、悟”中,也更加强调知行合一的感官美,而不是单纯的视觉美。因此,乡村体验1.0版,乡村记忆2.0版、乡村情怀3.0版⋯⋯乡村版本在不断改造升级中。
山高水阔,朴实无华,世外桃源⋯⋯这些无可厚非代表着乡村的属性,但是对于一场高配置的乡村游来说,这又是远远不够的。旅行可以是一种游历,也可以是一种回归。当城市人体验过乡村的纯粹带来的美好后,想要在这里扎根,做一场人生的修行和回归时,乡村需要包装,需要艺术和设计,更需要可以玩味的内涵。
因此,在这个以艺术、情怀、个性为需求的时代中,乡村民宿应运而生。有别于农家乐、乡村酒店,它是一种小众出身的新兴产业,却因其独具特色的设计和经营理念,改写旅游形态。
“民宿”源自日本的Minshuku,又与英国的Bed and Breakfast有类似之处。曾经有人说过“了解日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入住一家民宿”,这样就可以从建筑、美食、温泉、人文等多角度进入日本的生活,民宿也成为日本观光的招牌。由此可见,民宿的最大优势在于利用当地特色与文化,通过艺术改造,达到个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这也是《2017年上半年民宿旅游报告》显示,在被问及为何选择民宿作为休闲住宿落脚点时,有64%的消费者将“民宿具有地方特色”作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把星级酒店比做豪华大餐,那么民宿就是回味无穷的私房小菜。它作为一种追寻本质生活、杂糅乡愁情怀的载体顺势而起,成为了人们放空心灵,追寻宁静致远田园生活的憩息之地。有人说它是有温度的夜宿,有灵魂的房子。原本一块块毫无生气的石头,经过堆砌成就了一座房屋,也画就了一个精美的、被岁月雕琢的乡愁。
本刊从第10期开始,将连续报道《京郊民宿里的乌托邦》系列文章,在那些被石头铺就的自然乡土中,感受时光的温度和小资的情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