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农耕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民以食为天”,我国的饮食文化往往与地域特色结合紧密。一道美食摆上餐桌,选材、刀工、火候、五味样样俱全,方可荣登“大雅之堂”。那么来到乡村,美食的意义并非单纯的技法烹饪,食品背后的故事,则是从舌尖到农耕的零距离体验。在北京朝阳区中农春雨休闲农场,有一种味道与故事联结,有一种快乐因自然而生。80%的果林覆盖率让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独具创意的森林幼儿园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释放天性,鱼菜共生的农业科技确保了这里的每一份产出都有着有机的认证。

大地为母,乐在林中

食品安全、雾霾空气、全城拥堵,在城市中生活仿佛就要牺牲一些“天性”,让自己懂得如何在“温室”中被呵护。然而城市里的“呵护”,往往与快乐和自由无法共生并存。在每一个周末来临之际,我们都想“逃离”去乡下。

中农春雨农场的森林幼儿园,一处孩子们拥抱自然、释放天性的好地方。这里没有围墙和屋顶,一座森林、一个农场、一家动物园,一切以“自然和森林”为主题。孩子们可以每天在这里爬树、趟水坑、翻滚、收集动植物、探索自然、制作工具。所有活动就地取材,所有游戏因地制宜。

“这里有三只鳄鱼,那里有两只小羊,居然还有小斑马。”孩子们初到这里,便会跑上一圈,认养起自己熟识的“小动物”。乍一看这些动物惟妙惟肖、形态逼真,但走近一瞧,原来都是用轮胎打造出来的动物造型。轮胎质地不坚硬,没有棱角,任凭孩子如何在上面翻滚打闹,都不会伤害到自己。可见,一家森林幼儿园,在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前提,是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在这里走上一圈,你会发现童趣满溢。林中漫步本是一件惬意之事,但林中的所有墙体上都画满了孩子们的涂鸦,则让这片树林充满了童真。走近一看,每幅画作都充满寓意。有以梦想为主题的,有以生活为创造源泉的,还有的直接拿脚下的花花草草开始作画。“这些画基本都是孩子、家长和老师们一起完成的。作画的时候可热闹了,怎么画,如何上色,这些孩子都可有自己审美和个性了。”农场工作人员说。

采访这天,正好赶上一波小朋友来此做亲子活动。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和家长一张“地林勘探图”,农场中13个品种的果林分布均用数字标记,需要大家实地找到标号代表的果品。笔者跟随一波小朋友也在林中勘探起来,“苹果在这里,我找到了!”“这个季节居然还有李子!”“冬枣好好吃哇!”只看在林中,孩子们来回奔跑,找到果品便兴奋地在地图上标记。“平时在家多走路都不愿意,这一趟连跑带走一个多小时,他们也没觉得累,回家后还老嚷着说要来看果树。”家长们一致认可这样的户外大课堂。

也许这就是森林幼儿园与室内幼儿园的区别,森林就是教室,大自然就是教师,森林里的原木、石头就是课桌椅。这种回归自然的森林教育,让孩子们真正在自然中将天性得到释放。夏天的时候,这里还会举办夏令营,那时林荫道下挤满了五颜六色的小帐篷,让这里成为一个真正属于小朋友的“梦乐园”。

天台变景观,老北京小菜园里找回忆

来到中农春雨农场有机餐厅,推门而入的水池内有数十条金鱼在水中欢快游动,四只黑天鹅在池塘中骄傲地“俯首弄姿”,本以为这只是有机餐厅的一处景观,却没想到登梯而上走上天台,才发现别有洞天。龙血景天、重瓣榆叶梅、紫叶羽衣甘蓝等,这些稀有的药材植物在天台争相绽放。“这是我们的鱼菜共生系统,刚刚看到水池中养鱼的水通过机器抽调上来,浇灌天台的这些蔬菜和植物。”只见这些植物和蔬菜都是无土栽培,每个方格里都有循环水在不断灌溉,浇灌后植物的水又会回流到池塘中。

鱼菜共生系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一些南方地区就开始有了,把水芹菜、空心菜种在鱼塘的竹筏上,只是初级的简陋模式,没有大的发展。30多年前,美国维金群岛教授詹姆斯和他的团队开始研究鱼菜共生,他们把鱼和菜分开种养,以计算出多少鱼配多少菜,多少菜配多少鱼,有了数据就有了科学。在这一系统下生长出来的菜,比土里的有机菜还要有机,整个系统可以做到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

做“都市人的农场”是中农春雨农场的理念,因此在1600多亩的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种植中,如何绿色、健康的“吃”是农场所一直追求的。保障有机,除了建立“鱼菜共生”系统外,农场还有一处“老北京私家菜园”,让城里人真正参与到有机体验中。

皮绿瓤红、沾刀就裂,口感脆甜赛过鸭梨,掉地下能摔八瓣⋯⋯这是北京人最熟知的心里美萝卜;瓜条直绿、棱刺明显,掰开来清香扑鼻,这就是老北京人对北京刺瓜的记忆。在北京有个私家菜园,亲手找回童年舌尖上的记忆。每到周末,私家菜园就成了都市人聚会的地方。最近有句话很流行,“请你吃饭,不如请你出汗。”三五好友约在一起,在菜园中播种翻土、坐等秋收,这些蔬菜瓜果一落地就被众亲友一抢而光。“别看种的时候辛苦,但能找回儿时记忆里的那味道,值了!”为了完成每个“周末农夫”的梦想,中农春雨农场为每个“农场主”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根据您的个性喜好栽种不同的蔬菜品种,在丰收季节还会“送菜到府”,让每粒辛苦都不会在田地中荒废。

从舌尖到农耕,一家农场所带给都市人的是一种生活的转变。当食品安全成为隐患,那么就在这里亲手栽种,私家耕地;当孩子无法在水泥地上自由奔跑,那么就在这里摸爬滚打,与自然相拥。我们不能错过童年,我们要寻找失散多年的记忆。所以在乡下,我们想拥有一处“梦乐园”。

责任编辑:高晓川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