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一抹暮色褪去了大运河森林公园一天的喧闹,河水如镜,静谧安宁。家住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黎辛庄的老李像往常一样沿着河床优哉游哉地遛着弯儿,看游人渐渐散去,岸边垂柳依依,尽享夕阳下运河的别样妩媚。
他几乎天天都来,有时候来公园拉会儿琴,有时候遛遛腿儿,赶上小雨或者雨后进来更惬意,就图这儿离家近,空气好、景色好,“潞河桃柳”、“月岛闻莺”、“银枫秋实”等景观一片诗情画意。老李笑着说,“这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稀罕这儿的人可多了,好多亲戚朋友都羡慕我住在运河边上,我也觉得挺自豪的,这么棒的公园咱想来就来,就跟自己家后花园似的。”
中国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华夏民族的血脉;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乃至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这两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举世闻名的大运河美名今朝传遍了世界。
悠悠大运河,牵六省市,挽五江河,领世界开凿之先。在中国,大运河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其意义足以媲美长城。于世界,在人工河道中,大运河也以开凿最早,长度最长遥遥领先。北起通州、南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的长度相当于16个苏伊士运河或是33个巴拿马运河。
大运河带来了独特的漕运文化,近20年来,著名作家王梓夫潜心研究漕运文化,沿运河南下采风十几次,走访了两岸数十个城市,创作了《漕运码头》和《漕运古镇》等长篇力作。
“一次次走访,我看到运河沿岸城市用各种形式在挖掘运河文化和历史,尤其是在运河遗迹保护、运河资料搜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申遗成功是多年以来重视挖掘运河文化的结果,是众望所归,也让运河不再仅仅是运河人的运河,更是属于国人的,属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王梓夫说。
走过那么多运河城市,王梓夫对山东聊城、济宁和浙江杭州的印象颇为深刻,“聊城和济宁关于运河资料的搜集做得非常好,大概十年以前,我就从那里借过一卷运河资料,足足记录了厚厚十几本,非常翔实。这两个城市十分重视运河的保护,尤其是济宁,城市中的运河遗迹保存得相当完整,可以说给沿线城市做出了表率。杭州建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里面有个独立的音像厅,讲述漕运历史时大部分用的就是北京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漕运码头》中的镜头,生动且形象。”
据运河研究专家周良介绍,古代运河两岸的景色优美,林木茂盛,从通州大运河畔的儒林村、肖林村、榆林庄等村名可见一斑。
作为大运河的起点,近年来,通州区在保护运河原有风貌基础上做了许多工作,于运河北端的两岸耗巨资建设万亩森林公园,不仅延续了运河历史景观,还较之前更美。运河北端的“三教庙”三庙一体,较好地体现了运河的包容性,区文物部门按照“三教庙”原址原貌进行了修缮,保护了历史的原真性。此外,通州还在运河河道整治、与运河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运河申遗做出了积极贡献。
运河是通州历史上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将极大提高通州的知名度,也为区域经济建设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更对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今后更好地保护大运河起到了一个监督和推动作用。今后,通州肯定要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进一步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与众不同的是,听闻运河申遗成功,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会会员,区委党校教研一室主任、副教授涂清华的心情却多了一份沉重。“申遗成功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好多地方申遗成功之后反而遭到破坏,云南丽江古城1996年每年游客只有三五千人,申遗成功后,游客激增到430万人;张家界成功申遗,十多年来,这座小城旅游收入达990亿元之巨;四川九寨沟1991年的游客人数仅有10多万人,成为世界遗产后,人满为患;还有平遥古城、武夷山、故宫⋯⋯许多世界遗产都走上了一条相似的路。”
“运河是通州一张靓丽的名片,申遗成功意味着责任更大,这份荣誉是对我们保护运河的肯定和重视,地方政府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围绕运河遗迹和运河文化,做一个全方位的通盘规划,合理适度开发。其实开发和保护并不矛盾,开发也是服务于保护的,但是必须适度,不违背历史原状。通州建设的漕运码头就是个兼具了开发性和保护性的很好做法,也是文化凝聚力的充分体现。”涂清华说。
申遗成功后,北京市文物局将针对大运河这样的活态的、线性的遗产,进一步提升遗产管理水平。同时,继续开展对通州运河古建筑群修缮等工作,启动东城区玉河南区考古工作及历史景观恢复的研究。此外,还会与多部门继续联动,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大运河水质与水环境,加快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的建立。
对于通惠河通州段的生态环境整治、对河道和水源的保护已写入今年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此前,通州先后实施了通惠河北部城区污水截流工程,通州北部城区生活污水不再直接排入通惠河。同时,通惠河通州段正在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目前该工程水下部分已完工,水上部分正在进行,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作为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位于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已于1979年被列为文保单位。近年来,在通州新城的规划设计中,通州运河核心区西侧的“水乡区”就位于该塔四周,依托该塔建设低密度建筑,并以古典风格为主,保持整个区域的风貌。
运河传说
中国是世界上开凿运河时间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86年,中国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在扬州开邗沟,筑邗城,兴建世界第一条运河,后经历代修建,形成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绵延不断的运河水里不仅漂流着南北船只,还流淌着一个个迷人的传说⋯⋯
燃灯塔旁井锁鲇鱼精
燃灯塔矗立在运河边,有一支塔影认通州的说法,运河两岸也流传着很多关于燃灯塔的动人传说。
传说通州城就像是一艘大船,燃灯塔就是粗重高大的船桅,位于城中心的钟鼓楼就是船舱,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钟鼓楼已在“文革”中被毁。要让这艘船稳稳地挺住,还要有锚,于是就在城南十几里的张家湾北门外、玉带河西岸建了一座铁锚寺,弯曲盘旋的玉带河就是那条大缆绳。不料,白河游来一条鲇鱼精经常兴风作怪,把船弄翻。于是,人们就在燃灯塔旁挖了一口井,将其诱入井中,这样才保住通州城。
水梦园中藏“七里龙潭”
潞城镇七级村的大运河水梦园中有一段长7里的河道,也是运河故道,关于这段故道曾有过一个“七里龙潭”的传说。
当年,七级村的那条河最开始被老百姓称为“七级沟子”。有一年,天气干旱,很多地方都因缺水导致庄稼歉收,正当大家发愁时,有人意外发现“七级沟子”里的水却不见少,当即解了燃眉之急。最不可思议的是,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干旱的年头,“七级沟子”里都有水,大家看到这段河道异于别段,认定是龙王爷的地盘,又因为河道长7里,就称为“七里龙潭”,期待保佑村民远离天灾,让庄稼丰产增收。
簸豆子惊天神留半截塔
运河边的漷县镇有个尚武集村,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晋代这里曾建有一座很大的寺庙,辽代建有一座塔,每年四方游僧都来这里集会,切磋武艺,各地客商游人相继至此经商,逐渐发展成庙会集市,故得村名尚武集。目前,寺庙和塔都已经没有了,可是当地却流传着一个半截塔的传说,这一段也得从宝塔镇白龙说起。
90岁的村民刘振海说,通州城本应该在尚武集,而不是现在的城区,这一切都怪村里的老褚家。传说中,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为百姓建宝塔镇白龙,天神来到觅子店附近,看见一条小河,以为就是白河,于是就找了块合适的地方忙着挖槽砌墙,一会儿就起了两层塔。
这天夜里月亮特别亮,村里有一家姓褚的人家靠卖豆腐为生,这时褚家的媳妇看了一眼窗外,以为天亮了,赶紧起来簸豆子做豆腐。簸豆子的声音惊动了天神,这才发现塔建错了地方。于是,天神马上启程来到通州北城,抓紧在天亮之前建起了一座宝塔。可是,也在尚武集留下了半截塔。
村里75岁的村民褚德起说自己也听过这个传说,如今村里还有一块耕地因塔而命名,就叫南塔。
李二攒钱修庙
运河东岸的佑民观在元代称李二寺,是一座佛教寺院。如此奇怪的庙名其实是有一段来历的。
传说原村中有一人姓李,排行第二,官称李二。他孤身一人,无家无业,白天给地主扛活,夜间住在河边的小土地庙里。李二听说建庙供神就能使穷人过上好日子,决心攒钱修庙。他把平日省吃俭用剩下来的铜钱一个个塞入庙内的小地窖里,不料却被村里的小顽童偷偷拿走。几年后,李二觉得钱已经不少,可以买砖瓦木料了,打开地窖一看,大吃一惊,钱都无影无踪了。可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攒钱。这回他把钱装进土地爷像的肚子里,攒啊攒,又过些年,想着该修庙了,又发现钱都不见了。他依然不放弃,继续攒钱。
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看见许多天兵天将,有的锯木刨板儿,有的凿石砌砖,响声嘈杂。不多时,河南村边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庙。他高兴地哈哈大笑。睁眼一看,才知是梦,一阵郁闷便与世长辞了。
第二天清早,村民们真的看见河岸边突然矗起来一座大庙,就纷纷跑来告诉李二,不想他已经断气了。村民都说这座庙是李二请来天兵天将建造的,于是,就将这庙叫作李二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