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成刚 字号:【

北半球的雨季又在一个午夜里轰轰烈烈地来了,电闪雷鸣之后,紧接着就是狂风暴雨,热闹地击打着屋外的世界。这刻,尚在睡梦中的人也不得不揉着惺忪的睡眼立起身来将开着的或半掩的窗户关严实,否则那瓢泼大雨就将毫无忌惮地冲入房间里,向生活于此的人类宣告夏季已经到来。

一夜夏雨过后,天上还泛着一层淡淡的昏暗,倒是那房前屋后的树林、竹林都被洗刷得干干净净的,叶子上慢慢汇集成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轻轻叩开处于春困间的泥土,再缓缓浸入地下。在这样的时刻,站在旁边的我,好像听到了雨水和大地正在对话,这对话内容里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报答。倏尔,全身的皮肤会稍稍一下发麻,令人捉摸不透和难以为忘怀的往往就是一刹那间穿越身体后的震撼和感动。人,免不了要感动。

儿时雨后的清晨,一般都是不会出门游玩的,倘若要出去,就非得悄悄从老房的后门离开再一溜烟跑到隔家相对较远的地方才停下脚步,要不然母亲的呼喊声里通常都带有某种看不见的魔力把我们的脚步牵扯着朝家的方向赶。那时,家中没有洗衣机,在雨后的农村,整个世界都属于泥巴,只要迈出那个小小的覆盖着浅浅水泥的院坝,不到一会儿,人们都要成为真正的泥腿子和泥人。因此,母亲大多数的时间是不允许我们跑出去漫无目的地疯玩的,而恰是如此的禁止却让我和弟弟们意图冲出去的想法强烈加深,我们的惯常伎俩就是当母亲正在切菜或张罗早餐的面条时,趁她不注意,飞快地越出房子,然后压着声音像偷渡的难民一样朝后面的弟弟们呼喊跟着我,不要跟丢了,要注意脚下的石疙瘩⋯⋯当母亲回过神来,发现我们不在的时候,她便一遍又一遍地唤我们的乳名,我们在不远处听着她的声音,不敢回应,听不到母亲的声音带着怒气时,我们是不会回答的,即便知道母亲这次肯定生气了,我们也不会立刻就往家里回,毕竟外面的乐趣实在是太多了,为了兴趣,我们甘愿受罚。

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杉树林了。在离老房不过三四里路的地方,有一片长势一般的杉树林,记得我很小的时候,这树是这样,当我长了好几个个头的时候,它也这样。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到我们对它的喜爱,尤其在雨后,杉树林里的哪棵树上有鸟窝早被我们在前期的侦查活动中知悉了,今天我们是来收缴的,选择在夜雨过后立刻行动也是有先见之明的,历经了一夜暴雨的鸟儿往往没有反抗能力,当我们接近鸟窝的时候,那些成年的鸟儿兴许还能够飞走,不过却总能留下了一窝鸟蛋或嗷嗷待哺的幼鸟,这时我们小心翼翼地将鸟窝取下来,用手臂护住它,然后兴奋得忘记了母亲的愤怒就迅速朝家的方向飞奔而去。回到家门口,母亲已经备好了小竹棍等着我们,作为此次行动的领导者,我往往冲到第一个位置第一个接受处罚,于是母亲用小竹棍打我的手心,我忍着痛,坚决不掉下一滴眼泪和喊一声手下留情,以给后来的受罚者作楷模。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时间的沉默,母亲不知道从哪一年不再责备我们,而是经常给在外面求学的我们打电话,问这周末回不回家。多年过后的我,很是怀念那样的小竹棍抽打过后的颤抖的疼,疼到皮肤里,疼到一种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待母亲一一处罚过后,我们狼吞虎咽地把面条解决了,就把刚才放在外面围墙下的鸟窝藏在胳肢窝下准备带回房里,却一不小心又被母亲发现,叫我们立刻把它送回去,我们坚决不干,正当这时候,我的祖母就站出来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玩鸟的人将来提笔的时候要发抖的,写出来的字就像鸡爪刨出来似的。那时的我们谁愿意整天坐在板凳上提笔,谁愿意在快乐面前展望人生,何况那时的我们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是人生呢?事情的最后,迫于家里的压力我们还是又将鸟窝放回原处,也许如我们离家一样,母亲会担心我们,倒是现在我们把鸟儿的家都给端了,不知道鸟儿们又作何感受⋯⋯

雨后,除了跑去杉树林,我们还经常要去河边,那时的河水一旦遇上暴雨天,河水就变得异常浑浊,此时鱼和虾就要游到有清水注入的地方,而它们不会知道在那里我们早就铺下了天罗地网等待它们的来临⋯⋯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听到父亲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们,今天我带你们下河!这句话在那时看来太为重要了,它是母亲担心的定心丸,也是我们可以不再为下河找借口的砝码。那一天,当我们身上的衣服被稀稀落落的小雨彻底淋湿的时候,我们总能满载而归。晚上的餐桌上,母亲把今天的收成巧妙地转换成一道道可口的美味,那时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的我们快乐极了,于是又狠狠地吃下了好几碗米饭,我和弟弟们相视而笑,一天天的光景就如此散去。

前几天的晌午,天色从明朗一下子就阴沉下来,顷刻间,大雨直下不止。我坐在离家100多公里的一栋楼房里,往窗外看去,漫天的雨水和狂舞的大风遮挡住我的视线,我看不见昔日的很多景象,但却不为此而烦恼,心底,一段清晰的脉络和往事正从哗啦啦的雨声中向我走来,它带来了我所要的全部讯息和生活的依据⋯⋯

责任编辑:白梦迪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